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之王
坦克作为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陆地武器中重要性唯一高于轮式装甲车的存在,主要用来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坦克一般装备数挺防空机枪或同轴机枪和一门中口径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或防空导弹),是凭火力进行作战的经典体现。
坦克大多使用旋转式炮塔,但也有少数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瞄准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式车体等系统组成。其实坦克也是天敌最多的陆战武器,甚至有的坦克制造厂也同时研发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成了各国陆军的重要能力。虽然坦克在发展,但坦克自身的发展速度实在是追不上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速度,而且坦克会陷入防护性和越野能力不能兼得的二悖论难题中。除非以后研制出新型轻质防护材料来改良装甲,不然未来战争中,坦克的处境真的很危险。


“ 坦克″一词是英文“tank”的音译,原意为“大水柜”。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为保密而取用此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1915年,英国政府根据E·D·A·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出坦克样车,1916年研制成功马克-Ⅰ型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法国和德国共制造了近万辆坦克,主要有英国的马克-Ⅳ型和马克-Ⅴ型、法国的“圣沙蒙”和FT-17“雷诺”及德国的A7V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轻型坦克主要有法国的R-35“雷诺”轻型坦克、苏联的T-26轻型坦克、德国的二号轻型坦克和一号轻型坦克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击战"。
在战争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上以及诺曼底登陆战役、远东战役中,都有大量坦克参战。
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苏联的T-34中型坦克和IS-2重型坦克、德国的豹式中型坦克和虎式重型坦克、美国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英国的“丘吉尔”坦克和“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的九七式中型坦克等。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设计制造出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联的T-10重型坦克、T-54中型坦克、T-55中型坦克和PT-76轻型水陆坦克、美国的M103重型坦克、M48中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英国的“征服者”重型坦克和“百夫长”中型坦克、法国的AMX-13轻型坦克等。




坦克通常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系统、电气设备、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武器系统包括武器和火控系统两部分,坦克炮是坦克的主要武器,主要配备穿甲弹、破甲弹、杀伤爆破弹等弹种,辅助武器多为7.62毫米口径并列机枪、12.7毫米口径高射机枪。
火控系统由火控计算机、火炮双向稳定器、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和热像仪等组成。
推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行动装置和操纵装置。
防护系统包括车体和炮塔、特种防护装置和各种伪装设备。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无线电台、车内通话器、信号枪和信号弹。
电气设备由发电机、蓄电池和各种照明器材、线路等组成。
特种设备和装置包括潜渡装置、导航装置、扫雷装置及推土装置等。
按主要部件的安装位置,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四个部分,驾驶室位于前部,战斗部分位于中部,动力-传动部分位于后部,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
现代坦克的战斗全重为40~62吨,乘员通常为4人,装有自动装弹机的坦克可减少1名乘员。火炮口径105~125毫米,炮弹基数40~60发,有的坦克还能发射导弹。
发动机功率550~110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55~72千米/时,最大越野速度30~5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50千米,爬坡度30度左右,越壕宽2.7~3.2米。
现代坦克的正面装甲通常可防御穿甲能力为350~600毫米反坦克弹药的攻击,新型主战坦克将采用顶置火炮式等布置形式。
武器系统将采用大口径火炮、多功能弹药、自动装弹机和自动跟踪目标的指挥仪/猎歼式火控系统;推进系统将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和传动效率及乘坐舒适性;防护系统将采用具有更佳防弹性能的模块化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将形体防护、结构防护和特种防护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明显增加重量的情况下增强防护力。

坦克仍然是未来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兵器,许多国家正依据各自的作战思想,积极地利用最新成就,发展21世纪初使用的新型主战坦克。
坦克的总体结构可能有突破性的变化,出现如外置火炮式、无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口径有进一步增大趋势,火控系统将更加先进、完善;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率密度将进一步提高;各种主动与被动防护技术、光电对抗技术以及战场信息自动管理技术,将逐步在坦克上推广应用。
各国在研制中十分重视坦克无人化,减轻重量,减小形体尺寸,控制费用增长——可以预料,新型主战坦克的火力、生存力和适应性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也同时是坦克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一般为40吨至70吨,从80年代开始各国的主战坦克的重量有快速飙涨的趋势。火炮口径多为105毫米以上,典型型号如前苏联的T-72、德国的豹-2、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等。
时间已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2年,坦克装备与技术的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选择好技术发展方向成为十分急迫和重要的课题。
陆军武器装备朝体系化、信息化发展是必须坚持的技术发展方向,但在技术途径和发展策略上应适当调整。
网络等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武器装备总体作战效能的提升不能过分强调信息集成的作用而忽视武器装备平台集成的知识和经验。轻量化、电气化、防护主动化、无人化成为坦克技术发展最重要、最明确的发展方向,在这些方面开展研发工作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