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短小精悍—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2020-07-24 07:51 作者:白露贰番艦  | 我要投稿

     1936年,美国、英国以及法国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将未来新战列舰标准排水最维持在了35000吨级别上,主炮口径上限则更是从原先规定的406毫米下调到了356毫米,为了防止未签约国建造出超条约的超级战列舰对自己造成压倒性优势,因此对条约预留了一些补充条款。当某国认为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条约限制可以适当放松,而且条约还规定假如日本与意大利到1937年3月还不加入,主力舰的限定自动放宽到标准排水量45000吨,主炮口径上限也放宽到406毫米。1936年,随着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敲定,并获得1937财年拨款后,美国海军总务委员本打算向海军建议再建造两艘同级战列舰,但这却遭到了当时的海军部长威廉·H·斯坦利反对,其认为北卡罗来纳级的防护性可能无法应对406毫米主炮攻击,这一决定导致了一级全新战列舰南达科他的出现。1937年3月,海军设计师开始设计工作,建造工作推迟到了1939财年。

南达科他号战列舰

     1938年4月4日,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前两艘正式订购,但由于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国会又在1938年6月25日决定拨款再增建两艘同型战列舰。当时《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条款已经生效,可以在战列舰上安装16英寸舰炮,且由于日本和意大利直到此时都没有加入条约,因此事实上新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也已经被自动放宽到了45000吨,但美国政府认为海军没有真正面临战争威胁,因此都并不愿意真的将战列舰放大到这一水平,将排水量限定仍在35000吨内。在这四艘战列舰中,首舰被要求拥有担任舰队旗舰所需的指挥设备,而另外三艘则需要作为分队旗舰进行舾装。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由于重量欺骗的原因其实际吃水更大,因而该级舰成为了美国海军有史以来吃水最大的一级战列舰,在最大载重下吃水超过11米。当然这和其缩短舰体的设计是分不开的。该规定倾中心高度在排水量43178吨时为2.72米,44519吨时为2.89米,这样的高度在美国海军的无畏舰中仅次于田纳西级位列第二。保证了其优秀的稳定性。该舰设计最大输出功率为13万轴马力,最高航速27.5节。

阿拉巴马号战列舰

     由于南达科他级秉承了美国战列舰大续航力的设计思想,该级舰拥有高达15000海里/15 节的设计续航力,同样由于重量欺骗的原因,其实际载油量还要大一些。以该级战舰本身的舰体而论,该舰的横向稳定性不错,但适航性却很成问题,尤其是在战争当中加装了众多防空和电子设备之后这样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另外,出于节省空间等原因,人员住舱面积与先前的战列舰相比有所缩水,甚至连空调系统也不得不被取消,其居住性能因此在一向以战舰居住条件极佳而著称的美国海军中臭名昭著,这对兵员士气或多或少也是一种损耗。

富尔河上的马萨诸塞号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与北卡罗来纳级由于设计时间接近,很多设计仍然参考了其前辈北卡罗来纳级。在设计时,海军设计师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在保持吨位限制的同时,找到改进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弱点的的方案。北卡罗来纳级的装甲仅仅能够抵御14英寸口径炮弹的攻击,显得攻强守弱,因此南达科他级在设计时被要求在吨位、火力不变的情况下加强防护力,因此尽可能的减轻一些不必要的重量,重点优化装甲防护,其设计方案被定为“1939式战列舰”。

