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记翻译】《中世纪大图册》第五章:艰难的考验

2023-02-16 23:23 作者:医院骑柿  | 我要投稿

严峻的考验

来自于杰尔蒙德布(Gjermundbu)考古据点的维京人头盔。(现藏于奥斯陆的国立古文物博物馆)

本章目录

维京人在欧洲的入侵与进犯

维京人于8到9世纪的扩张

维京人在欧洲的聚居地

在不列颠诸岛上的维京人

修道院和其中的财富,维京人的目标

阿尔弗雷德大帝

加洛林帝国的危机

异教徒入侵者

圣人国王的传说

乌德勒支诗篇:一场艺术革命

诺曼底的创立

维京人罗洛和诺曼底的创立

来自于俄罗斯的瓦良格人

从九世纪至今的西里尔字母

大摩拉维亚

司基利茲編年史(Codex Skylitzes Matritensis)中讲述的保加利亚历史

历史中的保加利亚

萨克森公国及其目标

马扎尔人在九世纪到十世纪的扩张

潘诺尼亚的马扎尔人


       在九世纪中期,欧洲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诺曼人趁着海岸边绵延不断的波涛扬帆起航,他们将劫掠沿途的城市和修道院。这群游民后来加入了大陆,随后东方的马扎尔人(Magyars)也加入了进来,构成了自己基础的政治和信仰组织,标志着欧洲大陆的独特性。

       在840年,斯堪的纳维亚是危险的同义词。按照更早年代的历史学家约达尼斯(Jordanès)的说法,那里住着的强大民族基本上都是猎人或者放牧者。这是法兰克历史学家试着理解“北方人”时采用的一种观念,正如这种称呼。那些传说加强了他们对于这处位于北大西洋的“中间地带”的兴趣。尽管如此,那些传教士们还是独自深入了这片冻土,随后充分意识到了令那些人团结起来的关于索尔,奥丁或芙蕾雅的斯堪的纳维亚神话以及万物有灵论的萨满们的力量。这些北方的游民们以维京人的名号回到了历史中。他们的命名来自于古诺斯语中出征(fara í víking)的说法。十一世纪的编年史作家和地理学家,不来梅的亚当(Adam de Brême)以一句名言道出了维京人和海盗的关系:“那些叫做维京人的家伙和海盗是一回事。”为了给维京人定性,十二世纪的爱尔兰大作家斯诺里·斯蒂德吕松(Snorri Sturluson)指出这些人“长期出门远行,但大多数时候是在行商,因此对大量的地区都有所了解。”对维京人的定义是如此复杂,他们在793到1103年间建立了自己坚实的文明期间所发生的冒险故事,至今仍令人着迷。

布吕克贝克(Bricquebec)的诺曼人塔楼
石制的八角形或者原型塔楼是诺曼人于10世纪在科堂坦(Cotentin)半岛的殖民过程中建造的标志性建筑。他们起初是重要的据点,后来被修复并用作封建城堡。

维京人在欧洲的入侵与进犯

793 劫掠霍利岛(Lindisfarne)

一次维京人冒险,进攻并劫掠了霍利岛与贾罗的修道院。两年后又发生了对爱尔兰和苏格兰后续的进攻。维京时代就此开始。

823 基督教化的尝试

兰斯大主教埃博(Ebon)抵达了丹麦,带着向当地人传播福音的使命。在826年,不来梅主教奥斯卡(Oscar)随着他的旅程出发,并且在852年还去往了瑞典。

844 首次对伊比利亚的进攻

在劫掠了阿基坦之后,维京人抵达了加利西亚的海岸,随后推进到了塞维利亚并劫掠了这座城市。

874 殖民冰岛

挪威移民者开始在冰岛定居。在933年,他们建立了自由民和平等的人的国家。

1066 维京时代的结束

挪威的哈拉尔德(Harald)三世在试图夺取英格兰王位时去世,标志了维京时代的结束。

 

维京人于8到9世纪的扩张

       自从793年和随后的两个世纪,维京人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出发,即便不列颠诸岛总是他们的主要目标,还是有人最终抵达了相当偏远的地方例如黑海或者加拿大。

       在8和9世纪期间,我们认为那些斯堪的纳维亚扩张者可以按照他们的发源地和不同的聚居地被分为三组:挪威人,沿着西北方的路线,沿着法罗群岛(Féroé)和赫布里底群岛(Hébrides),然后是冰岛以及格陵兰,最后到达了拉布拉多(Labrador)半岛以及纽芬兰(Terre-Neuve)半岛;丹麦人,将他们的扩张中心放在了爱尔兰,苏格兰和英格兰,占领了诺曼底然后沿着伊比利亚半岛直至抵达地中海,随后入侵了西西里并在那里创造了一个王国;最后是瑞典人,他们也被叫做瓦良格人(Varègues),向波罗的海的两侧航行,向西到达了维斯塔河的入海口,向东沿着罗斯的大湖,为了抵达巴格达和其它地区还沿着诸如伏尔加的大河顺流而下直达里海(mer Caspienne),又或者是沿着第聂伯河顺流而下直达黑海和君士坦丁堡。

 

蓝色箭头 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扩张路线
灰色     挪威人
棕色     丹麦人
黄色     瑞典人

维京人在欧洲的聚居地

       在西欧,维京人的入侵起初是一次报复的结果。这也是如今我们解释导致斯堪的纳维亚人对不属于他们的领土——如今的挪威,瑞典和丹麦,如此敌视的原因。一切都开始于793年6月8日,对位于诺森布里亚王国的霍利岛和贾罗的修道院的劫掠。许多其他的避难所遭受了相同的待遇,即便是那些位于相当偏远地带的也一样。维京人进攻并殖民了奥克尼群岛(Orcades),他们将那里叫做南方群岛(Sordor)。无论他们到达哪里,都用古诺斯语对新征服的土地重新命名。考古学确认了他们惊人的征服行为,他们征服了皮克特人的社区。在他们所居住的地方,那些圆型或者八角形的当地凯尔特或皮克特人建造的古建筑,很快就被斯堪的纳维亚式的经典直线型建筑取代了。在马恩岛和威尔士的西方诸国遭受了相似的劫掠,然后最初的几个维京人殖民地也在那一时期组织了起来。然而,最具盛名的城市多雷斯塔德(Dorestad)却遭受了不幸。大约在820年,这一位于弗里斯兰的贸易港口,坐落在莱茵河的出海口,成了欧洲北方最具活力也最大的商贸港口。三十年后,多雷斯塔德因为维京人的反复进攻而彻底地消失了。

       简单来说,维京人的聚居地令爱尔兰,威尔士诸国,英格兰和苏格兰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并且在事实上摧毁了骄傲的加洛林帝国。然而,维京人可不仅仅是只做劫掠一件事,他们还是“商人”,唯一所求的目标不仅仅是战斗,他们还要做生意。这些人,持续不断地寻找贡品,认为劫掠是推动经济的引擎还是他们社会的基石。【维京人经济学震撼人心】然而,那些维京人同样也是一群很容易受其它文化影响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很快就被基督教丰富的精神财富吸引了。他们被传教士们吸引,大概只需要两三个世代,就足以让他们放弃他们众神的万神殿然后接受基督教了。

