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图贴·东亚沉睡者·沙塘鳢科Odontobutidae Hoese & Gill, 1993
沙塘鳢无疑是我国非常常见的一个类群,如杭州附近的居民对其俗称“土步鱼”、东南沿海居民以体色称其为“笋壳鱼”(云斑尖塘鳢有时也称笋壳鱼,或者泰国笋壳鱼,那是入侵种),该鱼多数个体体长约8-15厘米,个体不大,但是由于没有刺且肉质相对可口,姑且也作为次要的经济鱼种或捕捞食用。不过,沙塘鳢所属的类群仅见于东亚区域,种数稀少。

沙塘鳢科和上一篇的弹涂鱼类一样同属于虾虎鱼目,但是沙塘鳢科模式属沙塘鳢属体型粗大,和我们传统认知的虾虎鱼细长形差距明显,又因为其腹鳍形态相对原始,是正常的分开状态而不形成虾虎鱼类常见的吸盘,所以其最初被归类塘鳢科,其属名词源Butis源自 “Bhutī bēlē” ,是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当地人对这一类汽水塘鳢、虾虎鱼的名称,现在用于指代嵴塘鳢Butis butis (Hamilton, 1822)、嵴塘鳢属Butis Bleeker, 1856和嵴塘鳢科Butidae Bleeker, 1874使用。而沙塘鳢的形态也近似于这一类,所以就把词源借用来。词源Odont-意为 齿 ,可能指代其具有细密多排的牙齿。不过英文中塘鳢类统一称为Sleeper,不管是不是塘鳢科。
沙塘鳢科和其他虾虎鱼科级单位的区别为其鳃条骨6根;上下颌具有多行齿;肩胛骨较大,上部延伸,分隔胸鳍支鳍骨(分隔开近辐骨和匙骨)。

沙塘鳢科Odontobutidae Hoese & Gill, 1993
小齿塘鳢属Microdous Li, He, Jiang, Liu & Li, 2018
仅一种,分布华南的珠江流域、海南和越南。
海南小齿塘鳢Microdous chalmersi (Nichols & Pope, 1927)
曾经是华䱂鱼属称海南华䱂鱼,2018年的分子证据和形态差距将它分到新属。次异名海南细齿塘鳢,不管如何都带海南,但是并非海南特有,又容易和海南新沙塘鳢混淆所以我至今不明白为啥要这么叫,种名是人名。
该种和萨氏华䱂鱼略相仿,但是色彩远逊色于它,头部略微突出,比萨氏更加长。





小黄䱂鱼属Micropercops Fowler & Bean, 1920
小黄黝鱼属目前处于很微妙的状态,长期以来我国的文献都只记载了小黄䱂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 一种,它广泛分布与中国的长江、黄河、辽河、黑龙江水系,其中有自然分布也有认为引种,但是偌大一个中国,目前不论爱好者还是研究者都发现其形态没有任何变化。而其他的几个物种分类状态一直是未知状态或废种。fishbase中记录了4个物种,但是2019年关于塘鳢类的文章指出其中有6个物种,我个人只认可该属只有一个有效物种,动物志同样记载只有一种。
*北小黄䱂鱼Micropercops borealis Nichols, 1930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未知,Fishbase写其分布位于中国。一个采集产地位于山东省。
*环带小黄䱂鱼Micropercops cinctus (Dabry de Thiersant, 1872)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未知,Fishbase写其分布位于俄罗斯远东-中国-越南。我个人怀疑实际是将各地的小黄䱂鱼和华䱂鱼混为一谈后将其分布写的太广。一个采集地位于江西。
*达氏小黄䱂鱼Micropercops dabryi Fowler & Bean, 1920
模式产地不明,似乎为中国。由于该种一个采集地是苏州,实际就是小黄䱂鱼。
小黄䱂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 (Günther, 1873)
明确是有模式产地(上海)的种,也是中国所有文章中唯一承认的种,不仅如此,小黄䱂鱼本身在国内分布也极广,目前甚至没有发现它有任何的变化,我个人认为该属所有的种都应该不存在,仅这一种为实际有效的种。fishbase称其分布于中日韩,没有写俄罗斯(但是黑龙江有,所以俄罗斯肯定有)。
雄鱼繁殖期艳丽,头部有巨大的鼓包。





*亮黄小黄䱂鱼Micropercops xanthi (Günther, 1888)
仅在19年文章有讲到,由于和小黄䱂鱼为同一人发表,按理来说一般不会重复,但是也未必。
新沙塘鳢属Neodontobutis Chen, Kottelat & Wu, 2002
我同样认为仅一种。
黄翅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 aurarmus (Vidthayanon, 1995)
未知情况,有论文写其产于泰国的Nong Khai Province,老挝也有。
无图。
海南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 hainanensis (Chen, 1985)
分布于我国两广和海南,模产位于海南琼中,越南北部应当也是其分布范围,这使得同属其他几种越南人发表的东西也有可能参考小黄䱂鱼属状态。


大鳍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 macropectoralis (Đ. Y. Mai, 1978)
分布越南北部,其他信息全部不知道,参考上一个物种,我认为其可能还是海南新沙塘鳢。
无图。
义安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 ngheanensis X. K. Nguyễn & H. D. Nguyễn, 2011
所有的测量数据和海南新沙塘鳢均重合,估计还是其次异名。

