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世界帝国主义体系与 第八章 近代工人运动的起源
一、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综合不平衡发展律
近代工业资本主义是在英国诞生的。在19世纪里,它逐渐伸展到西欧和中欧大多数国家,也伸展到美国,后来又伸展到日本。有已经工业化的国家存在,似乎并不妨碍工业资本主义相继侵入、扩展到许多正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去。
这些国家旧式的生产(手工业工人和家庭手工业)无疑是被英国、比利时和法国工业的廉价产品无情地摧毁了。可是英、比、法的资本在他们本国还有广大的投资场地。所以普通的情形是:产生现代的国民工业,日益代替那被廉价外国货的竞争摧毁的手工业。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奥地利、波希米亚、帝俄(包活波兰)、荷兰等国纺织业的情形尤其是这样。
到了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情形就完全改变了。从此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作用,不再是促进反而是阻碍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了,尤其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的彻底工业化。马克思说,先进国家是落后国家未来的形象,这说法在整个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是正确的,现在不再正确了。
国际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发生这种根本的改变,主要有三个原因(还有许多辅助性的原因,这里不谈)。
(A)许多产品由帝国主义国家那样大规模地生产出来,在生产率和零售价格上比不发达国家的初步工业生产占了太大的优势,以致不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不再能大规模地开始,不再能认真地同外国货竞争。情形越来越变为:由于东欧、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各国的手工业工人、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业工场日益破产而得到利益的,是西方各国(后来还有日本)的工业。
(B)过剩的资本(在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已经多少成为永久性的,而且日益落在垄断集团的操纵下),发动了向不发达国家输出资本的巨大运动,在不发达国家发展起一些对西方国家的工业起补足作用而不是同他们竞争的生产区域。所以,是外国资本对这些国家经济的控制使这些国家专门生产食品的。而且,由于这些国家一步步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它们的国家机关所保卫的也主要是外国资本的利益。所以,这些国家机关甚至不采取一点办法来保护新兴工业对付外国货的竞争。
(C)附属国的经济受外国资本支配,造成了这样一种经济和社会的情况:国家维持和巩固旧统治阶级的利益,使他们的利益同帝国主义资本的利益联结起来,而不是根本扫除旧统治阶级,像西欧和美国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那样。
国际资本主义经济在帝国主义时代的这种新发展,可以用综合不平衡发展律来概括起来。在落后国家─或者至少大部分这种国家─社会和经济的结构,在基本特征上,既不是典型封建社会的结构,也不是典型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社会结构受到帝国主义资本支配的影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综合了封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特征。
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势力是资本势力─但普遍是外国资本的势力。所以本地资产阶级没有掌握政权。人口的大部分不是工资劳动者,在大多数情形也不是农奴,而是以各种不同程度受到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地主、高利贷者、商人、抽税人榨取的农民。这些民众虽然一定程度生活在商业生产甚至货币生产之外,他们还是惨受世界帝国主义市场上原料价格变动的影响,此乃由于这种变动的世界性后果影响到国民经济。
二、帝国主义资本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剥削
