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6年春节 近畿、四国、广岛铁道小旅行|D2-1|鸣门公园观涡潮

2022-11-18 22:47 作者:tigerwu  | 我要投稿

第二日 四国之鸣门、琴平

第二日(一)鸣门公园观涡潮

第二天的行程基本上全部在四国进行,晚上回到冈山。

早晨和上午继续在鸣门公园内游览大鸣门桥和鸣门海峡的涡潮,这是此次日本行相当重要的内容。结束鸣门公园的游览后,经鸣门、池谷中转至高松,中午时分抵达,游览四国名胜栗林公园。之后搭乘琴电前往琴平,游览香川县的指标性景点——金刀比罗宫,黄昏时分结束行程,搭乘快速Marineliner返回本州的冈山。

概括一下,这一天就是三个行程:鸣门公园、栗林公园、金刀比罗宫。不过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查阅鸣门公园相关时刻表时,错将一班假日运行的公交当成了平日运行的公交,加上后续的连锁反应,抵达高松已经比预想推迟了两小时左右,只好取消栗林公园的游览直奔琴平。

这一天行程的实际时间表如下:

07:30am—10:30am 鸣门公园观涡潮

10:30am—12:00pm 鸣门公园—鸣门,鸣门市街闲逛

12:00pm—01:30pm 鸣门—高松,高德线乘车

01:30pm—03:00pm 高松—琴平,高琴电铁乘车

03:00pm—05:30pm 琴平金刀比罗宫游览

05:45pm—07:30pm 琴平—丸龟—冈山,土赞线、予赞线、濑户大桥线乘车

08:00pm—10:15pm 冈山烧肉晚餐

10:30pm check in 冈山站前胶囊旅馆

这一天仍然没有JR Pass可用,搭乘JR线的部分都是单独购买车票,共计搭乘JR线5班,乘车里程146.8km,用时2小时23分。此外还单独购票搭乘了高松琴平电铁“高松筑港—琴电琴平”一个单程。


一早醒来,窗外就是清晨的大鸣门桥,景色比昨晚壮观太多,顿时心情开朗。

早餐和朝风吕之前,先去海边散散步,风还是很大,但已然没有昨天晚上那样的可怕,而是恰好能够让人感受到鸣门海峡的气势与冲击力。鸣门公园这里也属于濑户内海国家公园的一部分。

昨天因为天黑没办法仔细看,实际上这座饭店建在大约30米高的悬崖之上,所以自然每一间海侧的房间都有很高的观景角度,包括名义上“负一层”的温泉也是如此。在鸣门公园的展望台上向西侧展望,画面左侧就是我住宿的海月饭店,能够看到的最下面的窗子就是“负一层”的温泉浴室。

下了很多台阶,抵达海边,从房间远观起来平静的鸣门海峡,在这个角度就能够感受到涌动。

朝风吕,仍然是贷切风吕,不过和前一天晚上又是非常不同的体验。

太阳出来了!

鸣门大桥与旭日

早餐之后check out,前往鸣门公园内的“涡之道”观看鸣门相当有名的涡潮。“涡之道”是德岛县将大鸣门桥下层的空间开发活用,供游客在海峡中心从正上方直观的游览鸣门涡潮的游步道。按照20世纪70年代的构想,从本州的兵库跨越明石海峡到淡路岛,再从淡路岛跨越鸣门海峡到四国的德岛,将会建成一条公路、铁路并用的交通走廊,其中铁路的部分完全按照新干线标准设计,成为四国新干线的一部分。之后大鸣门桥即按照既定计划修建。

但明石大桥开始修建时,时空背景已有了转换,公路铁路两用的濑户大桥即将通车连接本州与四国,明石淡路的走廊是否有必要在铁道建设方面耗费庞大的兴建与维护费用成为很现实的问题,最终的结论就是取消这段的铁路建设,明石大桥的规划修改为公路桥梁。1998年明石大桥通车,意味着本州与四国间的淡路走廊全线贯通。其实去年和前年两次前往日本,也都前往明石大桥进行了参观。

2014年9月,明石大桥摄影(舞子公园)

于是,大鸣门桥的铁路走廊就成了断头路。2000年4月,德岛县政府出于发展观光的目的,将这一段开辟成了观赏鸣门涡潮的步道。步道有450米长,已经很能够深入海峡的中心;在步道上不仅可以观赏涡潮,也可以更直观的看到大鸣门桥的内部结构,游览内容相当丰富。

“涡之道”的入口处是非常重要的“潮汐表”,这个潮汐表对于观看漩涡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往往到了这里再看潮汐表就已经来不及了,一般都是在“涡之道”的官方网站上查好当天的满潮与干潮时间,以及当天是大潮还是小潮再确定几点前来的。我去“涡之道”之前当然有查过潮汐表,当天7点30分满潮,13点30分干潮,是大潮:也就是说以以上两个时间为中心,前后两个小时都是很好的观潮时间。“涡之道”9点开门,顶门进去就OK。当然如果真的提前没有查,抵达的时候刚好错过涡潮也没关系,可以先去周边的大冢国际美术馆等不少同样精彩的景点,一个白天之中总能赶上一次的。

开始参观,涡之道票价是510日元,涡之道祝春节旅客猴年大吉!即使是这样一个稍嫌偏远的地方,也真的有很多华语文化圈的旅客(与本国游客差不多3:1的比例吧)。另,日本所有有免费locker的景点都是业界良心!

