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演示:浅谈风力发电机原理 ——以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DFIG)为例 附文

浅谈风力发电机原理 ——以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DFIG)为例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风力发电机的原理,以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DFIG为例。
《现代信息工具》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现代信息工具》课上的DFIG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先简单说说风力发电的现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风能发电量的占比只有1.7%,但是相比其他主流发电技术,风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相对最小。我国的风力发电量现居世界第一。接下来,我将从能量传输的顺序来分析风力发电机的原理。
风力发电的第一步是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个过程主要依靠风力发电机的叶轮来完成。叶轮是由三个叶片组成的旋转装置,我们分析其中的一个叶片:叶片的形状为倾斜的,这样可以使得风从叶片的两侧通过时,产生不同的速度和压力。根据伯努利原理,风从叶片的凸面通过时,速度较快,压力较小;风从叶片的凹面通过时,速度较慢,压力较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压力差,推动叶片向低压方向旋转,这就是使叶片转动的升力,决定了叶片旋转的速度V blade。
再来看右边,当叶片运动起来后,它受到的相对风速是实际风速与叶片速度之差。如果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则需要增大攻角,来提升升力,极限状态是叶片完全正对着风向。如果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为了避免损坏就要减小攻角。
我们可以用公式计算叶轮接收到的风能:
【公式】
其中,Pwind是理论计算的总风能,P是叶轮接收到的实际风能,Cp是风能利用率,因为风在经过叶片后总还有速度,Cp不可能降到零,所以会有一个最大值,为0.59,这被称为贝兹极限(Betz’s limit)。
功率的调整,需要监测风向和风速。风向变化时,调整偏航控制装置,改变风机朝向,因为迎面的风力最大。风速变化时,调整变桨调节系统,改变叶片的攻角,使风速对叶片的升力最大。
风力发电的第二步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首先是提高转速,转速比一般是1:90,普通齿轮设计难以实现,一般采用这种行星齿轮。
发电机一般有两种方案:
一种是恒速恒频,通常采用同步电机或者笼型异步电机,通过定桨距失速控制,即使风速较大,发电机的转速依然保持恒定,但是对风能的利用率较低。
另一种是变速恒频,通常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或者双馈异步电机,采用变桨距的方式,无论风力变大变小,都充分利用风能,通过电力电子装置进行恒频,避免频率波动。
变速恒频的双馈异步系统是目前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其具体原理将在下一部分详细说明。
风力发电的第三步是电能的传输。这是双馈异步风力发电并网系统的结构图,“双馈”的含义是定子和转子都能和电网进行功率交换,而一般的感应电机只能由定子和电网交换功率。
转子这边是起到对定子功率的调整作用,使用背靠背的IGBT进行交直交变换,按照运行要求调节转子绕组电源的频率、电压、幅值和相位,使机组可以在不同的转速下实现恒频发电,满足用电负载和并网的要求。
转子的功率方向有两种状态:
在超同步状态,功率从转子通过变流器馈入电网;而在欠同步状态,功率从反方向从电网馈入转子。在两种情况下,定子都向电网馈电。
这是Simulink的仿真图,与前一张的结构图完全相同。这个是发电机,(……)
目前风力发电面临与许多其他新能源发电相似的问题。
弃风问题是风力发电过剩导致的。风力发电量始终会波动,为了防止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发电量过剩时只能暂停部分发电机。我国西北地区部分电网的弃风量高达30%。目前的主流解决方案是调峰,与其他能源错峰运行。比如在供暖方面,可以代替部分热电厂的锅炉。
针对并网工作中存在的电网电压跌落问题,如果跌落较小,可以通过STATCOM系统,也就是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静止同步补偿器,来实现无功功率补偿。
如果电网电压跌落较大,STATCOM无法满足系统所需要的无功功率补偿,目前的主流解决方向是风电储能技术,比如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一方面可以提高风能利用率,一方面可以减小风电波动对电网系统的不利影响。
这是本次用到的参考资料:
[1] MathWorks.Wind Farm - DFIG Detailed Model [EB/OL].https://ww2.mathworks.cn/help/releases/R2022a/physmod/sps/ug/wind-farm-dfig-detailed-model.html
[2] YouTube.How do Wind Turbines work? [EB/O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Wm_nprfqE
[3] 哔哩哔哩.【大柒来了】风力发电如何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了解下工作原理,3D科普动画[EB/O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U4y1v7d1/
[4] 赵国鑫.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21.
[5] 蓝澜. 新能源发电特性与经济性分析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