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非原创】爱自己:《非暴力沟通》文摘

2022-06-11 21:27 作者:蓝色辣椒的米糊炒面  | 我要投稿

主体内容摘自: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Chinese Edition) (Kindle Location 1985). Kindle Edition. 

如果这样的引用是违规的,请与我联系我会立刻删除。




* 若要寻求这个世界上的改变,就让自己成为改变。——甘地

  

* 我们若用暴力的方式对待自己,就很难真正做到善待他人。


* 一旦我们将自己视为充满瑕疵的丑陋物件,那么以暴力的方式来对待自己还奇怪吗?


* 在非暴力沟通中,所谓“哀悼”(mourning)是充分连结未被满足的需要以及因为自认为做得不够完美而引发的感受。

【读书笔记:】哀悼和“内疚,羞愧和压抑”的区别(后者作者认为不是与生俱来的感受;这点我不敢随便赞同,如果有看过研究的同学欢迎讨论)

         * 我认为我们为自身的一些事情哀伤和悼念的时候,是直面自身的感受和需要的。

         * 我认为我们对自身的内疚,羞愧和压抑,总会出于对自身的一些判断和责备:“我做的不好”,“我怎么能那样”,“我不能这样做”……

         * 这样想的话,不压抑并不意味着释放,通过直面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遇到困难时或许可以找到比憎恨自己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 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需要上,自然就能激发出充满创造力的可能性来满足需要。相反,如果以道德评判来谴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看到这些可能性,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状态。


* 以同理心倾听自己,我们就能听见行为背后那内心深处的需要。一旦和自己建立了充满同理心的连结,我们就能宽恕自己。我们发现,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需要为之哀悼,但那也是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


* 要善意地对待自己,关键在于带着同理心拥抱两个“自己”:对过去的行为感到懊恼的自己以及当初做了那件事的自己。


* 通过“哀悼”和“自我宽恕”,我们不再谴责自己,进而从中有所收获和成长,并因而获得自由。

  

* 如果能时时和自己的需要相连,我们就能采取更富有创造力的行动来满足需要。



【非原创】爱自己:《非暴力沟通》文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