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师小哲】《小逻辑》读后随笔(十二)——纯存在
还是决定分开讲。质的第一阶段是存在,或者说,纯存在。

86.纯存在或纯有。这是逻辑学的开端,即最纯粹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是纯思,是无规定性的单纯的直接性。
PS:这反映出了很多辩证法的特点,辩证法的起点一定是简单纯粹的和直接的,不能包含任何的间接性,而且作为唯心主义辩证法,逻辑学的起源又必须是思想,最关键的是,按照辩证法,一切最终仍然会回到自身。纯存在就是黑格尔找到的一个“完美开端”。当然,辩证法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此,他给了黑格尔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哲学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哲学消极的否定掉另一个哲学的过程,不同的哲学理论的提出实质上是在不断地发展哲学本身,每个哲学体系只是哲学发展的一个环节(所以黑格尔才有勇气说之前的哲学家每人做了一道菜,而我用一个餐桌把所有的菜放在了一起),这种观点当然可以扩大到其他领域,例如我们一般会认为经典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一样。这种视角一下子就把视野放宽了(这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宽广视野的基础),“历史”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虽说中国很早就开始注重历史了),不得不说,辩证法的思想真的相当强大。
87.无。按照辩证法的思想,事物都是有自身矛盾的,纯有作为纯粹的抽象,因此他也是绝对的否定,即“无”。或者说,绝对既是有,又是无。这里的无简单理解就是毫无内容,因为对于纯有,我们除了“有”之外是一无所知的。
88.有和无的统一即为变易。变易是第一个(在逻辑学中的)具体思想,是第一个概念,是第一个思想范畴,也是第一个真正的思想范畴。
有和无在最开始的阶段是没有区别的,或者说,只有指谓上的区别(这种区别也是完全抽象的,即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具体的东西),要使两者区分开就必须进入辩证法的环节,这样,从最初的纯粹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开始了。
PS:黑格尔花了不小的篇幅来解释“有即是无”这种观点是不可笑的,可见西方之前是没有广泛流行这样的思想的,而黑格尔其实也很清楚,并且也已经列举出“有即是无”这种思想和佛教的思想是非常类似的。(言下之意:黑格尔反驳的很多观点我就一概不写了,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好理解的)
关于变易可以稍作解释,这个词的中文翻译很明显是参考了《易经》的。例如开始是一种特殊的变易,开始不是实现,但也不是单纯的无,它已经包含有了,并且也已经暗示了有潜在的东西等待发展,除了“变易”之外,开始还包含了一种向前进展之意。
当存在迈出了第一部,来到变易的时候,质的第二阶段也将出现,即“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