马萨诸塞的Mk4型56倍径406毫米舰炮

     1913年,美国就开始406毫米火炮搭载舰的设计论证,后来由于对于交战距离的错误判断转而改进其356毫米炮。到1921年,美国又开始了重型长身管457毫米火炮的研制,这便是后来的Mk1型48倍径457毫米舰炮,其开发时间虽晚于英国,但开发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为装备战列舰而服务的,而不像英国那样为装备大型轻巡洋舰被迫采用了较短的40倍径身管。然而由于后来签订的《华盛顿条约》规定了战列舰主炮口径的上限为406毫米,因此还未研制成功的MK1便不得不更换内膛改成了406毫米炮,即后来的Mk4型56倍径406毫米舰炮。以当时的冶金技术水平,Mk4型发射40发炮弹就需要更换内膛,这几乎限制了其一切有价值的实战应用。尽管如此,Mk1型457毫米炮在后来却仍然成为美国战列舰设计方案中的常规备选主炮之一,一直持续到了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设计工程中。

     到了北卡罗来纳级设计工作开始的1935年,其设计宗旨最初仍然偏向于传统的主力舰队战列舰,即最大航速23节的重炮重甲主力舰。对于前卫分队快速战列舰最也有提及,但绝非主要。因此对于火力的重视依旧没有改变。然而无论如何,出于对未来战斗模式的不确定,很多的指标都没有被明确下来,因此总委员会对设计部门的标准定位多次改变,后者最终不得不事先为每一种可能的情况做好准备,这也给当时的设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由于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试图将主炮口径限制在356毫米以下,虽然在日本拒绝签字后理论上这个限制可以放宽到406毫米,各国却都不敢轻易触动这个开关。

     这使得加强火力的选择面更窄,唯一的做法就是增加火炮数量,以便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增加其威力。至于美国所设想的解决方式,一是采用四联装炮塔,这点在1935年新型战列舰设计论证阶段还未完全显现出来,但在之后发展的大量计划中则开始更多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设计方案中航速在30至30.5节的高速战列舰计划突然占据了方案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并且分化为两种设计九门356毫米主炮,对自身主炮19至30千米的免疫区,以及12门主炮,24至30千米免疫区。另外也稍带提下,在这一时期的设计案中已经出现了406毫米搭载舰的设计,开始的C.D.E 方案以及后来的V 方案均采用了406毫米炮。虽然后来美国战列舰确实采用了406毫米主炮,但这四个计划并没有被采用,实际上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来纳级的最终设计都是从搭载356毫米主炮的XVI 方案直接更换炮塔而来。

MK12型高平两用炮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与北卡罗来纳级具有相同的最大舰宽,减少舰体水线长度,以节省结构重量;拥有单个烟囱是在外形上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最明显的区别;精心设计了船型,采用球鼻型舰艏降低了阻力;将副炮的位置提高,改善射界;增加了甲板装甲厚度以及加大侧舷装甲带的倾斜角度9度,提高装甲区抗攻击能力。南达科他级增大了主机功率,动力舱室更加紧凑,造成航速略为降低,转弯半径较北卡罗莱纳级稍大;虽然舰体长度与北卡罗来纳级相比大大减少,但是通过对轮机舱结构的改进使得其仍能保持与后者基本相同的27节航速。

     1942年,南达科他号前往太平洋战区,掩护美国航空母舰参与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南达科他号在圣克鲁斯群岛战役成功掩护企业号撤离,却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遭到雾岛号战列舰等重创,而要返回美国维修。维修后南达科他号短暂到大西洋巡航,然后返回太平洋,并先后参与吉尔伯特及马绍尔群岛战事、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事、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及冲绳战役。日本投降后,南达科他号协助美军占领日本,并在东京湾见证日本签字投降仪式。

战斗中的南达科他号

     1942年10月,南达科他号参加了西南太平洋的系列海战,为航空母舰护航。26日,日军舰载机向美军航空母舰编队发起攻击,击沉了CV-8大黄蜂,在这次防空中,南达科他号被命中4弹,死伤舰员60多名,但舰体没受到多大的影响。进行紧急修复后,由5艘巡洋舰和驱逐舰护航返回,在夜里和马汉号相撞,事后由修理船修女号派人修复。

