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2.4.2 发展中的继承性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2、发展中的继承性
辩证的“否定”不单单要求消灭旧东西,而且要求保存以前发展阶段的有生命力的因素,保持逝去的旧东西和来代替它的新东西之间的一定的联系。
当人们在资本主义废墟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时,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并不是要把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创造的一切东西完全消灭。生产力、科学和文化的有价值的成就,都被保存下来而且向前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不仅不消灭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东西,而且相反,这些东西却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列宁在批判那些否认在资产阶级制度下所创造的旧文化对社会主义的意义的人时设过,新的社会主义文化不可能在空地上建立起来,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的合乎规律的发展”[1]。
虚无主义,单纯的否定,不了解新与旧之间的继承性的联系,不了解认真保存以前发展阶段所创造的一切东西的积极内容的必要性,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会在实际活动中犯严重的错误。
列宁写道:“辩证法的特征的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并不是怀疑的否定······(当然,辩证法自身包含着否定的因素,并且这是它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这些,而是作为联系环节、作为发展环节的否定,是保持肯定的东西的否定······。”[2]
旧质被新质所“否定”,这是现实的普遍规律性。至于“否定”是怎样具体进行的,它的形式、性质是怎样的,可以说它们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取决于被否定的对象的本性,对象的矛盾性质以及对象发展的条件。例如,“否定”在单细胞有机体的发展中和在多细胞有机体的发展中不同,单细胞的繁殖是分成两个新的有机体,多细胞有机体是为新的有机体奠定基础以后就死去。无机界以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提供了特殊的“否定”形式。
注:
[1] 《列宁全集》,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31卷第254页。
[2] 《列宁全集》,1959年人民出版社版,第38卷第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