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5.4 牛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牛顿(公元1642—1727年)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出身于破落小乡绅家庭,曾任英国国会议员、造币厂长、皇家学会会长。他身处英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经过反封建复辟的斗争,从革命逐步转化为保守的时期。他支持一六八八年的“光荣革命”,积极进行资产阶级币制改革,但同时又对封建贵族表现出严重的妥协。
他在自然科学上作出较大贡献。恩格斯说:“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1]他的这些发现,特别是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集中代表了新兴自然科学的第一个时期的主要科学成就。
牛顿的自然科学体系基本上是唯物论。他从上帝手里夺权,“禁止他进一步干涉自己的太阳系”[2],主张驱除经院哲学鼓吹的神秘的“隐质”;承认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客观性质以及客观规律的存在,认为它们是可以被认识的。他强调实验和归纳推理在认识上的作用,认为“物体的属性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为我们所了解”[3],不能靠“自己的空想和虚构”来认识自然界,“自然哲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和作用,并且尽可能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则和一般的定律 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从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4]。但是,他的唯物论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他把物质归结为一个个永远不变的原子微粒,世界上一切事物无非是原子的聚合离散;认为物质的特性就是惯性、质量、不可入性等。他把运动看成是单纯的物体在绝对空间中位置的变动,物体在“惯性”作用下,或者静止,或者作匀速直线运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片面地夸大吸引和静止,取消物质内部、机械运动内部的矛盾性,把运动的原因归结为外力。他把天体运动归结为“万有引力”的作用,认为行星、卫星等在上帝第一次推动后,永远沿着固定的轨道运转,恒星永恒,宇宙是绝对不变的。他把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把时间、空间看成是“空虚”的东西,并且把时间同空间也割裂开来。他还反对一切科学假说,厌恶理论思维,陷入归纳万能论等。
牛顿作为虔诚的教徒,在他的自然科学研究里早就刻上了神学的印记。他把科学和神学调和起来,自觉地用科学为神学服务。他公开声明将以自然哲学的研究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他宣扬上帝创世说,鼓吹“上帝创造了世界并且在无形中统治着它”[5]。他把力学上不能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上帝的安排;而把一切可以解释的东西,也说成是人们猜对了上帝的创造和安排,甚至人的眼睛、鼻子、耳朵、胳膊、腿,也是“创造万物并且主宰万物的上帝”[6]的安排。他“还让上帝来作‘第一次推动’”[7],把从上帝手里夺来的权力重新还给上帝。他后期,在神学和唯心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埋头于炼金术的研究和解释“约翰启示录”,写了许多有关宗教、神学的著作。恩格斯深刻地指出:“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8]牛顿自然哲学中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矛盾、科学和神学的矛盾,以及最后使科学沦为神学的奴仆,完全是资产阶级保守妥协的产物。
主要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657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529页。
[3] 《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4页。
[4] 《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4页。
[5] 《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80页。
[6] 《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79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529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