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18 暂居徐州

2022-03-08 06:21 作者:研究魔法的工程师  | 我要投稿

陈亮送别了陆议,李道没走,陈亮想起来自己用了他的蛊虫,还写了借条,陈亮承诺他:“这么多钱你拿不下。不如我明天还钱吧,现在银行都关门了。”李道同意道:“好的,贞率(陈亮刚取得字),还有一件事,我过年前观看星象,东北方向可能有一个重要人物去世了。因此我有些担心东北的局势。你可以提醒皇帝注意一下。”陈亮对于李道的说法有些怀疑,且不提通过天象推测事实的可行性,李道改名之前可是毒死皇帝的李儒,他这种人会这么关注大汉的局势吗?不管信不信,陈亮不能辜负李道的一番好意,说道:“好的。想不到你现在这么关心国家的局势了。”李道接受了陈亮的赞美,回答道:“如果以后这个皇帝成为了中宗这样的中兴之主,说不定他会看在我和岳父对他有拥立之功的份上给我们一个好名声,就像当年中宗对霍光一样。”陈亮表示理解李道现在这种渴望,因为董卓已经全家死光了,李道唯一能帮他做的就是获得一个不太差的后世名声了。中宗就是汉宣帝刘询,先不提刘协能不能达到这种局面。霍光废立皇帝,家人毒死皇后,看起来和董卓加李儒做的坏事半径八两,然而霍光能被评价为忠臣主要不是靠抱刘询大腿凭借拥立之功才被后世当作忠臣,另一方面他确实帮助大汉复兴,如果用陈亮穿越前的一句流行语的话,那就是让大汉再次伟大(Make Han Great Again)!董卓的所作所为却让大汉更加衰弱,所以李道最多让董卓的名声再好一点,办法那就是让大汉第四次伟大(第一次是刘邦;第二次是刘询;第三次是刘秀),然后突出刘协的英明神武,侧面体现董卓废立是不世之功,然后一些唯结果论的学者可能会赞美董卓长远的政治眼光。陈亮询问道:“你为何不亲自出山拯救大汉?”李道摇头道:“以我的履历,当官不被人认出来以前的身份就算不错了,如果当了高官很容易因此被人弹劾,而且我连我的岳父都救不了,更何况是拯救大汉?我不如继续去教书,为大汉复兴培养人才。”陈亮深受感染,说道:“你教化人民的功劳我记下来了,早晚有一天会为你平反。”李道说道:“希望你不要在我活着的时候说出我的身份和成就,等我死了你再公布,那时我的学生和史官都会为尊者讳,帮我说几句好话。”陈亮表示能理解:如果在李道活着的时候就讨论他的功劳,那么难免有人会提他以前的过错,那么舆论发酵一下,大家容易记下他还是李儒时期帮董卓做的坏事,如果他死了再公布,到时很少人会再对一个死人恶语相向,他做的坏事会被记得,但是不如他的功劳印象更深刻。

第二天,陈亮去银行给李道在荆南的账户转钱,然后让李道在教学期间一定要多写一些荆南教育发展报告之类的文章,这样以后讨论功劳的时候就容易看到李道对大汉教育产业的帮助有多大,比如教会多少人识字算数、培养多少官员和将军和学校的规模如何扩大等信息。陈亮看着李道的背影,心里有些不安,又有些焦虑,应该如何向皇帝和丞相传达李道的思想?想好了一套说辞之后陈亮找到了他们开始讨论东北的局势。陈亮自称遇到了一位隐士,预测东北有一位大人物去世,不过不知道是谁。荀攸和陈亮先假设该名隐士说的是真的,如果他说的是假的就不值得讨论了。对大汉局势最好的是麹义去世:麹义是袁绍手下最强将领,死了对大汉肯定是好事,到时候因此对东北的将领和士兵表彰一下。对大汉最不利的是徐荣去世,这代表徐荣死了之后大汉在辽东只能更加依仗称王的公孙度,而且如果徐荣是战死的,那就说明公孙度跟袁绍对抗的时候处于劣势,如果是内斗死的,那说明公孙度很有可能加盟袁绍。有好有坏的结果包括公孙度、柯比能和蹋顿等,柯比能和蹋顿自然不用说,异族的态度一直不是很明朗,公孙度死了代表辽东局势接近崩盘但是他死了之后大汉还有徐荣可以主持局势,相当于少了一个不服中央的盟友。荀攸开始考虑面对每种局势可能需要的措施。陈亮从李道的态度感觉应该不可能是最好的情况,如果是好事的话,李道应该不会用那种口气,荀攸觉得只有徐荣或者公孙度去世才需要考虑应对的方法,其他的情况确实有点不值一提。二人讨论一下,陈亮认为不管徐荣还是公孙度都去世,大汉都需要向东北驻军,如果徐荣是战死,那么大汉要安排忠臣去支援东北的同时还要能一定程度压制公孙度,如果徐荣是被公孙度害死那就直接在乐浪郡开辟新战场。荀攸觉得可以,说道:“河南的士兵要去幽州作战,御寒的衣服要多准备。”陈亮表示会依靠光明集团为这次行动筹备一些过冬的衣物,并且开始多养鸭子和大鹅,准备尝试一下制作羽绒服。