外国资本连续几十年注入附属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使十亿以上的人类受着帝国主义资本的掠夺、剥削和压迫。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它全部历史中必须负责的主要罪恶之一。如果,像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在世界上出现时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汗,那么,这个说明在哪里也没有像附属国那样确实。
帝国主义时代最明显的特征是征服殖民地。自然,殖民主义在帝国主义以前已经有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征服者”早已一路烧杀到卡那利群岛(Canary
Isles)和佛得角群岛(Cape Verde
islands)以及中南美洲各国,到处把土著居民消灭了大半,如果不是全体的话。那些白种殖民者对待北美印第安人的行为也不见得比较人道一点。英国征服印度帝国的过程中有许多暴行,法国征服阿尔及利亚的时候也一样。贩卖奴隶和在美洲大批使用奴隶的恐怖行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源泉之一。
帝国主义时代来到的时候,这种暴行又伸展到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一大部分。大现模的屠杀、放逐、把农民赶出他们的土地,实行强迫劳动(倘若不是事实上实行奴隶制度的话),统统陆续进行。种族主义为这些不人道的行为辩护,断定白种人有优越性和“历史性的文明使命”。这种种族主义一面把殖民地人民的国民财富和一大部分劳动成果抢走,一面巧妙地抹煞了殖民地人民自己的历史。
如果殖民地奴隶胆敢起来反抗对他们的掠夺,就受到无法形容的镇压。在美国讨伐印第安人的战争中,印第安妇女和儿童被屠杀,“叛变”的印度人被炮火轰击,中东的部落被英国空军残忍地轰炸,数以万计的阿尔及利亚平民被屠杀,作为对1945年5月民族起义[1]的“报复”─这一切都是纳粹主义最野蛮的暴行(包括真真正正的种族灭绝在内)的先兆,或者是忠实的翻版。如果欧美的资产阶级对希特勒那么愤激,只是因为他对白种人犯下这种暴行,使欧洲的人民受到亚洲、美洲、非洲人民好几百年在世界帝国主义手下受到的那种迫害。
附属国经济的一切部门都要服从外国资本的利益和支配。许多附属国的铁路,把出口货的生产中心同港口联结起来,可是不把主要的都市互相联结起来。建设得牢固的基础结构,是进出口贸易所需用的那些,反过来,学校、医院以及文化设施就落后得可怕。大多数人民在不识字、无知识和贫穷中半死不活。
自然,外国资本的侵入也让生产力有相当的发展,造成一些大工业城市,使一个相当重要的无产阶级胚胎在港口、矿场、种植园、铁路和政府机关里发育起来。可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整个落后世界开始殖民地化起,一直到中国革命胜利为止,在这四分之三世纪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除了几个特殊的国家以外)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都维持不变,或者反而降低了。在有些重要国家,生活水平甚至降低到非常悲惨的程度。周期性的饥荒,真真正正消灭了数以千万计的印度人和中国人。
三、半殖民地国家里当权的“阶级联盟”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帝国主义的支配怎样“冻结”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发展,怎样阻止它们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方式正常发展,必须了解“古典”的帝国主义时代里在这些国家当权的“社会阶级联盟”的性质,以及这个“联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外国资本大量侵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时候,当地的统治阶级一般都是地主(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两者的比例各国不同),以及同地主联盟的商人和银行或高利贷资本家。在最落后的各国,例如黑非洲国家,外国资本通常都碰到部落社会,这种社会因受长期的奴隶贸易影响而处于分解过程中。
外国资本普遍都同这些统治阶级联盟,利用它们作为剥削土著农民工人的中间人,并且巩固它们同自己人民之间的剥削关系。有时候外国资本基至把前资本主义式剥削的程度大大提高,同时把这种剥削方式同资本主义的新剥削方式结合起来。英国的殖民制度把孟加拉国的“扎民达里”(zamindari)─本来只是印度半岛莫卧儿帝国的税吏─改造成为它们征税地区土地的正式所有人。
于是在落后国的社会里出现了三个杂种的社会阶级,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受阻碍确定下来。
一个是买办资产阶级。这是本土的资产阶级,起初不过是外国进出口商号的代理人,他们发了财,慢慢变成独立的生意人。可是他们的生意主要限于商业方面(还有“服务业”)。他们赚得的钱普遍都投资到商业、高利贷、买土地和地产投机。
