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致市长的一封信

2021-01-27 10:16 作者:喻湘霓哦  | 我要投稿

前情提要

本专栏里的文章出自我高二的一次语文期考中,作文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N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坐落在人流较大的繁华闹市区,是N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N市中小学革命教育基地。近日,N市政府宣布,将携手某世界知名企业对繁华闹市区进行改造升级,打造国际都市形象区,全面提升城市影响力,为此要将革命历史纪念馆迁移至交通便利、用地宽松的城市边缘位置。消息传出,人们议论纷纷。

请你以N市复兴中学高中学生小华的身份代表全班同学给市长写一封信,请求在原址保留革命历史纪念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很显然,文章没有给出“自选文体”等字样,要求不能透露个人信息,且作为高中作文题目,基本上是要写议论文没跑了,但总有那些小机灵学生爱钻牛角尖,选别的文体来写,比如说

写了一篇散文,靠,就硬靠

这位同学,在55分钟的有限时间,完成了包括审题、行文构思、写下内容的过程,最后成功跑题,不用多说,这篇作文满分六十,老师给我打了41分......(泪目)

(等等,你问我为什么是55分钟?因为我写完前面翻过来看作文题目的时候就剩55分钟了丫hhhhhhhha...嗝)


玩笑归玩笑,但大家总得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尊重考试,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于我的做法和以下内容:


仅供学术交流 请勿模仿!

仅供学术交流 请勿模仿!

仅供学术交流 请勿模仿!


那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吧(来吧~)


《致市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市长你好:

  这封信的目的是想请您把革命历史纪念馆保留在原址,不要搬迁。信的内容可能涉及到很多我个人的情感,但请您耐心看完,我想和您分享一下我和这座纪念馆的故事。

  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我本应该在乡村的某片田里玩泥巴,但作为村里少有的知识分子的父亲毅然决然的带上了我和母亲来到了N市打拼。父亲在某个小单位上班,母亲在街边卖早餐,他们起早贪黑,我们一家都挤在小小出租屋内。每当周末我有空的时候,母亲都会带上我去卖早餐可那有小孩子是坐得住的,母亲很多时候照顾生意没空管我,就让我随处去玩儿,而摊子旁边不远就是那座纪念馆。

  那是我第一次进到纪念馆,那时还不用收费,管门的爷爷也很和蔼,我永远不会忘记早晨八点的暖阳从窗外洒进来,洒在陈旧的杆枪上,他们就静静的躺在玻璃柜中,向我无声的诉说着什么,我不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但我确实顶了脚尖看了很久,想象他们的主人长什么样子,经历了什么。就这样一来二去,我“摸熟”了这个纪念馆,我能记得每一个展览柜的位置,每件文物的介绍,当然还有那抹不去的历史和每次一想到就让我感叹的革命精神及其信念。在这样的历史文化熏陶下,我由小学到初中,再由初中到高中,纪念馆陪伴着我,也为我的成长保驾护航,每当我遇到挫折或想放弃时,我就看看那些先辈穿过的草鞋,扛过的枪杆子,它们都早已因风蚀黯淡,但鲜红的痕迹在上面又是那么的刺眼,刺心。

  后来我来到了封闭式的高中,高二重新因转文进入到一个新的班级,特别不适应新的同学,新的圈子,在班级里我总显得格格不入,一度伤心难过得睡不着。而打破这种状态的机会,是一次偶然。那次我们班里搞团建,组织去参观纪念馆,正是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我主动向班主任申请担当“解说导游”。那天我们真的玩得很开心,我乐此不疲的向同学们介绍那些文物,时不时会有同学向我提问,我也详细生动的给他们讲了枪杆子背后的故事,我们交流很多,也聊很多,看着同学认真而期待的眼神和纯美的笑容,我想起了我第一次进到纪念馆的开心和激动,不知不觉我们一直玩到了下午,我们走的时候余晖依旧斜射到那些文物的玻璃上,想必这余晖也是暖的吧。那感觉真的很奇怪,我在熟悉的地方交到了陌生的朋友。

  昨天,我在群里看见了同学转发的,关于纪念馆要搬迁的消息,我没有看下面的评论,应该会多数人感到可惜吧,我抱着手机躺在床上,那晚我失眠了。于是我写下了这封信的您。



致市长的一封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