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全国甲卷作文深度解析:某些人的遮羞布,现在扯还来得及

2023-06-22 01:34 作者:中野津遥Haruka  | 我要投稿

这篇文章我玩了一下审题,是这样的:

前置:

1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发展的每个环节。

2 人工智能只能模仿或者创造能被大脑“识别”的理性认识,不能模仿感性认识。

但重点是第一句而不是第二句。

有人说双刃剑,很好,麻烦先看一下双刃剑和渗透含这两个词句子出现的大致先后顺序再讨论,用它来反驳的请出门左转,仁至义尽。如果看到了或者想起来了可以往下看。第二句想反驳的,咱有概率不是高中了吧。

第一次审:首先,后面提到的时间的仆人实质上是这个情况:有人通过直接占用你的休息时间间接控制你,从而让你产生仆人的感觉。而一般会把“时间”当根本原因。如果按高中学生的思想不容易想到这一点根本原因。

上面如果想到这一点,前面那句更好地掌控时间其中一种情况就能想得到了:那个人通过直接占用你的时间从而解放了他“应该”要花的时间,间接达到了“时间管理大师”的情况。

检查:但是按照这样审这篇作文戾气就很大:时间剥削。这个时候我本人写这种作文的经验就告诉我我得直接改掉文体(议论性散文),半叙事半议论。

第二次审:经过第一次审,前面半句说人和时间怎么怎么样,后面变成了时间和人怎么怎么样。利用判断命题的条件,看起来前面半句是后面半句的充分必要条件,甚至四种关系都可以。这是从句子本身所挖掘的。挖关键词是“时间控制”和“人”。这里开始就是经验问题。

三审:人这个要素必须要分开,一般会走一审一样的思维,分开完了以后,矛盾一定会转化为在“人”这个要素的内部矛盾而不是时间和人具有“同一性”的结论。

破、承、写:既然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不良现象控制即可。按照前面的审题就是提一嘴科技,然后马上论述人的问题,两大方面分四段,最后结尾一段,我认为七八段为宜。真去论述科技什么作用的,别操这个心,实际写起来还不知道放哪里,想渗透进去内容的话那还好。

我的感觉:高中没有系统学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候,完全没办法想这么多审题。而且如果没有好的契机和人交流这种问题,不好意思,这上面的除了第一次审和第三次审的一点点能想出来,前置和其他的根本想不到。另外,马原说科技的地方篇幅很小,不过既然是点名科技那确实需要提一下。但是重心一定放在“人”身上。

2023全国甲卷作文深度解析:某些人的遮羞布,现在扯还来得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