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枫丹水体及“水下行走”研究概念稿
原神前四国的水体机制分析: ① ——————人(站立/跳跃/飞行) 地面—————— ② ————————人(落水/刚接触水面) 水面——————人(接触水面/游泳) ————人(因高空落水下沉又浮起游泳) ————下沉(后会浮起)的最大深度 ————水底(可以直接行走) 从②中第一条线到第四条线就是“游泳”的判定区域,而在第四与第五条线之间的水是假水(也可以说一片空洞)所以可以通过遁地等方式在水底站立/行走。 而在枫丹水体第一到四条线之间原有的游泳机制依然存在,在第四条线到第五条线的水下区域貌似添加了潜水的机制。 但在我看来,这种机制或许是这样的。 在同一高度上,角色依旧可以水平游泳,这种游泳和水上的游泳在机制上基本相同,也就是: 水面——🏊🏻♀️ 1m深——🏊🏻♀️ 2m深——🏊🏻♀️ 以我的认识大致可以理解为:每一个高度都有一层水,层层水的间隔可能很小,但是每层水都是一个水面。不同的是这些水面所处的环境。(水下掉落物不会上浮/下沉,而是保持在某一高度,这或许能支持这个观点) 而在水下的水层之间上下游动时利用的则是全新的潜水机制,包括各种角度的上浮下潜及各种水下动作。 那么想要在枫丹水体解决水底无法行走/使用技能的问题,我们就需要避开枫丹水下的每一层水。 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我们无法把枫丹水下的水层移走,也无法搬过来一个类似于其他国家水底“空洞”式的空间。 所以我的思路是利用一些陆地上与水下都存在的机制在水下实现陆地上的状态。那样的话虽然无法做到“水下行走”,但是有可能实现“陆地行走,但是身边都是水”。 就比如说有些角色的技能是有后摇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水上冰面释放技能时冰面融化,不会即时落水,而是会有一定延迟,那么这种状态就可以说是“伪陆地状态”。 比如迪希雅的水面开大,那可以在水面上达成陆地开大的效果而不会受到游泳机制的影响。如果有机会创造一个从“冰面”直达水底的环境,那么或许迪希雅也可以在水底打拳。 目前枫丹的水下有不少建筑/无水空洞,如果可以无视这些空间与水体之间的阻隔,并且创造一个一定时间后就会消失(比如岩脊/荒星)的桥梁。在桥梁上使用技能的角色随着桥梁的消失进入水体中,在水下完成ta的技能后摇/过程,就可以创造出这种“伪陆地状态”,达成一种表面上的“水下行走”。 另:目前似乎已经出现了能从陆地走到水下的螃蟹怪,(因为枫丹游泳和潜水用了一管新体力条导致玩家不会被淹死)我也不确定枫丹的水体中的所有水面能不能起到和前四国水面相同的淹死效果,所以,原先入水会被淹死的怪物能否有机会被带到水下呢?水下的怪物被带到水面上的过程中又是否会被淹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