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地狱之门前 少女们在思考什么 | 乃木坂46 5期生『考えないようにする』
译自 https://result33.hatenablog.com/entry/2023/08/20/182956
未授权翻译,有部分删节。部分机翻。
Lasciate ogne speranza, voi ch'intrate.
来者呀,快把一切希望弃扬。

特定的某一流派风格的乐曲,通过与影像的融合,将自身扩展到了更广大的领域之中。
这首MV就是这样一个令人震撼的艺术性作品。

MV中作为动机(motif)出现的是
罗丹的【地狱之门】和【思想者】雕塑、作为灵感源泉的但丁的【神曲】和许多法国电影等等。
还有就是,【乃木坂46】自身。
这部作品既有乃木坂46的初期概念【法国流行音乐】(注:法国流行音乐,フレンチ・ポップス,一般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日本流行的用法语演唱的歌曲。)中法国要素的沿袭,由担任了【君名】【制服人偶】【翅膀的记忆】的杉山勝彦担任作曲,由作为【共时性】和【大影响家】【Sing Out!】的Seishiro担任编舞,可以说是组建了一个了解乃木坂46历史的阵容。
有些编舞让人想起过去的歌曲。



追溯她们所没有经历的过去,某种程度上可能看上去是一种强求。
但实际上,这些元素并没有被生硬地附加进去,而是被变成了作品自己的东西,按需灵活适当被保留下来。
一切显得极其自然,使得作品在保持乃木坂风格的氛围同时,另一方面也展示了5期生的个性。
作品中有一种破坏与重建的感觉。或者说是一种重新阐释。
曾经破碎的东西,并不是再次组成了同样的形态,而是化作了新的形态。

【地狱之门】是地狱的入口,站在那里的人还没有到达地狱。
他们并不是处于绝望的深渊,反而是正充满了希望,可以说是正在一秒前。
在【地狱之门】前舞蹈的少女,彷佛天使一般。
为了避免坠落,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思想者】并不是单体作品,最初是放置在【地狱之门】上的一组作品。
作品表现的并不只是思考,也有着看着前方堕入地狱之人的含义。

但是,抬头仰望着这个“思想者”的少女,真的是处于地狱吗。
少女通过抬头仰望,是不是也面对着自身的存在和价值,甚或是自己的未来吗。
还是,她们试图通过与【思想者】对峙,去享受“不去思考”(考えない)的意义?
无论如何,少女眼中都闪烁着光芒。

【地狱之门】本身就是但丁史诗【神曲】中出现的事物。
【神曲】承载了罗马天主教教义的三位一体精神,圣洁的数字“3”在全书中随处可见。
在这个MV中,这一要素也得以继承,可以发现许多与“3”相关的元素。
再直接不过的是池田的衣服。

大号字体,再直白不过。
在剧情部分中
总共分为四组,而这个分组是这样的:
Ⅰ.一ノ瀬・井上・川﨑(以下简称Ⅰ)
Ⅱ.菅原・中西・池田(以下简称Ⅱ)
Ⅲ.小川・五百城・奥田(以下简称Ⅲ)
Ⅳ.冨里
3个3人组和1个人



在Ⅰ・Ⅱ・Ⅲ这三个三人组中,每个组内似乎都有某种三角关系,这种关系内部也在发生着变化。









思考、被思考、察觉、被察觉。
这些波动和脆弱,正是美的源泉。
另一方面,冨里总是一个人。

但这并不代表她孤立或孤独,
相反,她的存在恰好是连接每个人的纽带,这可能是她的意义。
对于一切事物持续思考,可能正是作为人的核心的一部分。
在三位一体中,将三个要素连接在一起的是神,而冨里奈央却有一种宛如圣母般的氛围。
冨里奈央超越了基督。
顺便提一下,3×3+1或者3n+1的结构也与【神曲】相关。
但丁在【神曲】中使用的是三行韵律,它是一种由三行构成一个诗节的诗歌形式。
诗节可以连续多个,但但丁将每首诗的最后一行设置为四行。
换句话说,每首【神曲】都由3n+1行组成。
此外,尽管【神曲】由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部分组成,但其诗歌数分别为34首、33首和33首。
地狱篇的第一首是关于整个【神曲】的,不仅仅是地狱部分,因此被视为序言。
所以总结为1+33+33+33的结构。
重新组合,这里也出现了3n+1。

