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天3分钟 政治70分】 0808-0812每日一题题目总结及答案解析

2022-08-12 09:41 作者:考研政治孔昱力  | 我要投稿

8.8社会存在

1.【单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2.【多选】人的身体是抗击病毒的“机器”。当病原体进入人体,人会发烧,升高的体温刺激免疫系统打败病毒。在理想的情况下,热量创造了一个环境,让病原体难以生存。科学家研究发现,随着自然界的温度不断升高,病原体生存的环境也在整体升温,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更加能够适应人体发烧的体温。一旦病原体适应更高的温度,人的免疫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人的免疫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表明

A.人类只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环境

B.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C.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D.人类在受自然环境制约的同时也改变自然环境

【答案】D

【解析】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因素,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正确答案选 D。BC 项也是社会存在的内容,但不是最根本决定力量。

【答案】CD

【解析】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C 选项正确。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生产方式才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B 选项错误。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人类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自然环境,A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D。

 


8.9:社会意识

1.【多选】如今,“逆袭”“超燃”“躺平”“凡尔赛”“YYDS”等网络热词令人目不暇接,了解这些网络语的意思用法,几乎成了网上冲浪的必修课。嵌入日常生活交流的网络热词,为语言的发展带来新语料,也能够让人们一窥当下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态。网络热词流行的现象表明

A.社会心态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反映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

C.社会意识是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自发反映

D.社会心态的差异性决定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2.【多选】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D.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心态是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选项 A 正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选项 B正确。社会意识是主体对社会生活自觉的、能动的反映,而不是自发反映,选项 C 错误。社会生活是社会存在,社会心态是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应该是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决定社会心态的差异性,选项 D 说反了,不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 项。

【答案】CD

【解析】题干中“画饼”是指精神、观念的东西;“充饥”则是指物质的东西。选项 A本身表述就错误,精神与物质具有同一性,并且题干中“画饼”来“充饥”已经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了,A 项不选。选项 B 不符合题意,因为“相对独立性”主要是指能动反作用,而“画饼”并没有“充饥”,没有表现出能动的反作用,故不符合题意。精神和物质是有所区别的,精神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在内容上是客观的,但形式上是主观的,作为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并不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所以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CD两项为正确选项。

 


8.1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单选】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水平高低

C.劳动对象的情况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2.【多选】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平原、高原、山地、河谷、海域等广阔的地理空间发展出农耕、渔猎、游牧等不同经济形态,进而形成具有明显地域差别的文化。高铁、互联网等虽然极大消除了不同地域空间之间的界限,加速地域文化的同质性转化,但地域文化并没有消失,还在持续对当代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表明

A.社会经济状况决定文化发展形态        B.自然地理空间影响文化的外在特征

C.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不同形态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A

【解析】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客观依据。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故选 A 项。

【答案】ABD

【解析】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而不是文化,C 项错误。本题正确选项为 ABD。

 


8.11科学技术

1.【多选】“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2.【多选】多年来,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神舟飞天创造“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中国深度”,高铁飞驰跑出“中国速度”,北斗导航展现“中国精度”……这些奇迹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祉。这说明科技创新

A.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B.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深刻影响

C.是生产力中最核心的基本要素          D.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答案】AC

【解析】】马克思主义高度评价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认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AC 项正确。但科学技术既不是社会发展中的唯一因素,B 项错误;也不能脱离社会生活中其他因素而孤立地发挥作用。事实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发挥要受到生产力中其他因素以及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D 项错误。故本题选 AC 两项。

【答案】BD

【解析】我国科技创新对自身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 BD 项正确。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A 项错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客观的,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核心的基本要素,C 项错误。

 


8.1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1.【多选】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人人创造历史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D.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2.【多选】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答案】BCD

【解析】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既明确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人民群众不等于人人,A 项错误,BCD 三项正确。

【答案】ABD

【解析】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ABD 符合人民群众的定义,正确。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剥削阶级也会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也可以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C 项错误。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恭喜你完成一周的政治学习~

【每天3分钟 政治70分】 0808-0812每日一题题目总结及答案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