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8蛊卦本义详解 | 匡正惑乱的智慧告诫

2023-09-10 13:28 作者:共时海洋  | 我要投稿

【蛊卦原文】

【卦辞】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爻辞】(由下往上看)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六五:幹父之蛊,用誉。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九三:幹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九二:幹母之蛊,不可贞。

初六:幹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大家好!这一期是详细解读蛊卦。“蛊”指惑乱。蛊卦是关于教导如何匡正惑乱的智慧告诫。从中还可窥见西周妇女“无与政事”制度,这是商周政治文化的一大变化。(全文约4200字)

一、全卦本义详解

㈠、卦名、卦符卦象详解

我们从之前的解读可以看出,《周易》的卦名、卦符卦象、卦爻辞是高度关联一致的。

1、卦名

【蛊】惑乱。蛊会导致灾祸。解析:

⑴甲骨文蛊字象形器皿中滋生有虫(见下图),引申指灾祸。甲骨卜辞有疾病“媚蛊”、“疾齿蛊疟”,李鸿儒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先秦秦汉时期的“蛊”文化》中认为:“‘媚’、‘疟’本身带有的迷惑与不明传染病的模糊含义,也与‘蛊’为抽象症状的表达一致。”

甲骨文蛊字象形器皿中滋生有虫

⑵楚简本《周易》作蛊。《左传·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秦医和论蛊:“于文,皿虫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也说明卦名当作蛊。秦医和还说:“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可知蛊疾的基本特征是心志惑乱。还有《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大尹惑蛊其君而专其利”,“惑蛊”是近义词连用,蛊为惑乱之义甚明。

综上,蛊为惑乱,会导致灾祸。《易传·杂卦传》称:“蛊则饬也。”饬的本义是整治、整顿,契合蛊卦匡正惑乱的主题。

《易传·序卦传》称:“蛊者,事也。” 南朝伏曼容认为:“蛊者,惑乱也,万事从惑而起,故以蛊为事也。”他所言甚是,是因惑乱生事。汉帛本《周易》改蛊作箇,箇训竹竿,还有汉帛《易传·衷》改蛊作故,从全卦来看都改得不好,详见初六爻辞解读。

2、卦符卦象解读

蛊卦的卦符是上艮卦下巽卦,一般认为艮意象山,巽意象风,俗称山风蛊。蛊卦的意象应是山中乱风。有的人以为是山下的风,这远不如山中的风。山中的风受地形多变影响,往往要更大且风向凌乱多变,更给人惑乱之感。

㈡、卦爻辞详解

1、卦辞“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字词注释:【】惑乱。【元】初始,起初。【亨】过程通达,亨通。【利】有利于,宜于。【涉】徒步趟水,泛指过河。【川】河流的泛称。【甲】天干之首。

“涉大川”是徒步趟水过大河,在《周易》引申指克服风险困难做成大事,取得大成就

当代秦广忱先生研究“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指的是天干的第5戊日、6己日、7庚日,是商周时期冬至过年的日期区间(简示见下图,详解见视频解读周易中的冬至。证据还有复卦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革卦卦辞“巳日乃孚”和六二“巳日乃革”)。商周用干支纪日,六十甲子一循环,冬至过后是来年的第1日设为甲日,到第361日又是甲日。于是平年第365日是冬至在5戊日,来年首日在6己日(会重置为来年甲日);闰年冬至在6己日,来年首日在7庚日(会重置为来年甲日)。《易传·彖传》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是佐证。后世有的人释以丁日、庚日为吉日之说,实乃不明就里的附会。

橘色是蛊卦“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传》《象传》是冬至过年的佐证

掌握天文历法可以很彰显天授王权的统治正当性,像周文王宣称受天命后修筑的灵台即是天文观象台。所以“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是最神秘的、来自上天的惑乱考验——冬至过年的日期区间。这与蛊为惑乱相契合。

