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九章之四 嫩江县的家乡人

2021-11-25 05:36 作者:山河学苑  | 我要投稿

作者  吕东平

        嫩江县的家乡人特别多。因为一九五几年移民和青年支边的时候,我们那一带, 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移到这个县的,后来更有几倍十几倍的闯东北的投奔而来,所以很多大队都有家乡人。

        县城东面是红旗公社,那里有个长庆大队。那个大队就有我们庄的人, 我们庄的××兰,是我小学的同学,就嫁在那个大队,她的公公就是大队书 记。其晋就是投奔她来的。  其晋有个弟弟叫其林,在这期 间也来东北寻求落户。我们相遇后经常结伴同行,到各处寻找能干活、能落户的地方。

       我俩曾一起来过长庆大队,想通过和××兰是 同村同学的关系在那落户,但当时的政策不允许,正是农业学大寨、干大帮哄、控制农民外出打工、到处抓盲流的时代,尽管她们想给我们帮忙落户,但也是无能为力的。

        我有个远房的亲戚叫费洪军,也已在这个大队落户居住。我原本并不知道,是我到格球山后,三大爷和三娘告诉我的。费洪军是我三娘的过继弟弟。既如此,我理所当然称费洪军夫妇就是舅舅、妗子了。

        舅舅家子女很多,三个表弟三个表妹,都很有礼貌,并且懂事。一九七四年开春的那段时间里,我常去那里。

       大表弟叫费义和,老二费义顺,老三费义平,我和他几个常见面,比较熟悉。他们都非常有修养,对我很亲热,见面总是笑脸相迎。至于三个表妹,印象上我只记得大表妹,至于二表妹,三表妹印象很模糊。

       他们本是忠厚老实人家,历来与人为善,诚恳待人。并且对人对事都宽容大度,和邻里关系相处很融洽。

       我离开格球山到嫩江自谋生计后,常到长庆来。他们总是热情招待,始终如一。

       他们自己本来人口就很多,再加上我经常来,我总觉得给他们添了些麻烦,但他们一如继往,不但不厌烦,反而从心里欢迎我来这聊天说话。我心里更感到很温暖,很感激。

       还有费义乐,韓玉碟都是家乡人,也在这个大队,我去的时候,常碰在一起。通过几次相遇后,都感到说话投机,情凑意合,在某些观点上有相同之处。以后我每次到这来,表弟们就马上去喊他们,说我来了,然后他们就过来和我聊天唠嗑。

       大家在一起,开始都很客气,渐渐地变得互相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了!

      大家都了解我的家庭,上几辈之间也都熟悉,对我们的家庭很敬仰。大家很愿意听我说话,更爱听我这两年闯东北的故事,谈到很多具体事情上,尤其赞成我的见解。

       正因如此,我们逐渐谈到开荒建屯的话题,大家引起了共鸣。后来我们开荒建屯的设想、计划、筹措等,最早就是在这里酝酿的,这里成了开荒建屯的初期摇篮。

       后来,我二弟和肇顺来到后,他俩有时也跟着我到这来吃饭。他们一家人仍是那么热情,那么平易近人。

        当年的这段光景离今天已经将近四十八年了。几十年来,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大家已都各奔他乡。但我心中始终没忘记这段感情,更没忘记他们对开荒建屯作出的貢献。

       直到两月前的昨天(2021.9.24),我通过迎丰群声明,又多亏费日全帮忙,才重新联系上。舅舅已经九十一岁了,通过视频看到,老人家还是那么红光满面,那么健康!

         肇顺到北大荒,更是举目无亲,完全是投奔我而来。我自己尚无着落,又来两人,吃穿住用,都是困难。但在这个时候,我是乐观的。我们想到了前景,想到了成功。我们有信心把压力变为动力,大家同甘共苦。争取实现有活干,有家归,落下户口不被抓盲流的梦想!

        肇顺原来是投奔湾沟的爷爷奶奶、姑姑去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也是没落下户,只能打些零工,上山拣点山货消磨时光。

        后来他姑姑给他介绍某菜社的一个对象,并承诺可以给他落户。这本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但肇顺当时的想法和我一样。他亲眼目睹了那些山林地区劳动、吃粮等状况,也是不甘心在那里长期居住一辈子,因此也就推辞了。

        后来听说二弟要来黑龙江找我,他就毅然离开湾沟,借机和二弟一起奔我而来。

        记得我曾委托丁淑云,给我从百货买了一百个灯泡,就是他俩这次给我带过来的。那时期,嫩江县这边开始普及电灯,但买不到灯泡。我看准这个商机,准备买些到这边卖了赚点钱。

        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说来也太巧。其林的父亲,肇顺的父亲和我父亲都是本村同龄人。听说他们从小就要好的同龄人,还有丁××,共四人。现在有三个人的后人又走在一起来了。

        从此以后,其林、肇顺也就随我结伴同行了。

(第九章 完) 


第九章之四 嫩江县的家乡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