越南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 tonkinensis (Đ. Y. Mai, 1978)
该种还真有可能是一个不同于海南新沙塘鳢的物种,它的纵列鳞为35-38,和海南新沙塘鳢的不同。
无图。
沙塘鳢属Odontobutis Bleeker, 1874
沙塘鳢科模式属,形态比较经典。沙塘鳢大部分种类行动其实并不迟缓,但是他们对自己的伪装过于自信,当你将手包围他们时往往沙塘鳢还在按兵不动,然后你就能轻松用手抓住他们了,即使如此傻的可爱,但他们也能骗过很多小鱼虾,轻松吃饱。
国产种类在相关论文里说的非常明白,但是其他几种国外的我没查到什么资料。


海丰沙塘鳢Odontobutis haifengensis W. Chen, 1985
我国珠江下游的特有种类,详细的我没采集过不知道。


匹见沙塘鳢Odontobutis hikimius Iwata & Sakai, 2002
分布于日本的岛根县,匹见河。



断纹沙塘鳢Odontobutis interrupta Iwata & Jeon, 1985
分布于韩国,南部可能更多。


暗色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分布于日本和 韩国(存疑)。

宽头沙塘鳢Odontobutis platycephala Iwata & Jeon, 1985
分布于韩国。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 (Günther, 1861)
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华东沿海诸河流的种类,它和中华沙塘鳢的最显著区别是眼后具有一个巨大的感觉孔C,而中华沙塘鳢不具有该感觉孔。两者分布界限大致位于湖北省和江西省,但是比较模糊,有共存的情况。


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 Wu, Chen & Chong, 2002
中华沙塘鳢的分布见于长江上游和珠江流域,由于其早年全部误认为中华沙塘鳢和暗色沙塘鳢,所以很多分布具体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
不过没有单独拿出来拍,以后采到了再统一拍过吧。(吐舌)

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 Wu, Wu & Xie, 1993
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辽宁和朝鲜的界河鸭绿江流域均有分布。

鲈塘鳢属Perccottus Dybowski, 1877
葛氏鲈塘鳢是鲈塘鳢属唯一一种,这种中型的沙塘鳢分布于西伯利亚远东和我国黑龙江、辽河水系。该属名来自鲈鱼和杜父鱼的搭配,但是现在他和鲈形目无关了。有趣的是,他的英文名叫做中国塘鳢Chinese sleeper。葛鲈和别的沙塘鳢不太一样,他更喜欢悬停在水中,有些接近小黄䱂鱼。
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 Dybowski, 1877


华䱂鱼属Sineleotris Herre, 1940
南仙华䱂鱼Sineleotris namxamensis Chen & Kottelat, 2004
分布于老挝的一种华䱂鱼,但是问题是,该种的感觉孔和纵列鳞、横列鳞排布虽然不似萨氏,但是非常接近小齿塘鳢属。


萨氏华䱂鱼Sineleotris saccharae Herre, 1940
萨氏是最知名的华䱂鱼,没有之一,由于艳丽的体色和相对广泛的分布他们成为观赏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鱼没有人工种群,爱好者饲养时应当注意繁殖。



怪塘鳢属Terateleotris Shibukawa, Iwata & Viravong, 2001
古怪的鱼种,它有一些不同的虾虎鱼科级单位混合性状。
粗皮怪塘鳢Terateleotris aspro (Kottelat, 1998)
仅见于老挝的湄公河流域,相关研究和图片均极少。种名指代其体表鳞片接近粗皮溪鳢Rhyacichthys aspro。



借物表:
Li, He, Jiang, Liu & Li(2018)Molecular systematic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Asian endemic freshwater sleepers (Gobiiformes: Odontobutida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Volume 121, April 2018, Pages 1-11
Nguyen, X.K. and H.D. Nguyen, 2011. New species of genus Neodontobutis (Gobioidei: Odontobutidae) from Khe Khang stream in Pu Mat national park. Vietnam J. Biol. 33(1):12-16.
Chen, I.-S., M. Kottelat and H.-L. Wu, 2002. A new genus of freshwater sleeper (Teleostei: Odontobutididae) from southern China and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J. Fish. Soc. Taiwan 29(3):229-235.
Iwata, A. and H. Sakai, 2002. Odontobutis hikimius n. sp.: a new freshwater goby from Japan, with a key to species of the genus. Copeia 2002(1):104-110.
Eschmeyer, W.N. (ed.), 2004. Catalog of fishes. Updated database version of January 2004. Catalog databases as made available to FishBase in January 2004.
Wu, H.-L., 1991. Gobioidei. p. 422-504. In J.-H. Pan, L. Zhong, C.-Y. Zheng, H.-L. Wu and J.-H. Liu (eds). 1991. The freshwater fish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Guangzhou. 589 pp.
Kottelat, M., 2001. Fishes of Laos. WHT Publications Ltd., Colombo 5, Sri Lanka. 198 p.
金锦锦, 张方方, 仇玉萍, 陈国柱. 小黄黝鱼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两性异形[J]. 四川动物, 2018, 37(5): 507-518.JIN Jinjin, ZHANG Fangfang, QIU Yuping, CHEN Guozhu. Sex Dimorphism of Micropercops swinhonis During Reproduction and Non-Reproduction Period[J].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2018, 37(5): 50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