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村里的那两只狗

2023-02-25 23:11 作者:是小气鬼也是胆小鬼  | 我要投稿

在我的记忆里,村里养过两只狗。 两只狗都是黑毛,一只半长毛,另一只短毛,长毛为雌,短毛为雄。虽然长毛与短毛没有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因长毛只比短毛大半岁左右,同在一个村里每天都打照面一起玩着的,所以它们感情很好。 长毛与短毛因主人不同,脾性也略有差异。长毛家主人比较宠溺亲和与其,长毛便也温顺亲人;短毛家主人比较寡言、刚直多虑,短毛便也沉默远人,不能碰。 生命的前半场,一般都是无忧无虑的。它们拥有一段非常悠闲自在的成长旅程——晃晃悠悠蹒跚学步、满山遍野追逐疯跑。因为它们只是两只狗,只需要在陌生人到来时撵上去吠几声,再顺着主人的手臂挥舞示意退到一边,就算完成自己的任务了,所以作为两只年轻的狗时,它们轻松自由极了。 轻松的日子大概是在它们各自的主人前后脚都搬到了镇上去住开始,缓缓结束的。 因为它们各自的小主人都快长大了,都到了读中学的年龄,所以两边的主人不得不为小主人的未来考虑,都搬到了镇上去陪读。镇上不方便养狗,这两只狗便被留在了村里。 起初,它们的主人隔三差五地就会带着满满的吃的回来看它们,以弥补不能常常陪伴的愧疚。到了后来,这份牵绊在不知不觉变成了一种拖累,主人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时间跨度越来越长。它们的肚皮往往撑不到主人的接济,只能频繁地凑到别人家去,眼巴巴盼望着能被施舍一些残羹冷炙,或者在饿极了时,盯着家禽目不转睛。不过它们是两只好狗,从来没有咬过村里的家禽。 它们身上那种活泼劲儿大概就是在这样一段上顿不接下顿的漫长时光里被磨没的。因为饥肠辘辘,所以它们常常无精打采,老实趴在门前闭目养神,等待村里其他人家心软的呼唤。它们渐渐养成了这样的一种习惯。 这样的生活它们熬了多久,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结束的原因,就是村里另有一户人家终于送了家里所有晚辈去了大学,结束了带娃任务,回到村里安心种田养老,看这两只狗上下无着实在可怜,一块儿接手收养了。这是我由衷为它们感到高兴的。 从它们蹒跚学步,到终于有个稳定归处,期间岁月起码辗转了有十年。这十年,长毛几乎每年都会生一窝崽,而短毛则是不知什么时候染上了耳螨,年年夏天耳尖发红溃烂,蚊虫紧随。长毛的崽最后都不知所踪,短毛的耳螨夏天爆发冬天愈合,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如今这两只狗虽然再次被收养了,却也再回不到年轻时的恣意了。它们保留下了残酷时光里养成的习惯,仍然在饭点时挨家挨户地转悠,最后吃饱后,挑一家门口趴下闭眼打盹儿。 时光在门口太阳的照耀下偷偷溜走,这两只狗的毛发开始变得黯淡,不再有光亮,灰扑扑的。它们也越来越不喜欢走动。它们的生命在按部就班地靠近尽头。 命运对农村的狗总是吝啬的,尤其是它们俩。原本以为它们俩能在新主人的照拂下,至少寿终正寝,偏偏命运无情,让新主人的女儿送来了一个新的家庭成员——一只从广东坐私家车回来的新狗。这个“新”确实是字面意思上的,这新来的狗也是黑色的,三四个月大,皮毛油光水滑,一看就被养得很好。 新主人接手了新狗的养育任务,明显更喜欢新狗,渐渐开始嫌弃起村里的这两只土著旧狗。特别是在这两只狗越来越旧,越来越旧时。 有一天,我和我妈提起这两只狗,问它们最后怎么样了,我妈告诉我,它们俩最后被还给了各自的第一任主人,接着被其中一家用笼子一起关起来,卖了几百元钱。

村里的那两只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