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习笔记(37)——对先验宇宙论的批判(1)

2023-08-09 12:50 作者:青芥芥芥芥  | 我要投稿

        宇宙论就是我们对世界、对宇宙整体的看法。以前的形而上学非常关注对于上帝创造的世界整体的看法。对先验宇宙论的批判,就是对世界整体的批判,这也是整个先验宇宙论批判的核心。哲学所谓的“世界观”就是对整个世界的看法,这是过去的形而上学需要考虑的问题。牛顿曾说“物理学要当心形而上学”,他反对物理学陷入整体主义,所以牛顿本身是经验主义的,他主张自然科学从经验出发,从经验中上升得真理。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从世界整体出发,居高临下地对种种概念进行推演,这就是过去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但是形而上学如此推演出的各类规定是相互冲突的。这类冲突归根结底缘于世界整体这个概念的双重含义:世界与整体。

世界,welt,在德文中同时也有人世间、世俗、尘世的含义,所以世界具备经验的含义。而整体是超越经验的。这二者的结合本身就有内在的冲突。当我们从世界整体这一概念出发进行形而上学时,重要的是我们立足于哪个环节:立足于世界的环节,得出的命题就叫现象的综合;立足于整体的环节,得出的命题就叫绝对的总体性。对于世界整体概念的追求就是先验的宇宙论。

        首先讨论理性派的观点,他们根据这个世界整体的最高项来规定世界整体。他们将世界整体视作一个系列,系列的最高项就是理性派的着眼点与出发点,这也体现了他们居高临下的形而上学观。所以理性派将世界整体视为是已完成的。

        另一方面,经验派根据这个世界整体的无限性来规定世界整体。他们的世界观是自下而上的,所以经验派认为世界整体是未完成的。

        双方的冲突就在于此,二律背反也由此产生。二律背反就是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二律背反包括正题反题。正题多立足于理性的理念,反题多立足于知性的理解。且正反两者之间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二律背反的辩证论(辩证法)被康德视作为消极意义的。

        理性派与经验派关于视野的分歧不是二律背反产生的真正原因,二律背反的产生最后还是要回到理性与知性的关系问题上。先验辩证论谈论的虽然是理性问题而非知性问题,但是理性与知性还是密不可分的。知性负责提出概念、提出范畴体系,而理性负责推理,因为理性本身无法提出概念。理性可以利用知性已经提出的概念经由推理加以扩展,当理性对知性范畴进行超出经验的运用(超验运用)时就形成了理念。理念是高高在上地凌驾于整个感性世界的,是人无法追求的。理性的理念实际上都是从知性的范畴而来的,只不过理性将知性的范畴越过了经验,将其推向了无限,这也是理性的纯粹运动,即从有条件者推向无条件者——理念的过程。理念中还包含着知性的内涵,是对知性范畴的扩展的运用。这种划分同时运用了知性的范畴与理性的推理,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矛盾:当你着眼于理性的推理时进行世界整体的阐明时,你所推出的理念相对世界整体而言就太大了,没有任何一个经验事物能符合推出的理念;当你着眼于知性的范畴时进行世界整体的阐明时,推出的内容相对世界整体就太小了,达不到世界的整体性要求。


        先验宇宙论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提出了二律背反,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受到先验的宇宙论批判中二律背反的启示。康德哲学的二律背反在近代第一次将辩证关系用矛盾冲突的方式表达出来

        康德依据他的范畴表将两方矛盾冲突的命题划分为了四种二律背反:量、质、关系、模态。每一大类中又分为正题与反题。


一、量的二律背反

正题:世界在时间中有开端,在空间中有界限。

反题:世界没有开端和界限。

        所谓的量,就是从大小、有限无限着眼于世界整体。正题代表理性派的观点,理性派从整体上看待这个世界,所以他们认为世界在时间中有开端、在空间中有界限,这也与基督教的说法相吻合——“创世纪”。理性派同时也在哲学上论证这一点。

        反题代表了从牛顿的实证科学角度来看待这个命题,世界没有界限,没有开端和边界。

        两个命题表面上是绝对不相容的,且二者必有一真。二者也都无法证明。正反题都是谈论可能世界经验之外的东西。没有人能经验世界整体,世界整体是一个设想而出的绝对的无条件者的理念,我们所见的任何事物都是有条件的,这也是双方都同意的。也没有一个标准能裁决双方的正误。因此双方只能采取逻辑上的归谬法——即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再从对方的论点中引申、推论出荒谬的结论,以此来驳倒对方。归谬法在数学中运用是十分广泛的,在形式逻辑上也是如此。在四个二律背反中,康德对两方的观点都是以归谬法为基础进行复述的。

正题的证明:

        如果承认宇宙整体在时间上是无限的,那么就意味着迄今为止的所有时间都过去了,都结束了,但是时间又是无限的,怎么能说无限的时间结束了呢?所以时间只能是有限的。时间的有开端体现在无限的过去都可以综合为一个过去。空间同理,如果空间是无限的,那么它是各部分的无限相加,这就需要无限的时间,然而时间不是无限的,所以空间也是有限的。

         归谬法就是概念上的推论,理性派认为如果没有开端与边界,“以往的时间”与“有限的空间”这两个概念是不可言说的,理性派认为经验派是不配谈世界整体这一问题的。

反题的证明:

        假设世界存在开端,那么在开端之前必定有一个“空的时间”,一个“完全的空”如何突然诞生出“有”呢?空间同理,宇宙的边界之外肯定有一个“空的空间”——虚无,但是都是虚无了怎么有可能存在界限呢?虚无空间不可能限制宇宙整体,用空虚限制存在就相当于没有限制,所以空间也只能是无限的。


        这两类的证明都是消极的,都是基于对对方的否定的。后来黑格尔指出,双方其实都是立足于循环论证,即用来证明论题的论据本身的真实性依赖于论题所证明的逻辑错误。因为“世界整体”这一概念本身就是矛盾的。

        首先,“世界整体”其本身就立足于整体性。整体是永远存在边界的,世界本身如果是无限的,那么就无法形成整体了,就“太大了”。有限是预设在整体概念之中的,这是循环论证的关键点,这一循环论证也是理性派的核心观点。

        反过来,如果我们将理解的核心立足于世界上,即整体的世界,那“世界整体”就一定不是有限的,因为世界一定是无限的,无限是预设在世界概念之中的


二、质的二律背反

正题:世界中一切复合物都有单纯物构成。

反题:世界中没有单纯物,一切都是复合的。

        质的二律背反研究的就是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由于一切经验物质都是有广延的,经验事物依赖于空间才能存在,由于空间可分,那么物质也一定可分,那么最后有没有一个绝对的不可分的单纯之物呢?


正题的证明:

        如果复合物不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则复合物就不能成为复合体,换言之每一个被复合的事物都要有一个复合的行为维持着。因而正题为真。

        理性派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没有广延,因此单子就是不可分的最小物。莱布尼茨对单子的证明也体现着这个观点:由于有复合物,所以有单子。如果试图从“无”中复合,那么“无”复合而成的复合物也只能是无。世界最终可以还原为单纯物,不占据广延的单纯物才是真正的不可毁灭的实体。

反题的证明:

        哪怕是最单纯的实体,也要占据空间,单子不存在广延是站不住脚的,也就是不存在不占据时空的单纯物。不占广延的是灵魂、上帝,是道德事物,不是科学事物。这体现了经验派的唯物主义立场。


学习笔记(37)——对先验宇宙论的批判(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