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大喜欢《隐入尘烟》之类的剧?

最近热议不断的电影《隐入尘烟》大家看了吗?该片讲述了在西北农村,一对农村夫妇艰辛而温馨的一段生命旅程。它不仅入围了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更有评论赞其为“迄今为止今年表现最好的国产电影”。
大家觉得这部电影咋样?你们喜欢看吗?今天就来说说我的看法。其实我是一般不大喜欢这种题材的。

01,为什么不喜欢类似的题材?

对我来说,看电影很多时候都是一种休闲娱乐,所以轻松一点的电影我喜欢,而这类题材的,往往是偏写实一些,容易让人感到沉重。
以前有个山西老乡,贾樟柯,就喜欢拍类似的题材,怎么说呢,看着的确比较沉重,尤其是那种语言、环境的类似,更是让我有一种很深刻的沉浸感,其实我是比较恐惧这种感觉的。
它会让我想起故乡的另一面,想起那种在农村里让人透不过气的窒息。是的,可能很多人回想起来的故乡会是充满了温馨和记忆,但是我觉得让很多人做选择,长期回到故乡,估计大部分人会拒绝。
因为那份美好,也许仅仅是童年的温馨,但是随着成长,随着对世界逐步熟悉,你会知道农村里那种更加真实和现实,知道那种背后的凄凉。

02,关于农村

前两年听说,一个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的老人服毒自杀了。记忆很深刻,他家里是整个村里为数不多的养马的人,村里大部分是养牛,所以小时候经常跑到他们家周围去看马这种神奇的动物,也记得这个勤劳的汉子。而他之所以自杀,是因为来村里推销的人卖给他一个饮水机,几千块吧。然后回家以后,家里十分愤怒,各种吵,最后这个汉子想不通,服毒自杀了。就这样,两三千块钱,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再比如另一个老人,按照辈分,还属于我曾祖父母那一辈,家里的田和我家挨着,老人家和蔼可亲,经常给我们从地里带各种吃的。然后农忙时候,谁家有需要,都是十分乐意帮忙。不过老人家比较苦的是,子嗣问题,一开始只生女儿,可以想象那个年代,只生女儿,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情,舆论会把她压的喘不过气。好不容易在四个女儿后,生了个儿子,算是老五吧。然后自然是当命根子一样养着,这个老五跟我年龄相仿,算是我爷爷辈,小时候还经常打架,毕竟那个时候,有人给你当爷爷,一定是要挨揍的。这个儿子,娇生惯养,自然是各种问题,后来儿子娶妻生子了,孩子都上小学了。按理说,也好像没发生什么大事情,就是一次争吵,然后这个老人自杀了。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农村很普遍,已经属于见惯不惊了。所以当时,在网上刷到《隐入尘烟》的各种说法,我大体了解了情节,其实是很抗拒的。后来刚好没事,就决定去看了下,果然如此,一样的自杀情节,甚至包括死之前把各种欠的东西还了,都很常见。

03,关于电影

不过可能电影和人生不大一样,所以我看电影的时候,尽可能让自己跳出来,不要陷入那种农村记忆里,而是去寻找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也还好,比如,陪伴。
这是网上找的盗版资源里的一个图,其实当时看到这个图,忽然间觉得很感触。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光吧,两个被抛弃的人,彼此温暖,生活也许就有了意义。
所以这部电影,我给了很高的评价,它又不像贾樟柯的电影,有点怪怪的,很平实,却很真实。演员演技更是在线,好像有个还不是演员,纯粹本色演出,的确不错。
如果觉得自己浮躁的,可以去看一看。但是个人认为,这应该还是偏小众的。

04,关于人生

有时候,从终点来看,人生其实没太大意义的,但是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可能就是意义。
就比如我提到的村里两位自杀的老人,都是从他人那边听到的,但是他们曾经给予别人的温暖和记忆,却让我至今仍然记得。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人这一辈子啊,走过去,也就没了,但是走过的每一步,给这个世界一些光,也许是好的。
至于感触,可能就是:认清这个世界的本质,依然选择坚强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