卦辞义理解读是:(匡正)惑乱,会从初始起过程通达,有利于克服困难做成大事。先甲三日,后甲三日间的戊、己、庚是冬至过年日(这是来自上天的惑乱考验)。

2、初六爻辞“幹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字词注释:【幹】匡正。幹是筑墙时支撑在墙两端的木材,起匡定平正墙体的重要作用,引申指匡正。楚简本《周易》作[⿲木方⿱𠂉早],其义不明,构字近乎幹,应是幹的异体字;汉帛本《周易》作𠏉是幹的异体字,幹如今简体字作干。

【父】男性长辈。王琪的博士学位论文《上古汉语称谓研究》介绍:父本指男子,引申特指血缘关系的男性长辈,又引申为老年男子的尊称。如《诗经·鲁颂·閟宫》:“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是周武王之子成王尊称周公为叔父。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古者男子均称父,盖谓以斧从事操作之人,与母之以乳从事抚育者为对。”【子】子嗣晚辈。

【考】通假巧,经验技巧,进一步指巧能成事。解析:楚简本《周易》作攷,汉帛本《周易》作巧,目前出土的其它战国楚简中,攷均释作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周礼》多作攷,他经攷击、攷课皆作考,假借也。”攷课即是考核经验技巧。“生曰父,死曰考”乃后起之说,不可据。考本指年长者,不论生死。年长者富有经验技巧,更能做成事。东汉郑玄注《周礼》:“攷,成也。佐成事者,……”本处爻辞联系后文“无咎”,攷指巧能成事。【咎】过失不好。该做没做就是过失。【厉】危厉。【终】最终结果。【吉】吉善。

《周易》讲的都是治国之道,主要对象君子是王公诸侯级的高级行政管理者。所以,君子作为“子”,不该只是匡正父亲一个人的惑乱,着眼应该扩大到君子所领导管治的内部。后文上六“不事王侯”也体现蛊卦内容有关政事。

“幹父之蛊”是匡正内部男性长辈政事上的惑乱,与之近似的有汉代“匡扶汉室”。汉帛本《周易》改作“榦父之箇”,箇训竹竿,是更加强调确立墙两端的竹木干。但这过犹不及,以及汉帛《易传·衷》改蛊作故,都晦涩了本卦匡正“蛊”惑乱的主题。

爻辞义理解读是:匡正男性长辈的惑乱,有子嗣巧能成事,就没有过失不好,(惑乱引发的)危厉最终结果会吉善。

3、九二爻辞“幹母之蛊,不可贞。”

字词注释:【母】女性长辈。王琪介绍:母本指母亲,可泛指妇女,还用来表示对老妇的尊称。王国维《女字说》:“男子字曰‘某父’,女子字曰‘某母’,盖男子之美称莫过于父,女子之美称莫过于母。”【可】可以。【贞】正确认识。

与理解“幹父之蛊”一样,理解“幹母之蛊”也要从君子领导管治内部的角度出发。材料研究显示相比于商朝贵族女性可以高度参与政治如主持祭祀、统兵作战这样的国之大事,西周贵族女性的政治领域是快速大幅地缩小,高度依附男性,不再独立主持祭祀和战争。谢乃和教授研究指出西周早期是“推行妇女无与政事的制度措施,尚处于创制的阶段。”后世《左传·僖公九年》记载齐桓公在葵丘之盟的盟约中申明“天子之禁”就有“毋使妇人与国事”。所以“不可贞”是指女性不可以参与重大政事的正确认识。

爻辞义理解读是:匡正女性长辈的惑乱,要有女性不可以参与政事的正确认识。

4、九三爻辞“幹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字词注释:【有】表示发生。【悔】悔恨;悔或作晦,晦暗不明,此处引申为衰耗。悔、晦本一字,从甲骨文金文每字分化,事物发展变得晦暗不明而生悔恨。

匡正政事上的惑乱、甚至惑乱已经引发了灾祸,不免会耗费实力。“有悔”当作“有晦”理解更好,指发生衰耗、衰退,例证还详见乾卦上九“亢龙有悔”实为“亢宿有晦”,以及豫卦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爻辞义理解读是:匡正男性长辈的惑乱,(实力)会小有衰耗,没有大的过失不好。

5、六四爻辞“裕父之蛊,往见吝。”