       那些维京人的聚居地最终产生了矛盾的效果:他们反而统一了南欧,这一地区一直有分割的不同的政治架构,并且在之前不相干的地区之间架起了桥梁。从都柏林到基辅,维京人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创造了坚实的交换网络,他们不仅仅在交换商品,还传播了不同人的各种观念。由此,欧洲的地图在这时才差不多完成了。

 

维京人头盔
浪漫主义重塑了维京人的形象,并在瓦格纳(Wagner)的歌剧《诸神黄昏》(Le Crépuscule des dieux)中达到了高潮。在这部作品中,这位大师唤起了北欧世界的终结“诸神黄昏”(Ragnarök)。带着角盔的金发战士的形象和现实没有任何联系。实际上,这些头盔相当异常,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也只有仪式上的作用。(现藏于奥斯陆的海盗船博物馆,musée des Navaires vikings, Oslo)

在不列颠诸岛上的维京人

       在九世纪中期,不列颠诸岛曾是维京人最热衷也最广泛的冒险目的地。对于劫掠者们而言,那些修道院,存放着大量因其精美而备受欢迎的金银器物,而且拿走它们的难度简单到难以置信。那些僧侣们很快就学会了建造原型塔楼:没有任何进入大堂的入口,这保证了可以在各个楼层修筑存放修道院的金银器物的秘密储藏室,只能通过绳梯抵达。最符合这一情况的就是霍利岛上的修道院,位于诺森布里亚伯国,直到最终于875年被放弃之前,遭受了多次的劫掠和摧毁。在爱尔兰发生的袭击事件也很多。在840年代,《爱尔兰编年史》(Chronique d‘Irlande)中提及了五十多次对那些位于格伦达洛(Glendalough),班戈(Bangor),莫维尔(Moville),克朗福特(Clonfert),克朗麦克诺伊斯(Clonmacnoise)甚至是基尔代尔(Kildare)——圣彼济达(sainte Brigitte)的出生地的修道院的袭击。在这一时期,这种事情也同样发生在了圣帕特里克的阿马(Armagh),那里的宏伟建筑被焚毁了多次。面对维京人迅速的推进,那些大修道院的僧侣们在匆忙中决定将他们的书籍和金器埋进土里,放进地下的藏宝室内。我们认为就是以这种方式,《凯尔书》才得以保存,它是最精致的福音书抄本之一,存放在霍利岛的修道院,才得以幸存。

       维京人的入侵宣告了爱尔兰的文化支配地位的结束,这一地位已经维持了数个世纪,不过也有些城市的建立要归功于维京人,例如利默里克(Limerick),科克(Cork),维克斯福德(Wexford),沃特福德(Waterford)以及都柏林(Dublin)。面对不断发生的劫掠,爱尔兰诸王们坚决反抗。在848年,迈尔·谢赫那尔(Mael Seachnail)【ck3的867剧本的前爱尔兰国王】,塔拉(Tara)的国王,在米德王国(royaume de Mide,位于爱尔兰东部沿海的中部)击溃了一群维京人。这场战斗中丧生了将近700名战士。同年,芒斯特和伦斯特的国王们在基尔代尔附近的卡斯尔德莫特(Castledermot)取得了一场更大的胜利。然而,这些胜利仅仅赶走了新来的征服者。我们如今知道,在849年,一位新的战争领袖带领着20艘船抵达了。这个人,被他的子民称为“国王”,将所有在爱尔兰的维京人置于他的统治之下。

       在这一时期,那些丹麦维京人,他们的人数总是很多,在英格兰表现得相当积极。就像他们在定居时留下了无可辩驳的证据:他们在851年冬修筑了营地。最初的几次入侵于五十年前发生在威塞克斯的沿海地区:一位波特兰(Portland)的地方官,把维京人错当成了商人而和他的随从们一起被杀,因为他们想要向长官汇报维京人的到来。自此之后,进攻变得稀松平常。在835年,一群丹麦人在谢佩岛(Sheppey)登陆,然后一年之后为威塞克斯的国王埃格伯特(Egbert)被乘坐35艘船到来的丹麦军队击败。

       不过,他还是在两年后于康沃尔(Cornouailles)的辛斯顿唐(Hingston Down)与他们战斗。这一系列事件其实是860年代时真正发起的进攻的前奏,那些主要由丹麦人组成的维京团队,被盎格鲁撒克逊人称为“大军”(micelhere),开始了对英格兰的暴力征服。历史和传说混在了一起,尤其是关于“毛裤”拉格纳·洛德布洛克(Ragnar Lodbrok)的故事:在诺斯人的萨迦传说中,这位伟大的维京人长官被诺森布里亚的国王埃拉(Alle)投入了蛇窟而死。在865年,由拉格纳的儿子们无骨者伊瓦尔(Ivar le Désossé)和哈夫丹(Halfdan)领导的首批维京人大军出现在了东盎格利亚的海边。两兄弟在866年11月21日占领了约克,杀死了暗杀他们父亲的诺森布里亚国王埃拉,把他扔到了阴暗的洞窟里【不是说被血鹰了吗?】。于是,约克成了保障他们劫掠诺森布里亚和从麦西亚收取贡金(danegeld,向维京人交钱换取不被入侵)的根据地。维京人随后南下并建立了雷丁(Reading),一座从要塞营地变成的城市。他们随后从这座城市出发以劫掠整个地区。在873年,维京人在雷普顿(Repton)的中央扎营。他们的国王,伯格雷德(Burgred)一世,被迫退位然后逃去了罗马。维京人扶持了切奥伍尔夫(Ceolwulf)成为新的国王来弥补空缺。他们没有满足于这次征服然后向北方进发以占领迪拉(Deira),如今的约克郡(Yorkshire),这些土地被他们的人瓜分。那些丹麦人的殖民地由自由或被解放的人组成,将德拉转变成了一个半斯堪的纳维亚的王国。这支丹麦人大军待在雷普顿的另一部分,根据三位国王们建立的秩序向东进发直到剑桥。他们的首领是古斯伦(Guthrum)。随后他威胁到了威塞克斯。

 

爱尔兰式十字架
那些展现了叙事主题的爱尔兰十字架被用于传播福音,它们内容丰富极具艺术价值。这幅图来自于克隆麦克诺伊斯(Clonmacnoise)修道院。

修道院和其中的财富,维京人的目标

       在9世纪中期,那些富裕的爱尔兰和苏格兰修道院遭到了持续的围攻。事实上,维京人发现了它们中贮藏的惊人的宝藏和防守力量的不堪一击。尽管已经修筑了一些防御用的塔楼,僧侣们还是很少倾向于抵抗。