一个是商人和高利贷者阶级,货币经济的逐渐侵入,破坏了农村共同体里面的自立机制。由于每年收成有好有坏,田地有肥有瘦,农村里的社会分化无情地进行起来了。富裕和贫穷的农民分成了两个阵营,后者越来越要依赖前者。到了收成连最起码的需要都供给不了的持候,贫农不得不借债来买种子和各种必需品。于是他们变得要依赖商人财主和富农,而商人财主和富农一步步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使他们受到数不尽的盘剥。
一个是农村的半无产阶级(后来扩大到城市的边缘)。那些破了产而被赶出他们土地的农民,在工业方面找不到工作,因为工业不发达。他们只好留在乡村,向大农出卖劳力,或者租佃小块的土地,交纳租金(在分成租佃制度下,则交纳一部分收成),辛辛苦苦地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地租越来越贵得厉害。他们越穷得厉害,越没有机会找到职业,就宁愿付出越高的地租去租一块田地。地租越贵,向工业投资对那些有资本的人就越没有利益。他们宁可用他们的资本去买地。农民群众越穷得厉害,消费品的国内市场就越受限制,而这情况对工业化起阻碍作用。工业的发展越落后,不发达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不发达不是欠缺资本或欠缺资源的结果。相反,在落后国家,社会剩余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常比工业国高。不发达是帝国主义支配产生出来的一种社会经济结构所造成的结果,这就是:积累起来的货币资本主要地不是趋向工业化,甚至不是趋向生产性的投资,这就造成同帝国主义国家比较起来很巨大的就业不足(在量的方面和质的方面都如此)。
四、民族解放运动
长期来说,数以亿计的人类一定不会驯服地忍受帝国主义国家一小撮大资本家及其所支配的行政和镇压机关所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剥削和压迫制度。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各国的新兴知识分子层中生根。他们为了反对外国支配他们的国家,采取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甚至采取社会主义或半社会主义的思想。附属国的民族主义带有反帝国主义倾向,代表三种社会势力不同的利益:
——首先,这种思想由新兴的工业民族资产阶级采纳,只要它们在一个国家已经有了实际的物质基础使它们的利益要同帝国主义的支配势力相竞争。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国民大会党(Indian Congress Party)的民族主义,该党由甘地领导,很受广大的印度工业集团支持。
——由于俄国革命的影响,这种思想可能由刚出现的工人运动采纳,工人运动主要用它作为发动城乡群众起来反对现政权的工具。最典型的例子是1920年代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以后几十年间的印支共产党。
——这思想可能促成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尤其是农民的起义,采取民族主义的民粹主义的政治形式[2]。1910年的墨西哥革命是这种形式的反帝国主义运动最好的例子[3]。
一般地说,帝国主义体系日益加深的危机,由相继发生的内部巨变标明出来─帝俄在1904至05年的对日本战争中战败;1905年俄国革命[4];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革命;印度和中国的群众运动登场;1929至32年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帝国主义在1941年至42年间败于日本帝国主义之手;日本帝国主义在1945年战败─有力地刺激了附属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这运动又从1949年的中国革命胜利获得主要的推动。
由于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出现民族解放运动而引起的国际工人运动(以及附属国当地的群众运动)的策略和战略问题,在本书第十一章第四节和第十三章第四节有更详细的讨论。我们在这里仅仅强调帝国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特别有责任无条件地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的一切运动和一切有效的群众行动。这种责任包括区别清楚帝国主义的互相战争(反动的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后者不管在斗争的某一阶段由哪种政冶势力担任被压迫民族的领袖,总是正义的战争,世界无产阶级应当为了被压迫民族的胜利而努力。
