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顶级煞星——中亚眼镜蛇(里海眼镜蛇)

2023-09-03 18:07 作者:制御秘书长杜鹃  | 我要投稿


中亚眼镜蛇

简介

       中亚眼镜蛇(Naja Oxiana,Caspian Cobra),也被称为里海眼镜蛇或俄罗斯眼镜蛇,是眼镜蛇科毒蛇的一种。该物种是中亚特有的。1831年由卡尔·艾希瓦尔德描述,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印度眼镜蛇的一个亚种,直到基因分析显示它是一个独特的物种。

特征

       中亚眼镜蛇身长中等,身体厚重,颈肋骨长,能够伸展形成兜帽。前部,身体背腹凹陷,后部为近圆柱形。这一物种在大小上与印度眼镜蛇相似,平均总长度约为1至1.4米(3.3至4.6英尺),很少超过1.7米(5.6英尺)。头部椭圆形,凹陷,与颈部略有区别,长有短而圆的鼻子和大鼻孔。眼睛中等大小,瞳孔圆形。背部鳞片光滑且强烈倾斜,外部的两到三排鳞片比其余的鳞片大。与其他眼镜蛇(印度眼镜蛇或孟加拉眼镜蛇)的卵形兜帽相比,中亚眼镜蛇的兜帽有一个细长的逐渐变细的形状。幼蛇往往是苍白的,有一个褪色的外观。幼蛇在身体周围有明显的大约相等宽度的深色和浅色交叉带。该物种的成蛇完全是浅至巧克力棕色或淡黄色,有些标本保留了幼射的条纹痕迹,特别是最初的几条深色腹部条纹。中亚眼镜蛇没有兜帽的痕迹,也没有侧面的喉部斑点。

       中亚眼镜蛇从来都不是全黑的,尽管有些标本可能很黑。中亚眼镜蛇的喉咙下面通常有几条黑色的条纹,而在巴基斯坦的印度眼镜蛇几乎整个喉咙都是黑色的。

分布

       中亚眼镜蛇出现在中亚地区。它遍布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南部、费尔干纳山谷、阿富汗北部和东部、伊朗东北部。在伊朗,它发生在东阿塞拜疆省,阿达比尔省的南半部到赞詹省和德黑兰省,一直到伊斯法罕省和亚兹德省的东半部,以及克尔曼省的东北部,锡斯坦省和俾路支省的北部,贯穿塞姆南省,马赞达兰省和戈勒斯坦省(整个前呼罗珊省,2004年以后被分成三个独立的省)。尽管这个物种遍布巴基斯坦的大部分地区,从俾路支省和信德省到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阿扎德克什米尔,但它在巴基斯坦的北半部更为常见。在印度西北部的查谟和克什米尔以及喜马偕尔邦也观察到该物种。人们也高度怀疑它在拉达克和印度旁遮普邦也有分布。也有传闻证据表明,中亚眼镜蛇的范围北至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南部边境。

       中亚眼镜蛇通常被发现在干旱和半干旱,岩石或石质,灌木或灌木覆盖的山麓,海拔高达3000米(9800英尺)。这也是亚洲眼镜蛇最西端的种类。

行为

       中亚眼镜蛇倾向于尽可能地避开人类,但当受到威胁或被逼入绝境时,它会变得非常具有防御性,即使是幼崽也会变得非常具有攻击性。当被逼入绝境或被激怒时,它会张开兜帽,发出嘶嘶声,左右摇摆,并反复攻击。

      中亚眼镜蛇主要是白天活动的,但在最热的月份(7月),它可能在其活动范围的某些地方黄昏和夜间活动。中亚眼镜蛇是攀爬好手和游泳好手,它经常在水中被发现,很少在离水太远的地方被发现。这个物种行动敏捷,生活在堤岸或树上的洞里。

      中亚眼镜蛇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两栖动物为食,偶尔也吃鱼、鸟和它们的蛋。据报道,它还以其他蛇为食。