       在793年6月开始,维京人开始了对不列颠诸岛上的修道院发起有规律的劫掠。最早有纪录的是霍利岛上的修道院,这座岛是最精美的典籍的发源地。这场袭击记录在了《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在六月中那周的第六天,异教徒劫掠者摧毁了令人惋惜的霍利岛教堂。”他们并未自此收手:他们折磨并杀害了僧侣们。新的进攻发生在801,806和867年,还烧毁了重建的修道院,终结了这个美妙的地方。这种劫掠令维京人得以夺取修道院聚敛的大量财富。正是这些财富成了他们的主要目标,正如他们的社会基础就是建立在劫掠上的。

 

霍利岛修道院的遗迹,由艾丹(Aidan),高隆的弟子建成

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le Grand,其实应该更贴近伟大者的意思,称他为大帝挺僭越的)

       接壤康沃尔和威尔士诸国,威塞克斯小王国在9世纪中期经历了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这块位于英格兰西部的撒克逊人领土由彻迪克(Cerdic)的家族后裔来统治。它最终会在未来成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些威塞克斯的统治者们强化并巩固了他们王国的文化支柱,并着手开始逐渐的统一进程。在历史进程中,这是一次大胆的成功!整个王国里到处都是手无寸铁的修道院,他们成了维京人的目标毫不奇怪。对于威塞克斯的人来说,那些入侵者变成了“窃贼”(wicinga),一个很贴切的词,因为维京人试图劫掠到这个王国寸土不留。

       在865年秋天,一支丹麦维京人的军队持续劫掠者麦西亚的领土并在次年的万圣节占领了约克。战争在整个王国的范围内发生,这迫使麦西亚国王寻求盟友。他和一位威塞克斯的公主结婚,于是就很自然地向他配偶的家庭寻求援助。他如愿找到了机会,因为爱塞烈德(Æthelred)一世,威塞克斯的国王,前来拯救他了。丹麦人试图避免战斗,这让麦西亚终于获得了和平。就是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阿尔弗雷德出生了。他的功绩令他取得了“大帝”的称号。毫无疑问,这个称号配得上他!在867年,爱塞烈德的弟弟在20岁时和一位麦西亚德贵族的女儿埃尔斯威斯(Ealhswith)成婚。那一时期和丹麦维京人的战争持续不断,双方各有胜负,直到871年,胜利的维京人在麦尔顿(Meretum,也许是默尔伯勒Marlborough,附近的马尔顿Marton)之战中杀死了爱塞烈德。

       很难想象阿尔弗雷德统治的初期有多悲痛。他得要继承自己英勇牺牲的哥哥爱塞烈德的威塞克斯王位。同年,他在威尔顿(Wilton)战役中的失败,也没有预示着更好的未来。所以,他必须要重新考量和维京人的关系。873年,他带着手下在伦敦过冬。接下来的岁月就非常困难了,所有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的未来都处在威胁中。就是在这一时期,阿尔弗雷德本人开始了对波爱修斯(Boèce)的书《哲学的慰藉》(De consolatione philosophiae)的撒克逊语翻译。在这些文本中,阿尔弗雷德大帝找到了论据来抵御他和王国面对的致命危险。他知道有两种手段可以达成目的:通过军队和通过国王。令人惊奇的时,他超越了对具体形式的分析而将它转变成了一种抽象提案,换句话说就是一种策略。在878年,为了避免似乎迫在眉睫的王国的终结,阿尔弗雷德在萨默塞特(Somerset)的埃瑟尼(Athelney)岛的沼泽地里避难。这次撤退是一场艰难的考验,因为他放弃了自己的王国。随后发生的事情是历史性的,就如传奇和奇迹一般,阿尔弗雷德大帝,伪装成了吟游诗人,在某天前去了维京国王古斯伦的营地。在那里,他溜进了维京人发起进攻的讨论会。他的尝试得到了回报,因为他随后就带着萨默塞特的兵马在威尔特郡(Wiltshire)和汉普郡(Hampshire)取得了胜利,打败了手足无措的敌人。维京人在奇彭纳姆(Chippenham)抵抗了十五天,然后才接受了他们的国王被打败了。他们撤出了威塞克斯,但没有持续太久,在878年秋天,一支维京军队沿着泰晤士河在冬天抵达了富勒姆(Fulham)。阿尔弗雷德大帝一直在随后几年抵达的侵略者们作战。战争的形式让他必须考虑是否有占领伦敦的必要。这一事件至关重要,只是我们不清楚事情的细节。在这一军事行动之后,他成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他还表现出自己愿意尊重所有尊他为王的人的传统。他的王国向北延伸到了亨伯河。

       在892年,战争又爆发了。一支维京人大军在布洛涅(Boulogne)集结以入侵威塞克斯。阿尔弗雷德明白他得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并在海岸建立要塞。按户籍征兵已经不再合适了,只能让一半人留在他们家里,剩下的一半人都得参军。他得以组织起一支大军,并在随后维持了很长一段事件。他还专注于建设要塞并为受到威胁的人们建造避难所。就这样,一个连贯的领土防御系统形成了:在几年之内,添马(Tamar)以东的苏塞克斯(Sussex),萨里(Surrey)和威塞克斯(Wesswx)等地的城镇被防御工事包围,并配备了征收战争税的市场。艾尔弗雷德因为持续的防守战争而得到了子民们的支持。在他于899年10月26日去世之后,英格兰人还在继续防守,但是已经有可能停止维京人的入侵,并建立起一个统一英格兰和丹麦地区的王国。为了实现这一尝试的成果,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的继承人不断为此努力。937年,一场大规模的血腥战役之后,国王埃塞尔斯坦(Æthelstan),他的称号是荣耀者,面对了来自于整个不列颠岛的敌对联军,然后将他们全部击败了。在他的货币和信件中,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比“英格兰国王”更响亮的头衔:他成了整个大不列颠尼亚的国王。那些爱尔兰的僧侣们认为埃塞尔斯坦是“西方世界的巅峰和领袖”。

 

阿尔弗雷德大帝
来自于威塞克斯,他是那片地区里首位自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的人。他的称号,“大帝”,来自于他面对维京人入侵时的应用抗战。这是位于英格兰,温彻斯特的阿尔弗雷德大帝雕像。

