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人卫第九版)(1)
第二章上皮组织
1.上皮组织一般特点:
①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②有极性,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
③无血管④排列紧密,相邻细胞形成特殊链接,起保护作用,防外界进入
2.被覆上皮: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①内皮(心,血管,淋巴的腔面)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可以减少血细胞撞击破裂导致的血栓
②间皮(胸膜,心包膜,腹膜的表面)减少器官表面活动摩擦
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
单层立方上皮
①肾小管,甲状腺滤泡
单层柱状上皮(有杯状细胞)
①胃,肠,胆囊,子宫的腔面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
①分布于呼吸管道等腔面,形态不同,高矮不一
②净化空气(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包住粉尘,柱状细胞依靠纤毛摆动将痰液移向喉咙和咽)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①未角化:口腔,食道,阴道等腔面
②角化:皮肤表面
复层柱状上皮
①睑结膜,男性尿道等腔面
变移上皮(有盖细胞,越充盈,越扁平)
①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
3.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
游离面:
①纤毛,微绒毛都是由上皮游离面的细胞质膜伸出的指状突起
②纤毛(微管):粗大,微米级,运动为主,多分布于呼吸道(呼吸清洁空气)和生殖道(生殖细胞运动)
③微绒毛(微丝):细小,纳米级,多分布于小肠和肾小管,扩大表面积,便于吸收
侧面:
①紧密连接(唯一无缝连接,起屏障作用,机械性连接)②黏着小带
③桥粒(复层扁平上皮尤为发达)④缝隙连接(通讯连接,有离子通道)
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
第三章 结缔组织
一般特点:
①细胞量少,种类多(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细胞外基质(纤维细丝状,基质均质状)
②细胞无极性③血管丰富
③连接,支持,保护,贮存营养
疏松结缔组织
一般特点(蜂窝组织):细胞种类较多,纤维数量较少,排列稀疏,富含血管神经
成纤维细胞
①疏松结缔组织中数目最多,也最重要的细胞,胞质呈弱嗜碱性(HE看不见)
②合成纤维,基质,促进伤口愈合,降低血管脆性
③处于静止状态时,变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源于单核细胞,台盼蓝染色)
①趋化性定向运动
②吞噬作用(特异性吞噬和非特异性吞噬)
③抗体呈递作用(抗体免疫应答有浆细胞和巨噬细胞)
④分泌功能
浆细胞
①蓝色核质,车轮状核,胞质呈嗜碱性
②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抵抗外来侵蚀
③花粉引起过敏反应有关的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浆细胞)
肥大细胞(功能同嗜碱性粒细胞,有脱颗粒反应)
①组胺,白三烯(局部红肿,过敏反应)
②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吞噬细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抗过敏)
③肝素(抗凝血,防血栓)
纤维
①胶原纤维(白纤维)②弹性纤维(黄纤维)
③网状纤维(HE染色不显色,呈中性,银染色为黑色,PAS阳性)
基质
①分子筛主干为透明质酸(防止细菌,病毒,癌细胞扩散)
②能分泌透明质酸酶的细菌和癌细胞可以克制
第四章 软骨和骨(非重点单元)
①软骨组织内无血管淋巴神经,靠基质营养渗透
②软骨类型:1.透明软骨(折光率与基质相同)为胶原原纤维2.弹性软骨为弹性纤维3.纤维软骨为胶原纤维成束排列
③骨组织有缝隙连接
④破骨细胞,为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有吞噬作用
⑤骨单位中有血管神经与穿通管相通
第五章 血液
1.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无纤维蛋白原
2.血象(瑞氏染色)

3.红细胞(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①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无细胞器
②内有血红蛋白(结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男:120-150g/L;女110-140g/L
③贫血:红细胞<300万/mm3或血红蛋白<100g/L
④红细胞膜上有血型抗原A或B,构成人类的ABO血型抗原系统(血浆中有与之不相对应的抗体,可用血浆或血清输血)
⑤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为网织红细胞(残留部分核糖体,被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
5.血小板(100-300×109/L)
①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无细胞核,有细胞器,有止血,凝血的功能
6.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①分为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又分早中晚三期),成熟阶段
②细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③细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核消失,粒细胞分叶,巨核细胞由小变大),核着色变深
④细胞质由少变多,嗜碱性变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保持嗜碱性)
⑤特殊颗粒,血小板颗粒,血红蛋白,由无到有,逐渐增多
⑥分裂能力从有到无,淋巴细胞仍保持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
4.白细胞(4.0-10×109/L)【问答题,形态,功能,数值】
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以分为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N)50%-70%
①核呈杆状或2-5叶的分叶状,核左移(2叶核变多)细菌感染,核右移(4,5叶核变多)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细胞数量下降表明急性炎症细菌感染
②胞质中有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细小,均匀,中性,浅红色,内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③中性粒细胞吞噬了大量细菌后,自身死亡成为脓细胞(细菌感染产生脓液)
嗜碱性粒细胞(B)0%-1%
①核呈s形,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
②作用同肥大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E)0.5%-3%
①核多为2叶核,胞质内充满粗大的红色嗜酸性颗粒
②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抗过敏
③抗过敏时或抗寄生虫时,数量增加
单核细胞(M)3%-8%
①体积最大的白细胞,细胞核为肾形或马蹄形,细胞核大,细胞质多且为蓝色
②内含嗜天青颗粒(溶酶体)
③具有一定的吞噬功能,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
淋巴细胞(L)20%-30%
①内含嗜天青颗粒(溶酶体)
②可以产生进行细胞免疫的T细胞和体液免疫的B细胞
第六章 肌组织
1.肌组织包括(肌细胞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细胞外基质)
2.肌细胞(又称肌纤维),细胞膜(又称肌膜),细胞质(又称肌浆),肌浆网(滑面内质网)
3.骨骼肌
①长柱形,多核(扁椭圆形)位于肌膜深面,有与长轴平行的肌原纤维(有明暗相间的带)
②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1/2I带+A带+1/2I带),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明带(I带,只有细肌丝)暗带(A带,粗肌丝范围)H带(仅有粗肌丝)
④粗肌丝(肌球蛋白,ATP酶)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⑤

⑥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到肌纤维内部(是肌节同步收缩的结构基础)
⑦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中部纵行包绕肌原纤维,称为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为终池。(储存钙离子,调节钙离子浓度,肌肉收缩)
⑧横小管与两侧终池组成三联体(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信号)兴奋收缩偶联的结构基础
⑨骨骼肌收缩(Z线向M线靠拢,H,I带变短,A带不变)
4.心肌
①大多数仅有一个核位于中央,有特殊心肌连结(闰盘)
②横小管粗位于Z线,终池少而小,仅有二联体,需从细胞外摄取钙离子
③闰盘(使心房肌或心室肌同步收缩或同步舒张)横向有黏着小带,桥粒,纵向有缝隙链接(主要依靠)
5.平滑肌
①呈长梭形,杆状或椭圆状核位于中央
②有细胞连接(缝隙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