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概念解析:摊丁入亩

2023-04-05 17:11 作者:马哥高考历史  | 我要投稿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

其内容有:第一,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 第二,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第三,各省地方政府,查清各处地亩多少,按亩均摊税赋。第四,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 

其结果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这样的改革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释放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发展。摊丁入亩结束了地、户、丁等赋役混乱的现象,完成了人头税并入财产税的过程,彻底废除了自西汉以来的人头税;由于征税的对象是土地,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对活跃商品经济起了推动作用;无地少地的农民摆脱了丁役负担,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上,进一步松弛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历史概念解析:摊丁入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