加洛林帝国的危机

       在查理曼帝国的广阔领土上的社会与文化情况相当的多变。能影响最普遍的行为的最深层次的紧张感,来自罗马遗产的连续性。凡尔登条约确立了东部和西部的分割,这部分深受日耳曼传统的影响。另一组对比来自于定居在欧洲不同部分的部落们在过去两个世纪里留下的痕迹,正如伦巴底(Lombardie),勃艮第(Bourgogne),萨克森(Saxe)和加斯科涅(Gascogne)这些名字。这些古老的民族还保持着实际存在的种族优越感,这种感觉可以在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旅途中被察觉到。由于这一复杂的地理因素,当地的贵族终结于混乱的政治秩序和王室宫廷。此外,在查理曼加冕四十年之后的不久,他的孙子秃头查理(843-877)表现出了政治上的脆弱性。他的加冕礼确立了他的权威的超自然来源,并确认了他在世上的主要任务,就像是加冕赞美诗(laudes regiae)中传唱的那样,是调和一切可见的事物与一切不可见的事物。秃头查理受到有影响力的主教们支持,例如兰斯的辛克马尔,以及受“爱尔兰人”约翰内斯·司各特·爱留根纳(Jean Scot Érigène)影响的贤人们,他寻找一种方法来面对权力观念破裂的世界。这位爱尔兰圣人所提出了他常挂在嘴边的世界和谐,可是这种和谐屈服于北民的进攻,他们似乎完全没有被帝国的威严和在他的文学著作《自然的分化》(De divisione naturae,867)中提出的神圣价值观感化。重振艺术发展的尝试也对于解决帝国危机没有任何帮助。然而,秃头查理已经下令在亚琛和英格尔海姆(Ingelheim)的宫殿中绘制壁画。他还要求修道院的抄写室专门为他制作圣歌,例如完成于兰斯的,如今名为《乌得勒支诗篇》(Psautier d'Utrecht)的那首。这本 108 页的羊皮纸书上覆盖着圣歌和信条,其中的插图具有强大的现实主义力量,改变了细密画的艺术。

       帝国的崩溃不仅是因为被分为三块独立的领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重视那些新来者。在850年到878年,丹麦维京人焚掠了大片的法兰西领土。他们已经在莱茵河,斯海尔德河(Escaut),索姆河,塞纳河和卢瓦尔河周边永久定居了。他们装备精良,经验丰富且灵活多变,在面对当地迅速招募的携带马匹和盔甲的军队时表现出了惊人的军事优越性。维京人的移动十分迅速,他们乘着自己的长船逆流而上,并在前往陆地的行程中俘获了马匹。

       秃头查理在对抗那些劫掠者时展现出了值得赞赏的精神,可是他们的贪婪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能力。召集许多不听话的封臣时很麻烦的,而且集结之后,让他们保持战斗中的秩序还是非常困难。857年,铁骨比约恩(Björn Côtes-de-Fer)以及另一位长官在塞纳河上的瓦塞勒(Oissel)岛建造了一座要塞,并以此为基础焚毁了巴黎。858年,查理围攻了那座岛。

       在862年,查理另行计策:他着手在大河的支流上建造要塞化的桥梁以阻拦维京人在水上的通道。他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成功,可是在866年,一次新的对巴黎的进攻之后,他还是得支付赎金来让他们撤军。然后在877年,他过世的那年,还是不得不采用这种解决方案。他把自己的王位留给了他的儿子结巴路易二世(Louis II le Bègue),此人没有足够的为王的能力。他的继承人们,路易三世,卡洛曼和胖子查理也缺少这种素质,尽管最后的那位在机缘巧合下重新统一了加洛林帝国。这次重新统一也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在880年,将克特雷特(Courtrai)以及根特(Gand)变成诺曼要塞之前,维京人夺取并焚毁了奈梅亨(Nimègue)。881年,他们焚毁了列日(Liège),科隆(Cologne),波恩(Bonn),普雷姆(Prüm)以及亚琛。882年,他们入侵了特里尔(Trève)杀死了组织防御的大主教。同年,他们占领了兰斯并迫使辛克马尔逃亡。883年,他们夺取了亚眠(Amiens);885年,又夺走了鲁昂(Rouen)。在这一过程中,领土的防御任务就落到了当地领主的头上。其中做的最好的是纽斯特里亚侯爵,强人罗贝尔(Robert le Fort),从加洛林手中夺取法兰西王位的卡佩王朝的真正开创者雨果卡佩(Hugues Capet,卡佩王朝开国君主)的爷爷。

       在885年11月和886年10月,巴黎被维京人围攻。这场围攻成了弗勒里的阿博(Abbon de Fleury)的诗歌的题材。厄德(Eudes)伯爵——城市的管理者、强人罗贝尔的儿子和主教戈兹林(Gozlin)组织了勇敢的抵抗。城市在围攻下支撑了13个月。守护者们守住了十数个出入口。为了结束围城,胖子查理给维京人700磅银子,并允许他们沿着塞纳河航行,在勃艮第过冬,他们在那边劫掠的时候相当寂静,几乎没有遭到任何反对。

       人称胖子的查理三世,在888年被废黜并过世。此后的加洛林国王们都心怀善意,可是他们统治的方式却不如人意。反对帝国领土的控制越发严重:国王越来越向贵族们妥协,他们统治着广袤的领土即公国领地(principautés territoriales)。新的社会阶级开始填补社会的缝隙,尤其是那些在文献中被称为行商的人(pedes pulvorosi,字面意思的粉状的脚)。这群人成千上万,投身于一种经济活动——贸易。欧洲社会的形象会在此后逐渐被他们改变。维京人成功击碎了旧世界的架构。随后发生的一切成了新时代的一部分。维京人的殖民地给了他们扎根于帝国领土的机会。糊涂王查理(Charles le Simple,898-922)承认了这些殖民地的合法性,将维京人安置在了鲁昂,利雪(Lisieux)和埃夫勒(Évreux)。这还创造了一个新的政治领地,这里对欧洲的成型必不可少:诺曼底。

 

秃头查理
皇帝的肖像出现在了由马尔穆捷(Marmoutier)的修道院长准备的手稿上,《秃头查理的第一本圣经》(la Première Bible de Charles le Chauve)。(现藏于巴黎的国立图书馆)
一枚九世纪的印章上的胖子查理的头像(现藏于巴黎的国立档案馆)

异教徒入侵者

       当查理曼在8世纪建立帝国领土的时候,没人能预料到欧洲会在不久之后成为那些异教徒入侵的受害者。在两个世纪里,诺曼人劫掠了爱尔兰和英格兰的修道院,深入了塞纳河的小港口以围攻巴黎并一路前往了科尔多瓦。在另外一边,马扎尔人离开了黑海北边的领土前往了多瑙河流域,取代了被法兰克人打败的阿瓦尔人。这些新的异教徒,例如定居在多瑙河盆地的保加尔人,控制高加索通路的佩切涅格人(Pechénègues),给人一种世界末日将要来临的感觉。然而,末日并没有到来。这些异教徒的入侵,西欧最后一次遭受的打击,反而激活了商贸网络,建立了港口,最终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圣埃德蒙传说中的一幕,十五世纪的一本手稿中的细密画。(现藏于伦敦的大英图书馆)