五、新殖民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使帝国主义改变对落后国家的支配方式。直接的支配改为间接的支配。真正意义的殖民地(直接由殖民政权管理的),数目迅速减少。在二十年里,殖民地数目从大约七十个减低到最后的几个。意大利、荷兰、英国、法国、比利时、最后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帝国差不多整个崩解了。
自然,殖民帝国的消灭并非没有受到一部分重要的帝国主义资本的反革命抵抗:有许多血腥的殖民战争,如荷兰帝国主义在印度尼西亚,英帝国主义在马来西亚和肯亚,法帝国主义在阿尔及利亚和印度支那,还有比较短促但流血并不少的“远征”,例如1956年对付埃及的苏伊士远征[5]。可是,用历史眼光看来,这些邪恶的事业似乎是后卫战斗。直接的殖民主义确确实实是必死无救了。
直接的殖民主义的消灭,决不表示世界帝国主义体系瓦解。这体系继续存在,只是改变了形式。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国家仍旧限于输出原料。它们照旧受着不等价、剥削性交换的一切不利后果损害。它们同帝国主义国家在发达程度上的差距继续增大,而不是缩小。地球北部和南部居民的按人口平均的收入和生活福利的差别,现在甚至变得比过去更大了。
不过,不发达国家从直接受帝国主义支配变为间接受支配,表示“民族”工业资产阶级在对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的剥削中参与的部分增大了,也表示工业化的进行有所加速。造成这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政冶力量的对比改变了(表示帝国主义体系对增长中的群众压力不可避免的让步),另方面是主要的帝国主义集团本身基本利益有所转变。
事实上帝国主义国家出口货的种类已经发生重大的改变。过去由“消费品和钢铁”占据的首要位置,现在让给“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一类了。自然,主要的垄断托拉斯不可能输出越来越多的机器到附属国去而不刺激起那里某种形式的工业化(一般说来,限于生产消费品的工业)
此外,根据他们的世界战略,那些多国公司最好能够在若干附属国里生根,这样,为了预见到的未来扩大的销路,它们一开始就已经在现场了。所以,帝国主义的资本、“民族”工业资本、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之间的合营企业,在这些国家里普遍起来了。这是新殖民主义结构的特征。因为这样,工人阶级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增加了。
这种结构仍旧是在帝国主义的限制和剥削的范围之内。工业化的程度仍旧有限,“国内市场”很少能超过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至廿五,主要是富裕的阶级,新中等阶级和富农。群众还是像以前一样穷。社会矛盾更增大而不是减小─从这里产生出这些国家仍旧会相继爆发革命的可能性。
在如此条件下,有一个新社会层的重要性增加了:那就是国家官僚,它普通都操纵着国有化的重要部门,自命为在外国面前代表全国利益,而事实上是利用所垄断的领导权从事大规模的私人积累。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统治权联盟”,就是外国垄断资本、“民族”工业家和这个国家官僚(常由军人代表)之间的联盟。由地主和买办所构成的古典寡头统治的力量衰落了。
本章注释
[1] 1945年5月8日纳粹战败后,在大战中为同盟国作出极大贡献的阿尔及利亚民众发动示威,争取自由与独立,却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从8日到16日共计约有45000人被杀。
[2] 民粹主义(populism)有多种不同的涵义,这里指在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中,本地资产阶级透过领袖个人感召、表面激进的口号和情感与道德式的诉求动员工人、农民,反对保守的寡头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同时控制工人阶级和农民,使其无法形成独立自主的政治力量。
[3]
1910年墨西哥农民、工人、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反对代表帝国主义、大地主和天主教会势力的迪亚斯(Porfirio
Diaz)独裁政权的革命。农民要求土地改革并进行武裝斗争,其中最著名的领袖是萨帕塔(Zapta),1994年起义的墨国萨帕塔游击队便以他为名。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镇压了农民运动。
[4] 20世纪初俄国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下,1904-05的日俄战争更加深了社会矛盾。1905年1月22日沙皇政府屠杀和平请愿的工人,革命爆发,出现全国性罢工潮和农民运动,工人在各地成立工人代表会,12月并发动了政治罢工和起义,革命到1907年宣告失败。
