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导】明妆丽服穿古今,一言一行传汉风

在过去的时间中,国风雅集港汉协的同袍们通过举办、合作活动,希望市民能由汉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次与大家分享《点新闻》@dimsunmun1999 、《香港仔》@lionrockdaily 对协会鹿德音同袍的特别报导,恰好可以一同回顾国风雅集过去一年半的“研”与“学”,也期待更多有志同袍的加入!
原文如下:
在几何结构的垂直香港世界里,近年来有鲜丽的传统色彩和柔和的线条突然闯入,重现了昔日古典时光。原本梦想成为一名优秀外交官的“90后”鹿德音,于2017年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会选择做汉服推广。对她而言,汉服不止是一件华美的衣裳,更是敦促她前进的动力。穿上汉服后的鹿德音,会情不自禁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汉服背后的文化和礼仪,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原本梦想成为一名优秀外交官的鹿德音,于2017年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会选择做汉服推广并成立了汉服社团“国风雅集”。 “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青年论坛上,遇见了一位叙利亚朋友。他送了我们一份电子书,里面记录了他们国家很多的文化古蹟。而这些古蹟,都在战乱中被摧毁了。”鹿德音回忆起这段经历,叙利亚朋友悲伤的面孔犹在眼前。
“我们能够生活在这样的和平环境之下,如果不努力去推广与保护自己的文化,那麽将浪费青春与这麽好的年代。”这是一个青年愈来愈自信,充满了使命感的时代。鹿德音选择站出来,穿戴汉服,向台下的观众娓娓道来中国故事和汉服背后的中国文化。
汉服,指汉族的传统服饰。因历史悠久,包含了深衣、襦裙、袍服等多种形制,款式多样,色彩多变。鹿德音独爱唐制,初见她便穿著一套极日常的齐胸襦裙,棉麻的透气布料使她在炎热的香港也能感到舒适。不消五分钟,一个搭配各式假髮包的简单髮髻便可绾成。对她而言,汉服也分常服和礼服,在不同的场合也需选择合适的搭配。
打开私人衣柜,鹿德音介绍,“例如这款复刻壁画《杨贵妃教鹦鹉说话图》的汉服,我就会选择在较正式的场合穿著。”这是由西域佛教传来的宝相花样式,在胡汉融合程度较高的唐朝非常流行。宝相花由某种花卉为主体,与其他花叶点缀团簇而成,含有吉祥、圆满、团圆之意,如今重新穿在现代人身上。
人们常用宽袍大袖来形容汉服,放量大,更显庄重、飘逸。而现流行的显身材曲线的西方立裁技艺,对于古人而言则是“捉襟见肘”。此外,传统汉服的前后各有一条中缝,代表人的脊柱,中缝便是警示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正平直地做人。
“当我穿上汉服,我就会情不自禁的要求自己,无论坐、站或者是言行,都要得体合适。”鹿德音认为,服饰背后代表的正是礼仪,正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推广汉服,并非简单的穿上身或做个造型,打个卡便完成了,这群年轻人更希望市民能藉汉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当老师穿著汉服,学生便会主动抬头学。”有教学经验的鹿德音,在设计课程时,注重引发学生的兴趣。先让汉服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著的教学物件,再让学生穿古人的衣服去做古人爱做的事,以提升体验感。
鹿德音和其他执委、干事都各有自己的正职,利用閒暇时间策划一场场文化活动。 10月2日令观众心潮澎湃的“大湾区青年贺国庆73週年、庆回归25週年大汇演”里也有国风雅集的身影,将近50位汉服爱好者,利用周末和假期排练,穿著唐、宋、明三朝服饰的方阵,在香港故宫博物馆前上演了一齣精彩绝伦的国风舞剧。
这样色彩鲜艳、飘逸的传统服饰,在钢筋水泥城市里可以用大胆来形容,他们也习惯了途人偶尔投来的奇怪目光。鹿德音相信,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们这群已经聚集起来的年轻人,能将汉服文化传播到更多的人、更远的地方。
正收拾行李的鹿德音,马上就要北上去从师曾担任1986年《红楼梦》化妆设计的著名影视妆造泰斗杨树云先生,再将所学知识反哺在香港社团的活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