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2023合肥肥东事业单位】-面试真题预测:骚扰电话开展专项整治
贷款、卖房、课程……几乎每天,我们都要接上一两个推销电话。这些年,相关部门多次对骚扰电话开展专项整治,但效果不尽人意。对此,你怎么看?
综合分析
题型判断:综合分析类
解题框架:
1.亮明观点;2.分析论证;3.建议方法;4.概括总结
参考解析:
电话号码属于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需征得自然人的同意,每个人都拥有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侵扰和破坏的权利。此种乱象屡禁不止,细思极恐,还是需要溯其根源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江河有源,大树有根;之所以屡禁不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骚扰电话”其实没有明确定义。究竟是确有所需,还是造成骚扰,根本上是用户的主观判断,很难界定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是维权成本高,民不举官不究。即便有法可依,“一告一个准儿”,多数人也不会去为了这一通电话而费时费力去起诉,而只是选择挂断电话、暗骂一声。
所以,守护用户的安宁权,不能总指望用户去打官司,这决定了我们应当探索更加有效的源头治理。就骚扰电话涉及的各方而言,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针对性改善:
第一、就电信运营商来说,应当通过技术手段,增加骚扰电话识别、拦截、溯源等能力。比如对多次通话时长比较短的号码进行提醒、停机、封号等操作,根据骚扰电话地域、行业、关键词等智能化设置屏障。
第二、就市场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大受理投诉和追责惩罚的力度。对骚扰电话相关案件要做到件件有处置、事事有回音,让屡教不改的企业有痛感、长记性,也倒逼出更多企业的敬畏心理。
第三、对于个人来说,要尽可能少留痕。不论是在外登记,还是网络注册,都三思而后行。若感觉遭受骚扰,保留好骚扰电话的录音等证据,以便在投诉举报时缩短处理周期。
除此之外,还要对骚扰电话的来源,像倒卖数据者和互联网黑客进行严厉打击、零容忍。真正还人们“耳根清净”,确需全链条治理、多方面联动。当个人信息保护到位,商业推销管理到位时,我们的生活才能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