圣人国王的传说

       埃德蒙的活跃时期处在维京人大扩张的865年。这次入侵由拉格纳·洛德布洛克的儿子们,无骨者伊瓦尔,哈夫丹,或许还有乌伯(Ubbe)发起。他们在东盎格利亚登陆,在那里发起了劫掠并随后摧毁了科尔丁厄姆(Coldingham)修道院。埃尔蒙集结了一支军队以对付危险的维京人。不幸的是,他被入侵者们战胜了。因为拒绝了改变信仰的要求,他被立刻处决了。维京人随后向北方扩张以占领约克的河谷,只留下了关于殉道者埃德蒙德的记忆。这个可怜人的遗物被保存在了萨福克(Suffolk)西边的比里(Bury)。于是他的传说开始流传。在985岛987年,弗勒里的阿博(Abbon de Fleury)写下了《埃德蒙的热情》(Passio d’Edmond),将他奉为圣人,强调了了他和殉道者圣巴斯弟盎(Sébastien)的相似性,他们的遗体在死后还表现得栩栩如生。

登陆
发生在英格兰人和入侵者之间的战役。埃尔蒙国王在865年与无骨者伊瓦尔带领的首支丹麦军队交战。
围攻城市
丹麦人进攻一座城市。在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丹麦人占领了东盎格利亚大多数的城市。

殉道者
圣埃德蒙被箭刺穿。这三幅细密画来自于《圣埃德蒙德生活,热情与奇迹》。(现藏于纽约的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

乌德勒支诗篇:一场艺术革命

       在754年,由于在矮子丕平统治初期的一次巧合,此前的几个世纪里,细密画的艺术被局限于几何图形的装饰,在抄写员贡多希努斯(Gundohinus)的带头下,一本加洛林的巨著问世了。

       最光彩夺目,数量最多的加洛林绘画艺术的见证品就能在那个时代的书籍里找到,这些也是保存条件最好的,因为那个时期的壁画和马赛克画有很多都消失了。加洛林细密画的艺术在矮子丕平统治期间出现,然后再查理曼的长期统治期间成熟,亚琛宫廷里的细密画家们最喜欢的主题之一始终就是圣经。乌德勒支诗篇就是最主要的作品之一,这本作品得名于至今都在存放它的大学。于820年岛830年期间,在奥维莱尔(Hautvillers)修道院写下并配图,在皇帝虔诚者路易的乳母的孩子兰斯大主教埃博(Ebbon)的支持下起草,并遵循了亚历山大的模式来放置人物和场景,以免在它们之间进行切割,从而确保了同一诗篇的情节,图像和典故的统一性。线条的轻盈和准确性使其能构建出非常生动的图画,充满了叙事技巧和有力的构图。

 

乌德勒支诗篇的一个盎格鲁-撒克逊副本的第106页(现藏于伦敦的大英图书馆)

诺曼底的创立

       在911年,劫掠了布列塔尼并强迫他们的长官去威塞克斯避难之后,维京人前往了沙特尔(Chartres),此地位于巴黎西南面百余公里。在那里,他们会见了当地贵族,其中就有卡佩家族。这一家族会变成整个地区里最为显赫的之一。

       始于这次会面,双方表现出了和谈的意愿。法兰克人的国王的信使用出了皇帝们曾经用过老计策。他们出现在了叫做罗洛(Rollon)最出名的诺曼人长官面前,与他签订了条约。如果他接受的话,他首先得要改信基督教,然后受洗礼接着服从于国王,确保下塞纳河地区的安全和防护工作。作为回报,他会成为位于塞纳河口的鲁昂港及其周边地区的长官。罗洛立刻接受了这份提议。在他看来,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协议了。这就是他离开了自己远方的故乡,日德兰半岛之后一直以来追寻的。一年之后,罗洛由鲁昂大主教施洗,于是他就成了当地的长官和贵族。由此他就成了最初几位诺曼底公爵的先祖。此后不久,位于卢瓦尔河口的南特的第二个维京殖民地被认可了,但是那个就只是昙花一现了。位于科堂坦半岛,下诺曼底以及巴约(Bayeux)市附近的其他人也开始追随这一行为,虽然他们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历史学家们也不清楚这次大移民潮的起源,不明白他们是来自于英格兰或者爱尔兰,又或者仅仅是斯堪的纳维亚。

       维京人和法兰克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很轻松。在942年,长剑威廉(Guillaume Longue-Épée,Guillaume其实应该叫纪尧姆的,但是按惯例就叫威廉),罗洛的儿子,友好地访问了阿努尔(Arnoul),佛兰德斯伯爵,从来没有想过他会被当成是海盗然后被刺死。他的挚友,修道院长瑞米耶日(Jumièges)的马丁(Martin),沮丧地在他的文章中谴责了这个可耻的杀人凶手:“……因为被暗杀的那个人是和平的保护人,穷人们的朋友和慰问者,孤儿寡母们的保护者。”修士在结束布道时说:“为了悼念死于纯真的威廉而哭泣吧。”一个像马丁这样的僧侣觉得自己所写的沉痛悼词,清晰地表明了公国的恢复,按照的说法,必须经由修道院和教会之手。

       佛兰德斯伯爵对受洗的维京人的态度表明了那个时代里人们对他们的看法。还有理查德(Richad),长剑威廉的儿子,害怕遭到和他父亲一样的不幸,叫来了他在斯堪的纳维亚的“亲戚们”。挂着龙首的船只的威胁又一次地出现在了塞纳河口。这一位于法兰克王国内的外来维京团体引起了数十年非常混乱的政治史:只有很少专业就是这方面的历史学家关注过那些事件的细节,这些事件非常难追溯,要研究就更难了。无论如何,在罗洛受洗的三四十年后,诺曼底还被认为是海盗横行的地方也不奇怪了。教堂里又一次响起声音,讲述着令基督世界恐惧的异教习俗和传说。

       在罗洛受洗的半年后,诺曼人编年史作家圣·昆汀杜多(Dudon de Saint-Quentin)为罗洛的孙子,理查德写了一本叫做《最初几位诺曼底公爵的习俗与行为》(Des mœurs et des actions des premiers ducs de Normandie)的书,其中提到了他们还是被认为是“海盗们的公爵“。这本书用细节描述了诺曼底公爵和他们的继承者们是如何建立起自治权地。它还颂扬了这些杰出人物们的各种品质,即便没有被赋予国王的神圣品格,却拥有登上王位所需的所有美德。

19世纪的雕版画,展示的是885年由罗洛领导的诺曼人围攻巴黎

维京人罗洛和诺曼底的创立

       维京人罗洛是一个中世纪早期的传奇人物。他围攻巴黎的事迹被弗勒里的阿博以一首拉丁文的诗记录了下来,就是他持续不断的开拓成了诺曼底建立的基础。

       在911年,一次由罗洛领导的挪威维京人远征在法兰克人的土地上直抵沙特尔。他们对抗巴黎伯爵,未来的国王雨果卡佩的爷爷,还在一场战役后签订了条约。维京人的长官得保护塞纳河口,使其不被其他的海盗进犯,作为回报他就成了鲁昂的合法统治者。从这时开始,编年史作家圣·昆汀杜多描述了一个维京人适应并融入欧洲文化的过程,始于罗洛的受洗然后是他的儿子长剑威廉经历的各种兴衰。

罗洛的肖像画

 