[5]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著名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纳塞(Nasser)宣布将长期受到西方帝国主义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同年10月,英、法结合以色列进攻埃及,即第二次中东战争,最后在埃及民众的抵抗和国际压力下宣告失败。
第八章 近代工人运动的起源
自从有雇佣劳动者以来——这就是说,早在近代资本主义形成很久以前——就有雇主和工人之间的阶级斗争的例子。这并不是那些“提倡阶级斗争”的人进行颠覆活动所造成的。相反,先有阶级斗争的实践,然后才产生阶级斗争的学说。
一、无产阶级初级的阶级斗争
雇佣劳动者最初的阶级斗争风潮总是为了三种要求:
(A)提高工资,这是在劳资之间重新分配社会产品而使工人得利的直接办法。
(B)减低工作时间而不减工资,这是另一种改变劳资所得的对比,使工人得利的直接办法。
(C)集体组织的自由。雇主身为资本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一切经济权力都是对他有利的,工人只要还是为了得到工作而互相竞争,就没有力量同雇主斗争。在这种情形下,“比赛规则”是纯粹对资本家有利的:资本家可以随意把工资定得多么低,工人都不得不接受,因为怕失掉工作,也因此失掉生活资料。
工人全靠停止互相之间的竞争,集体地同雇主对抗,靠拒绝在不可接受的条件下工作,才有机会在同资本家斗争中得到好处。经验很快教会他们:如果他们没有集体组织的自由,就没有武器来反对资本家的压迫。
无产阶级初级的阶级斗争,传统上是采取集体拒绝工作的形式——这就是罢工。史官曾记载下古代埃及和中国的罢工。还有埃及受罗马帝国统治时候的罢工记载,尤其是公元1世纪的。
二、无产阶级初级的阶级觉悟
罢工组织一定含有某种程度(初级)的阶级组织的意味。这尤其暗含着一种思想,就是,每一个雇佣劳动者的利益都靠集体行动决定;它提出阶级团结的解决办法,反对个人的解决办法(企图增加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其他雇佣劳动者的收入)
这种思想是无产者阶级觉悟的初级形式。同样,雇佣劳动者在组织罢工时本能地学会一定要设立救济基金。救济基金和互助计划还可以稍微减少工人阶级生活的无保障性,让无产阶级能够在失业等时期保卫自己。这都是阶级组织的初级形式。
可是这种觉悟和工人组织的初级形式,并不包含觉悟到工人运动的历史性目标,也不包含了解到工人阶级需要独立的政治行动。
最早的工人阶级政治行动的形式,是从小资产阶级激进主义的极左翼里面产生出来的。在法国革命中,巴贝夫平等派的密谋活动出现在雅各布宾党的极左翼。这是最早设想到共有生产资料的现代政治运动。
同一时期在英国,工人成立了“伦敦通讯社”组织响应法国革命的运动[1]。这个组织被警察压碎了。可是到了拿破仑战争刚结束的时候,在小资产阶级激进主义的极左翼又产生一个普选权同盟(League for Universal Suffrage)。这个同盟的主要成份是曼彻斯特和利物浦工业区的工人。1819年彼得卢大屠杀事件后[2],工人运动加速脱离小资产阶级激进运动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运动了。这令宪章运动能够在不久以后出现,成为最早要求普选权而基本上属于工人的组织[3]。
三、空想社会主义
所有这些初级的工人阶级运动,大多数都由工人自己来领导,这就是说,领导人是些自学的人,他们一般都对历史、经济和社会的种种问题提出一些很天真的看法。而这些问题本来是不经过全面慎重的科学研究就无法考察清楚的。所以这些运动大体上是靠着17、18世纪科学进步的边沿来发展的。
反过来,那些最早的伟大空想著作家——穆尔(16世纪的英国大法官)、康帕内拉(17世纪的意大利著作家)、欧文[4]、傅立叶[5]和圣西门[6](18、19世纪的著作家)——的努力,却是属于当时科学进步的范围里面。这些著作家致力于集合他们那时代的一切科学知识来提出:
(A)对社会不平等的尖刻批评,尤其是批评资产阶级社会特有的那种不平等(欧文、傅立叶、圣西门);
(B)组织平等社会的计划,以共产制度为基础。
由于他们在这两方面的工作,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是现代社会主义的真正先驱者。可是他们的学说体系有下列的弱点:
(A)他们所梦想的社会是当作一种理想提出来的,打算靠人们的了解和善意一下子建造成功(由此产生空想社会主义这名词)。所以这理想社会同历史规律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发展没有关系;
