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玩具测评:VFC SCAR-H (MK17) GBBR
OK,开始前跟前几篇一样先套个盾。
本专栏内出现所有枪械形物均为海外合法拥有和使用的Airsoft气枪,无法发射致命弹丸。同时膛口动能均低于1.8J,请审核高抬贵手。

先提前给各位看官老爷们打个预防针。今天讲的VFC SCAR-H(或者也可以叫她MK17)是一把很有争议的发射器,就连VFC公司本身都有很大的争议,属于是有人爱有人恨。同时今天所展出的实物图片若无说明均为魔改过后的版本,我会尽量对原厂配件进行评测。所以如果您觉得本篇评测中有哪一段有过度主观的嫌疑或您不喜欢,请直接忽略,谢谢。



易用性(机匣)
机匣部分的易用性主要表现在拉机柄和弹匣释放钮上。
拉机柄是可拆卸设计,可以按照射手的习惯安装到左侧或右侧,提高不同射手的使用体验。


右侧的弹匣释放钮设置在和普通AR相同的位置上,左侧弹匣释放钮位于右侧的正对面,可以使用左手单手插拔弹匣,拔出弹匣的动作类似于Vector短剑冲锋枪的拔出弹匣动作。但左侧的弹匣释放钮需要使用更大的力气按下才能释放弹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射手的使用体验。

易用性(枪托)
枪托部分的易用性来源于SCAR-H真铁本身。这个枪托可以用三个按钮调整托腮板高度,调整枪托长度以及释放枪托锁定。前两者可以让射手在射击时更加舒适,后者则可以在行军时方便携带。同时在折叠枪托时,枪托上有一个小口可以卡在特殊设计的抛壳限位器上,但并不存在特制的锁定机构。这导致了在折叠并卡住枪托之后可以进行快速跑动/匍匐行动等行军和战术动作,并不需要担心会因为植物勾挂/地面摩擦等原因造成枪托意外脱离限位器。同时在需要枪托时可以用手直接掰动枪托,稍稍用力即可让枪托从限位器中脱离。然后向后折叠,听到咔哒一声即表示枪托已经锁止,可以开始使用。


射击体验
射击体验其实挺不错的,但仅限气温较高的时候(这一点会在后面的缺点部分进行展开)。作为一把全行程枪机的步枪,其射速非常快,我至今都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同时后坐力也非常沉重(至少是我见过的后坐力最为沉重的长枪),沉重到在没有两脚架等配件辅助固定时会明显影响全自动射击时的弹道。
扩展性
这把发射器的扩展性主要体现在其多样化的导轨系统和Sub-AR的设计上。导轨系统我就不废话了,一条全程顶皮轨加上可以改的护木,基本可以兼容这个世界上所有类型的配件夹具(华约导轨夹具不算)。

以及这个Sub-AR的设计,当初FN设计SCAR系列的时候就是考虑到了美军士兵已经习惯了使用AR,所以才把SCAR设计的像AR又不像AR。这就导致了这把枪有一部分的配件是可以直接使用AR配件的,例如弹匣擒纵机构,导气管,握把等。这些特点也同样出现在了这把发射器上,所有为AR设计的配件都可以无缝安装在这把发射器上,进一步提高了扩展性。

仿真度
这一点其实毋庸置疑,因为VFC拿到了FN的授权。所以这把发射器的几乎所有数据都和 SCAR-H真铁一致,包括重量,长度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参数。同时用料极其扎实,原厂就是全部金属,几乎不需要为了外观进行任何的改装,把玩党福音。


接下来是缺点,其中包括了这把发射器本身的缺点(设计问题)和VFC公司造成的缺点(质量和服务问题)。
价格
税前$699,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VFC你真该死啊(
护木手感不适
其实这并不能算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缺点,因为这把发射器的真铁原型本身就不是一把突击步枪,并不需要射手对护木进行非常稳固的固定。射手完全可以使用两脚架等装备帮助稳定枪管。但对于室内CQB来说,这就是一个很致命的缺点。过粗的护木无法让射手非常稳固地握住护木,也导致射手的拉枪效率降低。解决方式也很简单,在护木下方安装一个前握把,无论是直接作为垂直握把使用还是作为阻手使用,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Hopup版本过时
这把发射器是一把DMR,其较为强势的范围应该是位于中远距离的目标。但很遗憾,这把发射器使用的是在在定位为DMR的发射器上已经很少见的Flat Hop,这一点对于一把DMR来说是致命的。Flat Hop可以提供最基础的Hopup效果,但无法给bb提供足够精准的上旋力以完成远距离射击。一把标准的DMR步枪使用的应该是R-Hop(很多突击步枪也已经开始使用R-Hop了),虽然难以精确调校,但可以提供更好的射击效果和更高的远距离射击精确性。
当然也可以拿来当DMR玩,但如果目的如此,请一定要自行更换性能更好的Hopup套组。
Hopup是对于Airsoft来说非常非常重要的配件,甚至可以说是发射过程中最核心的配件之一。如果可以的话我可以单独出一期测评来讲一下Marui老贼发明的Hopup。
较低的射击效率
这个问题是GBB的特性和SCAR-H的弹匣特性一同导致的。GBB的弹匣需要足够大的气缸让灌入的液体变为气体,这个过程便是汽化。
由于SCAR-H本身的弹匣就太小,无法提供足够大的气缸容积,所以这把发射器的汽化效率堪称稀烂,在气温为20摄氏度左右时一个灌满的弹匣只能差不多刚好打完20+1的弹容量。同时由于气体遇冷收缩直至液化的原理,气温较低时的发射表现更是堪称惨不忍睹。这把发射器的主人曾经在气温为5-10摄氏度的时候下过外场,完全灌满的弹匣仅仅成功发射了四发,之后的发射均非常无力,bb的射程仅有几米。很明显,弹匣内仍然有很多液体,但都因为较低的气温和稀烂的汽化效率无法给bb提供足够的推力。
弹匣携带效率较低
这把发射器使用的弹匣规格远远大于STANAG标准弹匣,这也导致了其无法被直接插进标准的弹匣袋中,使用者需要额外购买大号的弹匣袋或使用弹力绳版本的弹匣袋。再加上弹匣非常重,射手无法在已经负重的同时再携带4-5个弹匣,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把发射器的持续火力输出能力。