大概就是这样的步道,每隔约100米有一个休息处。步道的左右两侧用铁丝网做了半封闭。基本的常识,鸣门海峡这边常年大风,在大风的状况下必须保证空气的有效流通,否则风压会直接将构筑物吹翻的。

步道用铁丝网做成半封闭

远眺濑户内海,位于鸣门海峡的小岛。

游览的过程之中,时刻可以看到大鸣门桥下层铁路桥雄伟的钢结构构造。

除了这条人行步道之外,工人们也会走桥上的猫道对桥梁进行定期的维护。

大鸣门桥深锚在中间某个小岛上的坚固桩基础

450米涡之道的尽头是观潮的大厅,这里已经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涡潮了!

“涡之道”的官网,包括入口的宣传片上都会介绍涡潮形成的原理:由于地球的自转,涨潮时在鸣门这里海水的流向是自太平洋流向濑户内海的;但由于淡路岛的地形阻隔,海水的流向分为“直接流”和“绕一圈流”两种(如下图左),“绕一圈”的结果就是,淡路海峡西侧的满潮潮水比东侧晚6小时抵达,这时东侧已经退潮。海峡两侧一满一退,水位的高低落差带来高速的流动,这一流动被海峡中央的急剧凸起阻隔(如下图右),于是产生了漩涡。(下两图均摘自“涡之道”官网,满潮后12小时左右之后是退潮的情况,同理。)

2月10日早晨9点前往,是大潮的满潮前后,算是最佳的观赏时间,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漩涡了。不过倒是没有预想的那种感觉,其实潜意识中的漩涡一直是个非常理想的稳定漏斗形。而实际上,漩涡是个非常不稳定的存在,涡之道的讲解中说,通常一个漩涡的寿命只有几十秒(我原本以为会一直旋下去的。。。),看过之后就觉得,几十秒都已经多说了,十几秒已经是寿命很长的漩涡;另外漩涡也并没有那么理想的正圆形;再有就是那种直径一二十米的漩涡更是难得一见而不是我预想的随处都能看到。。。

这次的游览中,先后观看了总计有大约20分钟,真正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的是在这个画面右下角(角度相同,不是照片拍摄的时间点)的一个漩涡,几何尺寸非常规整,寿命也长到至少超过十秒,算是完美的漩涡,大小差不多有两三米的直径应该也不算小了。。。

再思考了一下,可能和视觉的错觉也有关,原本的预想是早晨7点半的大潮时,在酒店的阳台就能看到漩涡,当然那时是有漩涡的,但阳台距离海峡的中心超过1公里,即使有自然也完全看不到;就算到了涡之道,其实已经能够体验到漩涡的壮观,但将这种壮观复制到照片上,45米的距离还稍嫌有些远。所以说要更加真切的体验到漩涡的壮观,或者去拍摄漩涡,还是要搭观潮船,和漩涡有绝对接近的接触。观潮船的码头并不在鸣门公园内部,距离也不远,搭鸣门公园线的公交就可以直接过去。

回头再看四国一侧的海岸,很是平静,海岸上的黑点是海带养殖的浮球。鸣门的特产包括了“金时”也就是红薯,另外就是海带了。

离开涡之道,继续在鸣门公园内参观。

鸣门的特色当然就是漩涡,于是全市到处都是漩涡的意象设计,包括鸣门这一对吉祥物也是如此。

不过鸣门其实不用设计吉祥物的,明明就有现成的!

(甚至罗马字的写法都同样是Naruto)

由于时间关系,鸣门公园内的大鸣门桥纪念馆就没有进去。不过纪念馆的展望台就架在大鸣门桥引道的正上方,这是展望大鸣门桥的绝好视角,加上当天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相当美好的画面。

“道”,日本100名道的标志,此番绝景名副其实。大鸣门桥在日本公路网上的名称叫做“神户淡路鸣门自动车道”,是国道28号线(神户-德岛)这条本四走廊的核心部分。

鸣门海峡包括这座大桥也是神户县与德岛县的县界。

就在这里结束鸣门的游览,接下来返回鸣门市街,下午搭乘铁道经高松前往琴平。

2016年春节 近畿、四国、广岛铁道小旅行|D2-1|鸣门公园观涡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