(B)他们之解释社会不平等在什么条件下出现,又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消灭,没有充分的科学性,只根据次要的因素(暴力、道德、金钱、心理、无知等),而不是从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问题出发,不是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交互作用的问题出发。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正是在这两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里,尤其是在《共产党宣言》(1847年)里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决定性的进步。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人阶级的觉悟同科学理论在最高的水平上结合起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是首先发现了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思想。这些思想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和例如法国历史学家梯叶里[7]和基佐[8]那样的资产阶级著作家已经知道了的。可是马克思用科学方法说明了阶级的起源,阶级发展的原因,指出了全部人类历史可以用阶级斗争来解释这个事实,尤其是说明了在什么物质条件和知识条件之下,社会阶级的划分可以让路给社会主义的、无阶级的社会。
他们还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怎样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来临准备条件,准备那些可以保证新社会胜利的物质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个胜利不再显得是人们梦想和愿望的简单成果,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逻辑成果,是实际上不断进行的阶级斗争的结果。
《共产党宣言》因此代表了无产者阶级觉悟的更高形式。它教导工人阶级:社会主义社会是反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成果。它教导工人阶级:必须不但是简单为了提高工资而斗争,而且为了废除工资制度本身。最重要的是,它教导工人阶级:必须建造独立的工人政党,用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政治行动来把他们为了经济要求所做的行动彻底完成。
所以现代工人运动是由工人阶级初级的阶级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无产者的阶级觉悟所达到的这个最高形式)融合起来而诞生的。
五、第一国际
这个融合是1850年代至1880年代之间国际工人运动的整个发展的最后产品。
除了德国(那里有马克思所领导的那个不大的共产主义同盟[9])以外,工人阶级在1848年各国革命中没有现身为一个现代意义的政党。它到处都追随在小资产阶级激进主义的后面。在法国,它在1848年6月的流血事变[10]中脱离了小资产阶级激进主义,可是没有能够组成一个独立的政党(布朗基所组织的那些革命小组可以算是一个独立政党的核心)。经过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那些反动年代之后,在大多数国家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工会和工人阶级的互助社,只有德国是例外。德国争取普选权的鼓动,让拉萨尔能够组成一个工人政党:德国工人联合会。
经过在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马克思和他那一小群信徒才真正同那时代初级的工人运动融合起来,为欧洲多数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党作好准备。不管看来多么不合理,事实上并不是各国的工人党集合起来组成第一国际。反倒是第一国际的成立才使那些拥护第一国际的地方组织和工团组织在全国的范围结合起来。
第一国际在巴黎公社失败后崩溃了,但工人先锋份子仍旧明了需要有全国性的组织。经过初期几次的失败后,社会主义的党终于在1870年和80年代以当时初级的工人运动为基础而确定地成立了。只有英国和美国是例外,当时在这两国,社会主义的党比起那已经强大了的工会运动是靠边站的。在英国,到了20世纪才以工会为基础创立了工党(Labor
Party)这个群众党。在美国,建立这样一个党今天还是工人运动最重大的任务。
六、工人运动的各种组织形式
所以我们可以说得更确切了:工会、互助社和社会主义政党,在某种程度之内仿佛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阶级斗争的自发而且不可避免的产物,至于哪种形式首先发生,却要看传统和国民特性。
不过,合作社却不是阶级斗争的自发产物,而是欧文和他的同志所提倡的结果。他们1844年在英国罗彻代尔(Rochdale)创办了第一个合作社。
合作社运动的重要性是真实的,不光因为它可以作为一个学校,训练工人阶级管理经济,还因为它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准备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就是分配的问题。可是它同时含有一种潜在的危险性,就是会走上在资本主义制度里面同资本家的商店作经济竞争的歪路,这种竞争只能给工人阶级带来惨重的损失,尤其是大大伤害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性。