春耕快要结束了,宛洛之间的战斗一触即发,张绣和刘吾算是比较淡定的将领,他们分别从贾诩和陈亮那里得到消息,只会小打一场,不会影响太大。他们的计划是等到袁术兵临伊阙关的时候就准备派间谍放出消息皇帝在徐州的消息,再到刘协等人在徐州知道了这个消息再站出来证明这个消息,就可以瓦解袁军的攻击气势解除洛阳的危机,然后白白消耗袁术军队的粮食和浪费他们的时间在春耕准备作战。不过现在暂时不能说出来皇帝不再洛阳,不然大家知道打不起来就不准作战了,贾诩希望大家要先假装准备一下,除了消耗一下袁术的力量,顺便辨别一些南阳的大家族里哪些是敌是友,加上利用这一段时间练兵,知道马上要打仗了训练的态度肯定会好一点。就像21世纪老师说过几天要考试,就算之后考试被取消,这段时间学生也能复习一下,加强学习效果。所以大部分法人将领包括二陶,高顺和吕蒙都还是在很单纯的备战。张绣和吕蒙分别带着机动部队在伊阙关附近骚扰,随时准备抢粮食和偷袭小股部队,不过要注意地形和骑兵体力,绝对不可以被围住。刘吾除了做生意之外,还在伊阙关带着士兵锻炼手臂的力量和练习射箭的命中率,二陶的士兵不需要别人催,他们之前抢了张家大量财富,现在要为了他们的财产而战。

经过一个月的折磨,袁术安排的文聘带兵跨过洛阳的高机动性士兵的骚扰,自己带领士兵留下保护粮道,到伊阙关的士兵只剩下3万,刘吾觉得袁术部队太少了,伊阙关己方有6千士兵,就算不靠城墙也能依仗装备和训练毒和敌人交战,但是为了稳健还是先派人散布流言,皇帝不在洛阳在徐州。一日之内,钟繇龚景和贾诩出来安抚一下洛阳的百姓,解释了一下皇帝是为了吸引袁军的火力不想把战乱带到洛阳,被迫前往徐州,如果袁术知道皇帝不在洛阳还是一定要攻打洛阳,洛阳的守军会保护大家。另外,王越之前杀了不少想进入皇宫窥伺皇帝的刺客,其中有一些没有杀死而是俘虏了,王越带这些俘虏转了一圈看看皇宫能住人的区域,这些人也认为伪帝可能不在洛阳,至少不在皇宫,除非是在皇宫的破损区域。王越把他们的双手斩断然后止血,再让他们回去通知皇帝确实不在皇宫的事实。

文聘到达伊阙关之后知道这个事实,他觉得打不了,传信给袁术,袁术拒绝了文聘的提议,赶紧安排手下隐瞒,不然辛辛苦苦赶到伊阙关就这样撤退,消耗大量粮食和时间但是没有收获就太亏了。袁术担心文聘处理这种情况不熟练,来到前线催促士兵加紧打造攻城器械,趁着消息公开之前拿下伊阙关再说。陶商和陶应带着士兵轮流射击,节约体力,刘吾的士兵作为预备队等到有些士兵手臂酸痛的时候再补上。3万支箭短时间内射出,袁术军损失惨重,只能期待第二天等到敌人手臂酸痛难以射箭再将云梯送到伊阙关下。实际上伊阙关上每个士兵也就射了5只箭左右,第二天依然可以战斗。到了第二天,虽然伊阙关的箭矢没有减少,但是袁术让文聘依靠士兵数量配合盾牌和战车,依然把云梯推倒伊阙关下,这个时候,刘吾点燃烽火台,此时张绣脱离粮道带着骑兵从后方杀出,顺便泼洒高度酒精试图点燃攻城器械,袁术命令士兵撤离战场,第二天的战斗袁术也没有收获。



118 暂居徐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