字词注释:【裕】宽裕、宽缓,此处有纵容之意。汉帛本《周易》作“浴父之箇”,而汉帛本困卦“入于要浴”,传世本《周易》作“入于幽谷”,可知汉帛本未区分好浴字。而且“浴”释为沐浴、沉浸,与原文“幹”为匡正相对,不如“裕”为宽裕纵容。【往】行动。【见】见到,看到。【吝】恨惜难成。

爻辞义理解读是:宽裕纵容男性长辈的惑乱,行动将会见到恨惜难成。

6、六五爻辞“幹父之蛊,用誉。”

字词注释:【用】实义动词,使用。【誉】声誉,有众人支持之感。誉字繁体作譽,从言从與,與字象四手与受之形(见下图),有众人支持之感。东汉残石经本《周易》作譽。西汉帛本《周易》作舆,与它同出的汉帛本《老子》甲本“故至数與无與”,《老子》乙本“故至数舆无舆”,传世本《老子》作譽,可知與、舆可通譽。舆字的甲骨文像四手合力抬着的样子(见下图),舆与譽共通之处都是有众人支持之感。

與、舆、譽都有众人支持之感

爻辞义理解读是:匡正男性长辈的惑乱,要用声誉众人支持。

7、上九爻辞“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解读本爻要先正确识别上下文逻辑,解读才能不陷入误区。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其实是如果众人不支持君子在六五“幹父之蛊,用誉”时的解决办法。

字词注释:【事】事奉、侍奉,有支持之感。【高】崇高。如甲骨文金文常尊称祖先为“高祖”。【尚】本义是名词常法,即通常可行的方法,此处形容可行。西汉阜阳残简本《周易》作上,古文字学家张亚初先生介绍战国时或以尚为上,音近字通。【事】事件。“其事”指“幹父之蛊”。东汉帛本《周易》作德。我认为德应指合适的行为、行得通的行为,详见小畜卦上九“尚德载妇”解读。如今古文字学家们已基本认同西周青铜器金文中的“德”字都指政治行为不指道德,这是德在记叙政治活动语境中的应用。这与“幹父之蛊”之“事”的政治语境相通。

“不事王侯”是众人不事奉支持君子在六五“幹父之蛊,用誉”的用众人支持。“高尚其事”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其事”“高尚”,即要使那匡正男性长辈惑乱的事足够崇高可行,以使众人认可支持。

爻辞义理解读是:(如果众人)不事奉支持周王诸侯,要使那匡正惑乱的事足够崇高可行(以使众人认可支持)。

二、蛊卦蕴含的哲理逻辑

我们通观蛊卦全卦,就能看出些其中蕴藏的逻辑哲理了。蛊卦是讲匡正惑乱的智慧告诫,全卦可以划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卦辞总述匡正惑乱能亨通,克服风险困难做成大事。

第二部分是1爻、2爻,讲匡正对象:匡正男性长辈的惑乱,有子嗣巧能成事就会好;女性长辈则不可以参与政事。

第三部分是3爻、4爻,讲效果预估:匡正惑乱就不会有大过失,纵容则会恨惜难成。

第四部分是5爻、6爻,讲匡正方法:要用众人支持,要足够崇高可行。

可见蛊卦匡正惑乱的认识很有条理,能匡正长辈的惑乱,而不是愚敬愚从,今仍然值得作为行为指导参考,是《周易》作为治国哲典充满实用哲学智慧的高度体现。不过现在男女平等,要摒弃妇女“无与政事”。科技发展会更新迭代,但实用哲学的道理是万古长青的。这是中国早期哲学的真正精彩,后世学者捧孔子《易传》为哲理而歪说《周易》为卜筮之书,是没有搞明白《周易》本义,暴殄天物,舍本逐次。

以上就是我关于蛊卦本义的完整解读研究,至于感悟启发大家可以见仁见智有很多。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还请三连加分享,这可以让更多对周易感兴趣的人看到,也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分享你的理解感悟,谢谢!

18蛊卦本义详解 | 匡正惑乱的智慧告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