七、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集合了现代工人运动的起源和萌芽中的一切派别。它诞生于自发的群众运动。而不是根据一个工人党预先精心制作的计划或纲领产生的。它证明工人阶级自然倾向于超过纯粹经济斗争的阶段——巴黎公社的直接起源很显著地是政治性的:巴黎工人对资产阶级不信任,资产阶级被指为想把巴黎市交给包围着该市的普鲁士军队——同时一直把经济要求和政治要求结合起来。这是工人阶级第一次趋向夺取政权,即使只是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巴黎公社表现出工人阶级自然倾向于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关,用无产阶级民主代替资产阶级民主,作为更高级的形式。它还证明:只要没有一个自觉的革命领导,则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所能够表现出来的非常英勇的精神还是不能够保证它得到胜利。
本章注释
[1] 伦敦通讯社(London Corresponding Society)于1792年1月成立,主要由手工工匠组成,争取男子普选权,要求建立一个公平而有代表性的议会以改善工人处境。
[2] 彼得盧卢屠杀(Peterloo Massacre)1819年8月16日,英国约六万工人群众在曼彻斯特圣彼得广场举行集会,要求议会改革,但遭骑警队强力镇压,造成十多人死亡、500人受伤。“彼得卢”是仿“滑铁卢”(Waterloo)一词的讽刺语。
[3]
宪章运动(Chartist
movement)是19世纪30至5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以请愿、集会示威、罢工甚至武裝起义等方式達达到提高工人政治地位的目标,因1838年公布的“人民宪章”得名,其中六项要求是:确定成年男子普选权;废除议员财产资格限制;平等的议会选区;秘密投票;议員支薪;议会每年改选。
[4]
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英国工业家与社会改革者、空想社會主义者,著有《新社会观》(1813)等书。他早期推动劳动立法、缩短工时等社会改革,后主张建立消灭私有制和阶级的合作村,曾在美国建立公社进行试验,也是“合作社”的先驱之一。大陆商务印书馆出版有《欧文选集》三卷。
[5]
傅立叶(Francois Charles
Fourier,1772-1837)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希望建立由从事工农业生产、城乡結合的生产——消费协作社(“法郎吉”)组成的和谐制度,劳动成为生活需要和娱乐,每人都能获得得全面的发展。大陆商务印书馆出版有《傅立叶选集》三卷。
[6]
圣西门(Henri
Saint-Simon,1760-1825)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曾参与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认为理想社会应由实业家和科学家领导,进行有计划的生产,人人皆须劳动。社会学之父孔德(A.
Comte)曾是他的信徒和秘书,但后來关系破裂。他们两人间的思想传承是社会学思想史上一大争论。大陆商务印書书馆出版有《圣西門选集》三卷。
[7]
梯叶里(Jacques-Nicolas-Augustin
Thierry,1795-1856)法国历史学家,认为社会划分为阶级并存在资产阶级反对贵族的阶级斗争,致力研究“第三等級“(法国封建社会中,僧侣和贵族两大统治阶级以外,缴纳赋税的被统治阶级,包括资本家、农民和工人等)。
[8] 基佐(Francois-Pierre-Guillaume Guizot,1787-1874)法国政治家和历史学家,1812年起任巴黎大学教授,并多次担任大臣与首相。著作中《法国文明史》、《欧洲文明化的进程》、《1640年英国革命史》等均有中译本。
[9]
共产主义者同盟(Communist
League)是史上第一个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1847年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加入并改组,是以德国成员为主的国际性组织。《共产党宣言》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撰写的纲领。1852年解散。
[10]
法国工人階阶级和资产阶级在1848年二月革命中推翻七月王朝,但是权力却掌握在后者手中。6月23日,以临时政府解散国家工场(由政府开办,以军事方式组织工人从事劳动)为导火线,巴黎工人发动起义,希望建立“民主和社会的共和国”。四天后失败,约一万五千人被政府军屠杀。马克思的《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50)剖析了这个事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