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历史90秒】第七十九集 内阁制度(内阁票拟)
★纪录片《中国通史》从第二集开始,片尾都会用90秒去讲述一个历史小故事。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罢中书省,将中枢机构的决策权、议政权、行政执行权相互分离。也就在此时,中国历史上近两千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即位,从翰林院中选拔解缙、黄淮、胡广、杨士奇、金幼孜、胡俨和杨荣等七名儒臣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务,他们成为明代第一批殿阁大学士。随着明代政治的发展,内阁的专职为票拟,票拟的对象时诸司的奏章,表达的是内阁对奏章的处理意见,凡是皇帝下发的文书,包括诏、诰、制、册文,谕、书、符、令、檄等诏旨。每次票拟之后内阁都会留下底簿,称作丝纶簿。票拟的效力虽然取决于阁臣对皇帝的影响力,但是在票拟成为一种制度之后,皇帝也不得不重视内阁的票拟。内阁被称作为政本之地——政府,重要性也超过六部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