不间断地涌现出的“3”,从加入到一年后,由三期生领头出发的五期生们,所肩负着的这个数字,这本身就有点令人心生感触。

同調は美しく 同調は苦しい
周りに合わせるのは心地いいって 個性的なのはかっこいいって
かわいいって言われるのは嬉しい 目立つのは嫌
同調とバラバラ
シンクロだとか(シンクロだとか)
運命だとか 偶然だとか
あの子とか私とかあ まただ
考えてしまう
这是MV开头的独白。
虽然列出了很多反义词,但在我个人看来并不重要。
这些词语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所产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
与他人比较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多意义,不如说更重要的是接受和容忍。

同调或同步(シンクロ),即与他人的相合一致并不是重点。
事实上,整体上看,达到平衡,或者说调和才是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来说,同调和不同步(バラバラ)都是被接受的。
这种思想在编舞中也有所反映,
在开始部分,从同步的动作突然变成不同步的动作,



在第二段副歌的后半部分,从不同步的动作自然地过渡到同步的动作。






同调和不同步,都是人类非常自然的特点,与这种自然相对立则是不合常理,需要矫正的。
但是陷入这种状态的人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即便如此人还是得以各自的尺度生活下去。

“乃木坂46”是一个可以回归的地方。
然而,不论好坏,那里的杰出的人终究会离开。
离开后,就要创造新的可以回归的地方。
可能是另一个组织,也可能是另一个人。
然而,有一个可以回归的地方才是更重要的,正是通过这种存在,个体才能成立。
而且,"乃木坂46"并不会消失,其精神也会传承下去。
即使他人直白地说与过去不同了,这只是指经历了成长的可见的外表变化,当深入了解其内涵时,可能会发现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
同时,即使某个人不在了,这种仍然存在着的持续性和价值,让人不禁感到惊讶。
在树荫下阅读书籍的冨里(以下称为Ⅳ-木陰),将叶子夹在讲述同步的书中,直视去观察这个世界。



站在海岸的冨里(以下称为Ⅳ-海辺),也停止凝视涌来又退去的波浪,而是用整个身体感受世界。



与眼前的事物保持一定距离,开始与另一个世界融汇,另一个更广大的世界将展开。
同调和不同步,这样困扰着心灵的种种事物,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远离它们,都可能成为找到另一个阶段的重要契机。


最初的每个组,Ⅰ是青绿色,Ⅱ是绿色,Ⅲ是品红色,Ⅳ-木陰是黄色,Ⅳ-海辺是红色,都有着各自颜色。但经过不同世界的相遇,到最后,尽管保留各自的特色,都变化为更加标准化的(ノーマライズ)色彩。










这使得我们能够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不是局限于一个体系。





这也并不是变得无个性,而是不同个性之间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多样性。




随着相遇的深入,世界会变得更加广阔。
不同世界的相遇,从Ⅰ和Ⅳ-海辺,Ⅱ和Ⅲ开始形成互补关系。
这一系列描写了凝视另一个世界的视线,也能感受到这种关系。





互补色在色相环上位于彼此相对的位置,看起来是遥远的关系,但只有这种组合才能形成中央的颜色。
为了达到目标,需要与他人合作,这个他人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混合后会变成白色还是黑色,前方是天堂还是地狱,看到的是光明还是黑暗,又或者——

即使如此,少女们也不会停止奔跑。
顺便一提,那个染上黄色的Ⅳ-木陰是与谁相遇,找到了更广的世界?




乍一看,似乎是冨里之外的9人。


然而,视线里并没有任何人。


究竟是什么呢?
能看到蓝色成分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指引这条道路的是【地狱之门】还是【思想者】呢?
又或者,是另一个地方的Ⅴ呢?
某种程度上,似乎也能找到紫的成分。
至少对于11名少女来说,这个使他们相遇的存在是必要不可或缺的。

回到1并开始奔跑的少女们,
将继续重建乃木坂46,同时创造出新的乃木坂46。
追寻下一个星星。
---------------------------------
后记:
为什么翻这个呢,因为喜欢作者把这首MV与绝望的一秒前联系起来的部分。对颜色的分析、对结尾的解读也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