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考研 | 古典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条脉络:实证主义社会学(二)




产生某种秩序和文化




社会分工也是异质性增强的内容
社会进化不言自明,关注如何进化

简单二分法

国家:对活人的恐惧(其实是对暴力机器的恐惧)
宗教:对死人的恐惧

提出概念,但意思有变化

第一个社会学教授第一份社会学杂志,社会学成为被大学承认的学科

知道社会是什么——再在社会中寻找对象,看整体不看个人

笼子里的猴子:猴子吃香蕉被电击,数个猴子形成某种认识,新来的猴子去够香蕉就会被别的猴子打击——社会事实的外在性
人口统计学中常常被当作变量使用的
舆论认为是真——个体难以反抗的社会事实
天行有道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社会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外在性:后天习得
塑造出来的特殊力量

社会事实(中心)——社会团结(最基本的社会事实)

是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思想基础上的联系状态
社会团结的纽带:集体意识集体良心

宗教:机械团结的重要纽带
机械:集体意识,惩罚——有机:劳动分工相互依赖,维护利益

个人意识、子群体意识、集体意识
社会分工的后果:削弱集体意识,加强社会组成部分的相互依赖

注意纽带作用:
国家整体道德规范的指导方式:内化到各行各业的道德规范中,再去规范行业中的个体

社会解组:纽带缺失


原则:
2.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不能用个体层次解释整体层次
3.第一次把起因和功能分开
结构解:功能
机制解:因果
方法:
1.有相关不一定是因果
2.看变化是否一致

规制失范:新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