黑色方块 围攻大城市
黑色圆形 十一世纪初的对主教区的围攻
白色方块 修道院
带点区域 有大量斯堪的纳维亚人口的地区
红色线条 理查德二世于1026年过世时的诺曼底公国
深绿色   911年割让给罗洛的地区
诺曼底地图的扩张
绿色     924年罗洛的领土
浅绿色   933年威廉的领土


来自于俄罗斯的瓦良格人

       在罗洛于鲁昂受洗的同一时期,一场外交风波给穆斯林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伏尔加河边的保加尔人决定自称穆斯林。在他们和哈里发之间是可萨利亚,他们自从七世纪就占据着位于伏尔加下游河谷的部分地区以及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的地带。

       在这次文化和种族的融合中,贸易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活动。有一群人来到了商贸城市里,他们的来源就被称作罗斯人。穆斯林地理学家们,已经等不及要了解他们了,不满足于仅仅前往保加尔人和可萨人的市场,还去往了西方和北方视察他们的领土以获得第一手的了解。就是如此,他们得知了罗斯人住在一座要塞化的岛屿上并拥有他们的国王。那是一群军事贵族,根据他们的利益制定社会的法律。侮辱一个罗斯人就有可能让人丢掉性命或者他一半的财产。他们傲慢,自负且坚强。

       他们是谁,有来自哪里?在长久的辩论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罗斯人实际上是瑞典维京人的后代,瓦良格人(vaeringjar),趁着船只顺大河向下航行直达里海或黑海。在一首诗歌作品中,《罗斯人的第一本编年史》(la Première Chronique russe)或者是《聂斯特编年史》(Chronique de Nestor),描述了维京人是如何在欧洲俄罗斯的森林中定居的。在9世纪初,罗斯人统治了诺夫哥罗德(Novgrod,这一名字的意思是新要塞),并且统治范围向南延伸到了基辅。那些横跨诸国的大河连接着波罗的海与黑海,随后就能看见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周边游荡,甚至是更远的地方,比如说巴格达。

       一位十二世纪的编年史作家在他对三位王子的记述中,描述了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到来。在他的描述中,诺夫哥罗德的斯拉夫人活在一种永远有内部冲突的环境里,所以他们邀请了一位瓦良格人【传说中留里克王朝的开端】来达成和平并领导城市。这件事大概发生在863年。其实来的不仅仅是一位瓦良格人,而是三个:留里克(Riourik),西聂乌斯(Sineous)和特罗乌尔(Trouvor)。就是这三兄弟创立了最初的罗斯人国家。这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但历史还是证明了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瓦良格人至关重要。


从九世纪至今的西里尔字母

       在九世纪中期,拜占庭传教士西里尔(Cyrille)和美多德(Méthode)致力于翻译基本的基督教文章,以及制定格拉多里字母,这是斯拉夫人最初的书面文本格式。一个世纪之后,奥赫里德的克莱门特(Clément d'Ohrid)创造了基础的西里尔字母以帮助他在保加利亚人之间的传教活动。从那之后,它最后成为了斯拉夫人的东正教会的官方字母表。它如今还在十余种语言中得到应用,比如说俄罗斯人,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

       在斯拉夫人转变为基督徒之前,他们并不具有书写的能力。来自于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que)的君士坦丁·西里尔是一位帝国高级官员或者军队团长的儿子,中世纪最杰出的多语言者和语法学家之一。他熟练掌握了马其顿地区的斯拉夫方言并决定创造格拉多里字母,这一字母表建立在饱受斯拉夫人欢迎的希腊字母上。随后他就去帮助自己的哥哥美多德以及在摩拉维亚(Moravie)的子弟们,为了造福那些新改信的人,一起用这种新的字母翻译圣经。在十世纪,由博学的奥赫里德的圣克莱门特的笔下,将西里尔创造的字母进一步演化,这位保加利亚最初的大主教发明了能准确发音的西里尔字母。在随后的十一世纪,读写的能力还是很大程度上仅存在于有宗教背景的人手里。直到十二世纪初,斯拉夫世界才开始讲述他们自己的过去:波西米亚的《科马的布拉格编年史》(Chronique de Cômas de Prague,写成与1120年),波兰的“高卢无名氏“(Gallus Anonymus,1115年后)以及基辅的《罗斯人的第一部编年史》(la Première Chronique rusee)又或者是《聂斯特编年史》(Chronique de Nestor,1116年后)。西里尔字母甚至流传至今:如今还在使用它的多种语言就是最好的证明,其中有阿布哈兹语,阿塞拜疆语,白俄罗斯语,波斯尼亚语,保加利亚语,雅库特语,哈萨克语,科米语,马其顿语,蒙古语【?】,俄罗斯语,塞尔维亚语,塔吉克语,鞑靼语,乌兹别克语,车臣语以及乌克兰语。

罗马尼亚的苏彻维查(Sucevita)修道院教堂中的壁画,展示了柏拉图(Platon),毕达哥拉斯(Pythagore)和梭伦(Solon),手持用西里尔文字书写的手稿。

大摩拉维亚

       大摩拉维亚,诞生于九世纪初阿瓦尔人王国的覆灭,成了第一个斯拉夫人实体,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展现出了国际影响力。他最出名的国王,斯瓦托普魯克(Svatopluk,830-894)一世,罗斯季斯拉夫(Rastislav)一世的侄子,击败了后者并成为王国唯一的统治者。大摩拉维亚对其他的斯拉夫政治实体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它坐落于奥德河(Oder)和维斯塔河之间,并将随后导致波兰的诞生。

       大摩拉维亚是第一个斯拉夫人的国家,还改信了基督教。在860年代,著名的拜占庭兄弟君士坦丁(一般是他的名字西里尔更出名)和美多德前往了那里,他们的童年在塞萨洛尼基度过,那里斯拉夫语也流传甚广。他们在斯瓦托普魯克的宫廷得到了热情的招待,也是在那里,他们发现了摩拉维亚的斯拉夫人没有能让他们精准地表达书面意思的字母。少数会写字的斯拉夫人也使用希腊或者拉丁字母来表达自己的语言。所以,他们想要创造一种新的字母表和书写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改造了希腊字母,结合了九世纪时流行的希腊语的用法以及一些表达希腊字母所不能代表的斯拉夫腔调的原创字母。

       得益于这种被叫做格拉多里的字母,西里尔将圣经以及希腊的仪式祷文翻译成了斯拉夫版本的《七十士译本》(des Septante)。他就此开创了一种新的书面语言和文学艺术。亚德里亚周边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学校仍旧教授这一字母(为了彰显创造者的荣誉而被重命名为西里尔字母)。在那一时期,希腊基督徒和拉丁基督徒之间争吵不休,他们都想拉拢斯拉夫世界。教宗尼各老邀请西里尔和美多德前去罗马,他在那里发誓,然后病倒了并最终过世(869)。至于美多德,他回到了摩拉维亚,成了那里的大主教,也是唯一能代表教宗的人。

