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一座城(1)
有了草稿忘了写的后果是:新写出来的跟想到的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p_q)
故事里的小城:落日照进窗、海浪拍起沙、树影斑驳的小路上歌声轻响;
实际上的小城:半夜的炮仗、刺耳的吵闹、大街上的狗屎与创卫的标语相得益彰。
夏天是蓝色的,冬天被运往各处的煤遮挡难见天空。小城修天然气,三月初挖开了路面、分隔了街道,搬管子如同英雄救美一样轰轰烈烈。 怕是一个大工程呢,小城的人说。 当小城经历了四个月的间断或不间断的停水停电断天然气后,人们逐渐适应了,怕是一个大工程呢。 许是经费不足,大工程停工了将近半个月。路面依旧是满目疮痍如同战后废墟,半个城的马路封的只剩下了行人。好在因为修路少了三个红绿灯,闯红灯的车都在变少。只是原本容得下两辆车的路被电动车占领,每到高峰暴躁的喇叭声此起彼伏。 洒水车开不进的街区多了两排垃圾桶,垃圾只进不出。高温和暴晒下的垃圾彰显着自己成熟的气味,垃圾的消耗全靠收废品的大妈和流浪的老人。每到补习班上下课,便有家长骑着小电驴开始逆行,同刚买完菜的阿姨的自行车撞个满怀,友谊第二比赛第一的骂战开始上演。 小城的人有自己独特的文明,“面子”在小城的人眼里是超越生命的存在。和蔼的大嗓门奶奶会满小区一家一户的宣传自己孙女中考上了六百分,这时候就不要问排名了,体育一门七十,排名不好看一定是学校的问题。市里的高中减少小城的学生考上市里学校的指标,好胜的家长坐不住了,从改户口到买房,从补习班到“小红包”,一窝蜂的涌向市里,孩子考不上再一窝蜂的飞回小城,大嗓门的宣传市里的风光。 “我孩子可是在市里上的幼儿园呢!” 小城的人很讲究排面,领导访视要封城,创文视察要封校,阵容堪比某次疫情。于是小区楼下互相问候祖宗摔盘子的一对老夫妻和哭喊我没拿作业的小孩成了活跃气氛的代表。 小城的人很讲究排面,婚丧嫁娶都有专业人士操办,虽然他们会在婚礼余兴节目唱“伤不起”,丧事的唢呐吹累了会唱“今天是个好日子”,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马路中央放鞭炮,压着黄线开灵车的大气。 小城的排面包括但不限于小城的狗。优雅的狗,半夜会被主人丢开拴狗绳溜着,或许他们是在考验路人的躲避能力?优雅的狗,在早晨定时定点排泄,于是马路边多了一排规律的固体,路灯下多了一些均匀的气味。优雅的狗,有着好看的衣服,精致的毛发,和在主人怀里狂吠的性格,以及千篇一律被咬伤概不负责的回应。
草稿忘了,就写到这里。
等我想起来了再见٩( 'ω' )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