毒液

       虽然中亚眼镜蛇不会像中南半岛射毒眼镜蛇/泰国眼镜蛇(Naja siamensis)那样喷毒,然而,中亚眼镜蛇绝对是非常危险的毒蛇。

        几项不同的毒理学研究表明了这一点,包括1992年《印度实验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特别研究。一项研究分析了来自伊朗的中亚眼镜蛇毒液的毒性组分,表明该物种的毒性组分占该物种粗毒液重量的78%,与印度眼镜蛇相似。毒副产物由3个蛋白家族组成,其中三指蛋白家族占主导地位,与所有其他眼镜蛇相似。中亚眼镜蛇毒液中含有丰富的短链神经毒素,占粗毒的绝大部分。在毒液中发现了许多小的非酶蛋白,包括神经毒素和细胞毒素家族的成员,它们已被证明通过破坏溶酶体导致细胞死亡。

       除了非酶蛋白外,这种毒液还含有核酸酶,它会导致被咬部位的组织损伤,并可能通过原位释放游离嘌呤而增强全身毒性。从中亚眼镜蛇毒液中分离纯化的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酶V1,由于其不寻常的分解结构化RNA的能力,通常用作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实验室试剂。

       中亚眼镜蛇的粗毒液中分离出两种主要毒素以及一些次要成分和三种类似于心脏毒素(CTXs)和细胞毒素的基本多肽,在中毒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对心脏系统产生急性作用。有几个病例报告急性心肌梗死(MI),至少有一例被中亚眼镜蛇咬伤后发生心肌梗塞。

       中亚眼镜蛇被认为是中亚最危险的蛇,是死亡率很高的毒蛇之一。中亚眼镜蛇咬伤会引起咬伤部位的剧烈疼痛和肿胀,同时迅速出现明显的神经毒性。咬伤后不到一小时内可出现虚弱、嗜睡、共济失调、低血压、咽喉和四肢麻痹。在一项研究中,中毒的最初症状和体征出现在中毒后15分钟内。如果不进行治疗,被咬后症状会迅速恶化,并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与所有种类的眼镜蛇一样,根据饮食和地理位置,毒液的毒性和成分有很大的变化。在其地理分布范围的东部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标本)毒液最不致命,LD50约为0.2mg/kg。来自伊朗、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东北部和土库曼斯坦的标本可能具有更强的毒液。症状发作迅速,极其痛苦。如果不进行治疗,很可能导致死亡,根据咬伤的性质、毒液的效力和数量,死亡可能在短短45分钟内发生,也可能延长至24小时。

       根据Kazemi-Lomedasht等人2019年的一项研究,通过皮下注射对中亚眼镜蛇(伊朗产)的小鼠LD50值估计为0.14mg/kg(0.067-0.21mg/kg),比同处的巴基斯坦印度眼镜蛇(0.22mg/kg)、泰国孟加拉眼镜蛇(0.2mg/kg)和菲律眼镜蛇(0.18mg/kg,0.11-0.3mg/kg)强。Zug等人的一项较早的研究列出了巴基斯坦和印度标本的LD50值为0.2mg/kg。该物种每一口的平均毒液产量在75至125毫克(干重)之间,而在其分布的其他部分,毒液产量平均在150至225毫克(干重)之间。最高单咬量在590至784毫克(干重)之间。中亚眼镜蛇粗毒液的最低公布致死剂量(LCLo)为0.005 mg/kg,是所有眼镜蛇种类中最低的。

会喷射毒液的蛇

非洲:

唾蛇(Hemachatus haemachatus)

阿氏射毒眼镜蛇(Naja ashei)

西非射毒眼镜蛇/马里眼镜蛇(Naja katiensis)

莫桑比克射毒眼镜蛇(Naja mossambica)

斑马射毒眼镜蛇(Naja nigricincta)

黑颈射毒眼镜蛇(Naja nigricollis)

环纹射毒眼镜蛇(Naja nigricincta woodi)

黑颈射毒眼镜蛇(Naja crawshayi)

努比亚射毒眼镜蛇(Naja nubiae)

红颈射毒眼镜蛇(Naja pallida)

亚洲:

舟山眼镜蛇(Naja atra)

孟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

安达曼眼镜蛇(Naja sagittifera)

缅甸眼镜蛇(Naja mandalayensis)

菲律宾眼镜蛇(Naja philippinensis)

萨马眼镜蛇/萨玛眼镜蛇(Naja samarensis)

中南半岛射毒眼镜蛇/泰国眼镜蛇(Naja siamensis)

爪哇射毒眼镜蛇(Naja sputatrix)

苏门答腊射毒眼镜蛇(Naja sumatrana)

巴拉望射毒眼镜蛇(Naja miolepis)

顶级煞星——中亚眼镜蛇(里海眼镜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