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样滑冰 | 台湾省参加过冬奥会的花样滑冰选手

2022-01-19 23:33 作者:忘言不会再咕了  | 我要投稿

明年就是2022北京冬奥了,在查阅台湾花式滑冰的资料时,发现到目前为止仅有2位花滑选手代表过台湾参加冬奥,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三届奥运代表选手:刘中达(David Liu) 

1965年在台湾出生的刘中达,6岁时随着父母移民美国纽约,8岁时开始学习滑冰,12岁那年因花滑的学习费用过于昂贵而选择放弃,转为勤练学费较低的舞蹈,后来获得纽约美国芭蕾舞学校奖学金继续在舞蹈方面深造。17岁时刘中达返回冰场重拾滑冰训练,后来在几届全美锦标赛也获得佳绩(19岁时少年A组第5名、21岁时青年组第14名、22岁时成年组第14名)。接下来便代表台湾参加1988年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在花式滑冰项目排名第25;1992年的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刘中达在30位选手中排在第17名,这项纪录目前仍是台湾花滑运动史上最佳的冬季奥运成绩。

为了寻求更高的成绩,刘中达在1994年前往中国哈尔滨,与中国国家代表队一同集训,想不到却在当地发生了意外。当时所使用的滑冰场因为空调不好,整个场地充满雾气,他就在视线极差的状况下,与另一位正在进行跳跃动作的滑冰选手迎面撞上,刘中达的嘴唇因此爆裂,牙齿断了好几颗,意外发生后他在医院中躺了三周才出院。刘中达后来在采访中表示:「对于花式滑冰选手来说,相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当时不但身体受了重伤,还几乎毁了容,整体状况顿时从前往中国前人生的高峰,跌到了前所未有的谷底。」 可惜在1994年挪威利乐汉玛冬奥,因为参赛积分和世界排名资格限制,刘中达仅能排在候补第3名未能取得参赛资格。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刘中达幸运地以候补第4名取得参赛权,但在技术与体能退步的状态下,短曲成绩排名第27,无缘晋级长曲(短曲排名前24才能晋级),以第27名的成绩结束了最后一次奥运

退役后的刘中达成为冰上舞蹈编舞者,更多次获邀前往欧洲、中国、新加坡及台湾等地演出。2011年四大洲花式滑冰锦标赛在台北小巨蛋举行,爱尔达体育台邀请刘中达担任转播讲评,当时他对羽生结弦的表现相当赞赏。

1988年奥运女单代表:李博玲(Pauline Lee)

李博玲是1969年出生、成长于明尼苏达州的美国华裔选手(同时拥有美国和台湾的双重国籍),父亲李诚是明尼苏达州孟开托大学教授,母亲陈明湘是毕业于师大艺术系的画家。她从1985年开始成为台湾代表选手,参加该年度花滑世青赛、1986年花滑世锦赛、1988年冬奥花滑项目。退役之后从事宗教研究,2013年起任教于圣路易大学神学系。在5、6岁那年,李博玲因为保母喜欢滑冰而对滑冰产生兴趣。11岁开始跟随专业教练训练,几乎每个暑假都离家受训,曾在两项青少年国际邀请赛中得到第一名。她的表现引起明州一家中文学校董事黄肇镳的注意,因此黄肇镳在1984年6月向台湾体协推荐李博玲,并寄回一卷她滑冰的录影带。当时是台湾加入国际滑冰总会(ISU)的第二年,当年台湾滑冰环境不佳,缺乏标准的滑冰场及教练、裁判,难以培养出好选手,时任滑冰协会副总干事刘胜吉分析:「李博玲虽非顶尖高手,但其国际水准能代表我国比赛,已属难能可贵。」台湾体协开始补助李博玲训练费用,也略为纾解了李诚夫妇每年要花一万到一万五千美元栽培女儿滑冰的经济压力。「学业第一,滑冰第二」是李博玲与父母之间的默契,父母希望她不只会滑冰,也是个平衡发展的女孩。因此李博玲无法把所有时间、心力都投注在滑冰一件事上,她说:「如果我功课不好,爸妈就不会让我滑冰。」况且「滑冰以后只能滑冰,可是读书以后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李博玲认为或许自己的滑冰技巧不是最好,但她十分喜爱滑冰,也相信观众会喜欢自己的表现,并表示:「我喜欢滑冰,我要在停止比赛之前,确定自己曾经尽力。」

1988年李博玲正式代表台湾参加第十五届冬奥,当时代表团成员有10位高山滑雪选手、8 位有舵雪橇选手、2位花式滑冰选手,其中花滑选手分别是男单刘中达和女单李博玲。当年由于中国的施压,奥林匹克委员会要求台湾代表团以中华台北奥会旗取代中华民国国旗,此后成了奥会惯例。李博玲最终排名第29,未能站上奥运颁奖台。冬奥是李博玲在花滑比赛的最后一战,之后便专心在学业上。1991年取得史丹佛大学学士学位后又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在1995年取得比较宗教硕士学位,后来于2002年取得史坦佛大学宗教研究和哲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圣路易大学任教,在2017年5月,李博玲获得圣路易大学副校长办公室研究学术奖。

(转载自PTT)

花样滑冰 | 台湾省参加过冬奥会的花样滑冰选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