产能不足/售后稀烂
这就是VFC本身的问题了。VFC是一家位于台湾省的体量较大的公司,我真的不知道VFC是怎么做到如此之低的产能和如此之稀烂的售后服务的。
关于产能,VFC的发射器种类可以位于台湾省Airsoft公司的前几名。但每次的出货量简直离谱,各种断货可谓家常便饭,还时常出现预购后无法在预计时间内发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加拿大经常出现,但VFC的发射器理论上并不会被加拿大海关阻拦,我只能理解为VFC的产能跟不上市场需求)。
关于售后,先别提VFC的售后服务仅限东亚地区,就算在本地,VFC的售后也同样被很多人嫌弃。各种打电话不接,邮件不回的情况时常出现,导致一部分VFC用户的体验极差(但大部分用于更换的零件还是能买到的)。
这一段的信息均来源于我自己的个人体验和一位目前身处台湾省的群友,若信息有偏差或有误,请酌情忽略本段。

这里是额外的一小段,我想讲讲这把SCAR-H上的镜子——EOTECH VUDU 1-6×24 速瞄。

这个镜子并不是原品,而是一个高质量复刻,价格和原品VUDU镜子并没有低多少,使用体验也非常相似。我并没有深入研究过瞄具,在这里也只是顺带一提。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指正,谢谢。
这个镜子属于LPVO(Low Power Variable Optic,低倍率可变倍光学瞄具),可以通过拧动目镜环提供一倍到六倍的倍率变化,非常适合一名精准步枪射手使用以射击中近距离和中远距离的目标。同时为了方便变倍,目镜环上设计了一个螺纹孔,可以插入附带的推杆来帮助扭动目镜环。

和同系列的1-8×24 LPVO不同,这个镜子的分划位于第一焦平面上,也就是说在改变倍率的同时,分划的大小也会跟着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镜子的分划分为一个大圈和一个小分划十字两部分。低倍使用时可以使用大圈和中间的小十字来粗略瞄准中近距离的目标;高倍使用时可以使用中间被放大的分划十字来进行精确瞄准中远距离的目标。
瞄准质量别的我不好说,但我个人体验下来确实是不累。我今天用这个东西趴在地上瞄了接近一个小时,没有感到任何的眼部不适和头晕症状。




我只能说,EOTECH的高品质复刻嘛,合理(摊手
目前这个镜子在使用中被我发现的两个缺点是归零困难和边缘炫光。归零困难指的是这个镜子在刚装上一把发射器时需要比普通镜子更多的时间进行归零,而且还不一定可以一次成功,可能需要多次归零。但也可能是这把SCAR-H的问题,有问题就赖VFC。边缘炫光指的是一直在视野边缘处存在的微弱的光线扭曲,基本不会干扰视野。

最后是对于这把发射器的购买建议(这里的建议仅针对地理位置较北的玩家,在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玩家可以在斟酌后考虑入手)。
这把发射器非常适合挂墙党和把玩党,下场党和战术党则因为这把发射器实在太低的性价比完全不推荐购买(快跑!别回头!)。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所有的SCAR系列的GBB都因为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原因不适合下场使用,我主要针对挂墙党和把玩党。
现如今最主要的两家SCAR系列发射器的生产商是WE和VFC,二者均属于台湾省Airsoft公司。WE比较偏向于中低端产品,其SCAR-H发射器使用的是全尼龙机匣和护木,手感并不如全金属的VFC SCAR-H发射器,但性能却明显更强;VFC比较偏向于中高端产品,价格会更加高昂,但原厂手感非常好,甚至不需要对部件进行什么改装。

如果您是买来之后只想装个镜子和战术设备就不再改装,只是偶尔取下来把玩,并不会进行击发的挂墙党,我建议购买VFC家的。买一把买来之后根本不用改的发射器难道不香么?
如果您是买来之后会用于打靶等发射用途,我建议购买WE家的。虽然原厂手感并不佳但可以自己另外购买零件进行改装,还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性能更强的产品,同时获得比VFC要好的多的售后服务。

That's it!
给一张今天我去我朋友家拍的照片。

(可能存在的)下篇预告:WE AKM GBBR,就是上面那张图右边立着的那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