    1942年11月,南达科他号参加了瓜岛海战,14日夜,南达科他号、华盛顿号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与日本的一支海军编队近距离遭遇。20分钟的激战,4艘驱逐舰均被日本击沉击伤,南达科他号也损失严重,中弹90余发,死伤近百人。由于舰体遭受的面积比较广泛,对“南达科他”号的舰体的强度、浮力和稳定性均没受到影响。而同行的华盛顿号利用雷达引导,击沉了日军主力舰雾岛号战列舰并击伤爱宕号和高雄号重巡洋舰,迫使日军撤退,救了南达科他号。南达科他号随后驶入纽约海军船厂进行修理和大修,共用了62天。在此期间,更换了一门主炮,全部的28毫米炮被拆除,增添了许多20毫米和40毫米机关炮。修复后加入大西洋舰队,和英国本土舰队一起为北部的海上运输船队进行护航。随后它又返回了太平洋,充当防空舰和炮击舰。

北卡罗来纳级二号舰华盛顿号

     1944年6月19日,在莱特湾海战中,南达科他号被一架日本轰炸机投下一颗250千克炸弹命中,死伤舰员50多名,但没影响作战能力。南达科他号继续作战,稍后参加了菲律宾的占领,炮击硫黄岛和冲绳岛以及对日本本土的炮击。

印第安纳号

1944年1月27日,印第安纳号与特遣部队58.1一起袭击马罗拉群岛马罗拉普环礁Taroa岛机场。1944年2月1日,印第安纳号与华盛顿号战列舰相撞,右舷受损,修理了5个月。 [9] 

马萨诸塞号

     1942年11月8日,马萨诸塞号参加了火炬行动,对北非的登陆行动。在卡萨布兰卡和摩洛哥间巡弋期间,与卡萨布兰卡停泊的法国让·巴尔号战列舰展开了一场炮战。在这场战斗中,马萨诸塞号的406毫米主炮首次射击,这也是二战中美国战列舰的406毫米主炮首次使用。法国战列舰被5发406毫米炮弹击中,丧失了战斗力;两艘驱逐舰,两艘商船,一个浮动干船坞被击沉;一些建筑和船坞受重创。此后,该舰返回波士顿进行了改装和补给。

火炬行动

     1943年2月,马萨诸塞号经巴拿马运河开赴太平洋战场。首先,他驶入西南太平洋,参加了在新几内亚—所罗门地区的行动;在1943年11月,参加了进攻吉尔伯特群岛;1944年1月,进攻马绍尔群岛;1944年2月,参加攻击特鲁克和一系列突击日本在西太平洋的基地的行动;1944年5月,参加炮击PONAPE岛。随后返回美国改装休整。

让·巴尔号战列舰

     1944年9月,马萨诸塞号返回太平洋,参加进攻帕劳群岛的行动,并作为快速航母特混舰队的护航舰,为航母提供空中保护。在1943-1945年,他大约击落了18架敌机。

     1945年,进攻冲绳前,马萨诸塞号对冲绳群岛进行了炮击,并于7月随第三舰队离开日本。炮击了在釜石的钢铁工厂,又向南航行到滨松,炮击了那里的一个工厂。随后,返回釜石,继续炮击,这是美国406毫米舰炮在二战中最后的射击。

亚拉巴马号

     1943年,亚拉巴马号参加了英国本土舰队演习。1943年6月,亚拉巴马号参加了美英联合舰队演习。1943年7月,亚拉巴马号参加了了总督行动,这是挪威南部的一个转移目标,将德国的注意力转向西西里岛。

战后总结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由于排水量受条约限制及试用了一些未经全面测试的革新性新技术,而并不是十分成功,但仍被公认是攻防平衡的优秀的条约型战列舰, [1]  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战争中多用做为航空母舰编队护航和对岸火力支援使用,被编入航空母舰编队,利用其强大的防空火力网为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提供空中保护与支援两栖作战。相继参加了进攻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的战役,莱特湾海战,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的战役以及对日本本土的炮击作战。

短小精悍—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