       在这场长久的宗教冲突中,斯拉夫人的世界彻底分裂了:摩拉维亚,波西米亚和斯洛伐克,以及此后的波兰加入了拉丁教会并采纳了它的仪式;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俄罗斯接受了斯拉夫的礼拜仪式与字母并偏爱希腊教会。希腊人没有关注斯拉夫语言和文化的分裂,并轻易地接受了这一情况:多种语言,拥有不止一个教会,这就是拜占庭东正教的秘密。大摩拉维亚在十世纪中期解体了,在那一时期,东欧的各个政治实体开始与拜占庭帝国和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建立起特权关系。保加利亚人的出现扰乱了国际关系。

 

西里尔和美多德
在一副拜占庭绘画上,这两位圣人兄弟,也被认为是斯拉夫人的使徒,向天使长米迦勒展示用古斯拉夫语翻译的圣经文书。(现藏于普斯科夫的国家统一史,建筑学和艺术博物馆)

司基利茲編年史(Codex Skylitzes Matritensis)中讲述的保加利亚历史

       司基利茲編年史是一本包含了574幅彩色插画的手稿,现藏于马德里的国立图书馆。这部拜占庭的编年史,始于811年,这一年尼基弗鲁斯(Nicéphore)一世的统治结束了,终于1057年,这一年米海尔六世登上宝座。由编年史作者约翰·斯基里兹(Jean Skylitzès)编撰。

       司基利茲編年史的手抄本成于十二世纪的西西里岛上的奥特维尔(Hauteville)。由21个章节组成,其中每一章都对应一位拜占庭皇帝【247年出21个皇帝,不愧是拜占庭】。这本书开篇讲述的是拜占庭帝国于尼基弗鲁斯一世于811年去世后遭遇的困难,其中有对抗保加尔人可汗库鲁姆(Kroum)的战役以及米海尔一世登上宝座。事实上,约翰·斯基里兹的记叙的重点是描述拜占庭帝国和保加尔人之间的长期冲突,另外马其顿王朝的时期可以被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从867年延续带1025年,也就是皇帝巴希尔(Basile)二世过世那年;第二部分就短得多了,从1025年到1056年,这一年马其顿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皇帝狄奥多拉(Théodora)过世。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和保加利亚人签订的契约,宣告这一盟约的事件是可汗鲍里斯(Brois)于864年改信东正教并给自己起名为米海尔。保加利亚和帝国寻求的盟约在919年夺取亚德里安堡(Andrinople)之后破裂了。保加利亚的西美昂(Siméon)和罗曼努斯(Romain)一世·利卡潘努斯(Lécapène)的谈判完全没有解决问题,这为皇帝巴希尔二世“保加利亚屠夫”(Bulgaroctone)的政策开了道。在1018年,第一保加利亚王国不复存在,但还是保留了它的自治权。

 

1. 米海尔一世
他通过迎娶尼基弗鲁斯的女儿继承了皇位。他的统治以面对保加尔人时可耻的撤退而臭名昭著,他一路退回了君士坦丁堡的高墙内。
2. 智者利奥(Léon)六世
智者利奥六世(886-912),巴希尔一世的儿子,重新取得了和保加尔人之间的和平。不能指望于正与阿拉伯人作战的正规军,他招募了马扎尔骑兵作为雇佣军,在这张手稿上我们能看见他们发起的恐怖冲锋。
3. 约翰(Jean)一世·齐米斯基斯(Tzimiskès)
皇帝约翰一世·齐米斯基斯征服并劫掠了普雷斯拉夫市。一位编年史作者如此讲述这场战役“皇帝的宝剑如同镰刀一般落下”。

历史中的保加利亚

       起源来自于匈人和突厥人,保加尔人可以以他们在伏尔加河畔的光辉历史而自豪。就是在那里他们在如今的喀山(Kazan)附近建立起了一个王国,首都位于博尔加尔(Bolgar),一座从河流商贸中获益良多的城市。一支保加尔人在679年穿过了多瑙河,在罗马的古行省默西亚(Mésie)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他们奴役了住在那里的斯拉夫人,并接纳了他们的语言和制度。新的王国在800年,可汗库洛姆(Kroum)的治下达到巅峰,此人具有非凡的勇气以及从拜占庭人那里继承来的过人智慧。库洛姆入侵了马其顿,夺走了超过1000磅的金子,并焚毁了萨尔迪迦(Sardique),如今的保加利亚首都,名字叫做索菲亚(Sofia)。这就是与拜占庭帝国的战争阶段的开始,战争最终结束于割让了半个色雷斯(Thrace)。在可汗鲍里斯统治期间(852-888——,保加利亚改信了基督教。国王决定去修道院潜修,尽管他在四年之后就出来了并废黜了他的长子,弗拉基米尔(Vladimir),立了他的幼子,西美昂。这一决定成了保加利亚人加入欧洲历史的决定性门票。

       西美昂一世(893-927)事实上是那一时期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他将保加利亚的统治范围拓展到了塞尔维亚和亚得里亚海周边,自称为皇帝以及所有保加尔人和希腊人的专制公,将王国的首都定在了普雷斯拉夫(Preslav),这座城市是巴尔干地区里最富裕也最合适的。在他死后,王国因为内部的冲突和波戈米勒派的出现而衰落,波戈米勒派是一种带有摩尼教特色的异端,并且在中世纪的宗教文化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塞尔维亚人在931年得到了独立。在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开始了对保加利亚的再征服,想再次将那里变成自己的省份:虽然这一尝试取得了成功,但是没能抹除保加利亚文化在西美昂时期的黄金时代的回忆。

 

萨克森公国及其目标

       威塞克斯王朝取得的胜利,让人们关注起了彻迪克亲王的故乡(这位故人在多年以前穿过了北海抵达了英格兰)——萨克森,这一地区在十世纪初饱受关注,甚至可以说人们认为萨克森公爵成了王位的主要竞争者。他和查理曼的正统继承人们共享了一种“基督教信仰的力量”的信念,就像编年史作者科维的维杜金德(Widukind de Corvey)所提及的那样。

       亨利(Henri,919-936)一世,萨克森公爵鲁道夫(Liudolf)的杰出后裔,852年落成的甘德斯海姆(Gandersheim)的建立者,在不久后梦想着成为国王。克雷莫纳的利乌特普兰德(Liutprand de Crémone)将他描述成了“一位极具智慧的长官,严厉且裁断公正”。尽管,康拉德(Conrad),法兰克尼亚(Franconie)公爵,此人的飞速发展也不能忽视,有着他妻子马蒂尔达(Mathilde)那具有影响力的家族的强力支持。他最终和此人签订了停战协议,并在不久之后将他立为了王位继承人。康拉德意识到了他的兄弟埃贝哈德(Eberhard)没有足以称王的能力,就像是僧侣兼编年史作家维杜金德所说的那样,明白他们都属于一个“缺少运气和完善解决统治问题的方式的家族”。这些素质是候选人萨克森公爵所部缺乏的。于是埃贝哈德就这么放弃了帝国的象征物:宝剑,法兰克诸王的王冠,圣枪和王室披风。在919年,法兰克贵族和萨克森贵族联合起来,将亨利奉为国王。

       这是历史上首次,由凡尔登条约分割出来的帝国东方部分的宝座被一个非法兰克人占据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充满了传奇氛围。据说向亨利传达任命消息的使者没有找到他·,因为他那时候正沉迷于自己的食欲——猎鸭之中(所以他的绰号是捕鸟者)。

       亨利乘着新的局势,强化了大量的据点并给它们配上了守军,每个要塞据点都配备了九位战士和一个守卫,他们最后成为了城主。他还尝试了新的战争策略,采用了骑兵部队,那些人穿着坚固的盔甲——重甲(loricati),这一装备在928年对抗艾伯河另一侧的斯拉夫人的时候开始投入使用。

       “通过饥饿,钢铁和寒风”,亨利征服了布拉尼波尔(Brannibor),文德人的首都,在征服哈弗尔河(Havel)的斯拉夫部落以及达尔明西亚人(Daleminciens)之前,他在领地上建立的驻军基地,这成了迈森(Meissen)市的雏形。之后他又向南方进军,征服了布拉格。这一动荡的氛围,宣告了萨克森王朝的未来,还得益于929年,一位威塞克斯国王埃塞尔斯坦(Æthelstan)的叫做埃迪特(Édith)的姐妹来到了东法兰克,嫁给了国王亨利的儿子兼继承人,这位年轻人注定要成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位重要角色。他用了自己爷爷的名字——奥托(Otton)。

       亨利要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市王国的东南边界,潘诺尼亚平原。这一地区事实上由一群凶残且好斗的游牧民统治,他们是匈人,阿瓦尔人,保加尔人和佩切涅格人的后裔,历史上他们叫做马扎尔人或匈牙利人。由此,欧洲达到了它成型过程的最终拐点。

 

捕鸟者国王
按照捕鸟者亨利的历史形象塑造的雕塑,他是萨克森公爵,奥托王朝又或者叫萨克森王朝的领袖。(现藏于迈森的阿尔布莱希特城堡,châteu d’Albrechtsburg,Meissen)

马扎尔人在九世纪到十世纪的扩张

       马扎尔人,又或者叫匈牙利人,在895年或者896年翻越了喀尔巴阡山。他们摧毁了摩拉维亚帝国,那里的居民也遭受了他们的奴役。他们的骑兵令整个欧洲在长达一世纪内感到恐惧,直到955年。

       从899年开始,马扎尔人入侵了意大利并劫掠了伦巴第最繁华的几座城市。之后就轮到了萨克森和奥地利,甚至是整个东法兰克。当时的编年史作者们谈及他们的入侵时,觉得他们造成了比维京人和撒拉森人(Sarrasins)更高的破坏。弗尔达编年史(Les Annales de Fulda)中提到,马扎尔人在894年扩张开始之后,就会杀掉被征服的成年男性,然后像家畜一样带走年轻人。他们在潘诺尼亚撒下了恐怖和毁灭的种子,那里逐渐成了他们的家园。阿勒曼尼人自从926年后就成了他们的从属,而且至少在954年之前,任何针对他们发起的远征从未成功过。这极大地鼓舞了马扎尔人,但也给他们招致了毁灭,在955年他们在莱希菲尔德(Lechfeld)对抗奥托大帝,这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他们的失败宣告了对欧洲的长期威胁已经结束了。到这时,他们的入侵终于结束了。

 

箭头 军事行动和移民的路线
交叉 战役
马扎尔人的领地
小点 九世纪
大点 十世纪初

潘诺尼亚的马扎尔人

       在895年或者896年,马扎尔人,又或者按他们在东方人口中的称呼,匈牙利人,抛弃了他们在黑海沿岸的领地,翻越了喀尔巴阡山脉并占领了匈牙利的广袤平原。通过观察他们曾经的行径,那么这一大移民的结果也是可以推测的。他们将西南方的斯拉夫人和巴尔干斯拉夫人分开了,并且在东欧和西欧之间创造出了一个裂口。核心地带位于斯洛伐克的大摩拉维亚也就此覆灭。

       领导马扎尔人的长官,叫做征服者阿帕德(Arpad),建立了一个延续了很长时间的王朝,头衔也从公爵晋升为国王。很快,马扎尔人的起源变成了一个传说,即便这些异教徒游牧民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是建立在对埃博河和多瑙河另一侧,乃至是意大利的富裕的帝国城市的劫掠上。在899年,马扎尔人远征意大利,劫掠了伦巴第并在布伦塔(Brunta)杀死了他们的国王贝伦加尔(Bérenger)。随后马扎尔人还渡过了莱茵河最远到了阿尔萨斯。他们的军事行动无情又残忍,这种事情从阿提拉的时代之后还没发生过,他们产生了肆意攻击受害者且不受惩罚的习惯:他们不满足于征服领土,还将那些领土当作由任由他们劫掠的女人,黄金和家畜组成的战利品。在911年,马扎尔人出现在了勃艮第。他们围攻了富尔达(Fulda),一座由圣波尼法爵(Saint Boniface)建立的重要修道院,还焚毁了不来梅。更糟的是,他们在919年于普琛(Puchen)击败了捕鸟者亨利,并强迫他进攻十余年。直到932年,国王拒绝了上贡,然后被迫面对新一轮的马扎尔人远征:这一次,他在933年的里亚德(Riade)战役中取得了胜利。然而,马扎尔人并不愿意接受这些失败。

       紧张的局势又一次迅速重现。很快,对边境城市的劫掠事件变多了。人们如今可以从当时的一位在场的目击者讲述的故事了解这些事。他叫做恩格尔博特(Engelbert),圣加仑修道院的院长。他讲述了自己是如何推断出一场迫在眉睫的马扎尔人进攻的。随后,尽管其他的僧侣都反对他,那些人完全没有想过马扎尔人能进攻到修道院,但是恩格尔伯特还是就在一个难以抵达的地方建立了要塞。然而,恩格尔伯特是对的,马扎尔人确实到了:派出的探子通报了敌人迫近的消息,很快就能看见远处的村庄和居民被烧毁时升起的火光和浓烟。为了保护自己的财物和人民,修士们以最快的速度带着能拿走的东西冲进了要塞。修士中只有一个人成了小丑,拒绝跟随其他人进入要塞,他因为修士们没给他做靴子的皮革而十分愤怒。【什么行为艺术】马扎尔人很快就出现在他们面前……

       劫掠和抢夺行为还持续发生在萨克森,巴伐利亚,法兰克以及其它地区的边境地带。然而,他们的游牧生活方式很快就会变成一场梦。新的幅员辽阔的帝国的出现,让历史迅速地变化,新形式的政府随之出现。大胆且有远见的人的时代就要来了。这样的人在随后的年代里屡见不鲜。

【书记翻译】《中世纪大图册》第五章:艰难的考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