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的意见与建议

2023-08-04 15:33 作者:啃瓜咸鱼  | 我要投稿

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中“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本人并不持赞同观点。


摘要:应该明确此次《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的范围为“学生机”,并且邀请已经参与此项产业的企业一起交流经验,共同搭建未成年人的保护网,将未成年的管教权交还给家长。同时也应加快建设分级制度,让未成年和成年人的世界进行分割,而不是让成年人的世界“未成年化”。


1.这是家长的事情: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是“家长”管教孩子,不仅要管理,也要教育。但现在我们已立法的形式让这个事情变成了“国家”管教孩子,而国家应以“教育”为主,而不是以“管理”为主,管理的权限应该交给家长,是让家长决定自身孩子的发展与方式,由“家长”这个距离“未成年人”最近的人来进行教育与管理,而不是通过立法一刀切的方法来管理所有人,国家应尽力去“教育”而不是去“管理”。否则,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把所有学生聚集在一起建立一座城市,直到18岁再放出来?

    其次,我们应该明白,家长应该尽管理的义务,而不是把这项责任推给国家。国家的所建设的,具有法律效益,强制执行的内容,应当以最低限度为准,而不是去提高要求。举例子,我们要买食用油,一定要买鲁花5s一级压榨花生油吗?难道我们会因为别的油品质略低,但对健康没有影响,就因为他的品质比不上鲁花5s一级压榨花生油就去规定严禁销售吗?我们应该以最低的标准进行兜底,对无法履行义务的家长进行警告和帮助,而不是以法律的形式让国家来进行这份本应由家长进行的义务。

    孔子先生也提出过,要因材施教。而如何判断青少年这块“材”这应是家长的事情,也是家长应尽的义务。我们不应该,也不能拿一个模子直接刻在青少年这块“材”的头上。如何判断青少年的发展,如何教导他们,帮助与开化他们,这是家长的事情,学校与国家应该是在最低限度进行保障。

    而对于那些大庭广众之下闹事,直言:“国家管管孩子。”的人,他们多半经常嫌孩子麻烦便随手把手机丢给他们,对他们不加以管教。到头来孩子天天抱着手机不理他们,他们还在那边抱怨手机的问题。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管教义务没有尽到,还把过错赖给他人来给自己开脱。他们从来没消停过,从武侠小说到电视机,他们从来没从自身上面找过原因,只是一味地推脱并且宣称自己是“爱护孩子”。打着这个旗子招摇过市,为自己那虚假的“爱”博得一丝毫无价值的同情。


2.国家应该干什么:


    早在上次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本人也并不持赞同观点,但碍于事务繁忙,将此事忘却。但好在此次征求意见过程中本人略有闲暇,便在此留下一己薄言。

    早在最早的实名制限时之中,我们便清楚地知道,肯定有人拿着别人成年的身份证实名,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同样也有遵纪守法,乐意让国家帮助自己进行管理的孩童如实填写自己的身份信息。让自己每天游玩时间限制在一个半小时。这其实很好,因为每天限制一个半小时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沉迷”。规定的一个半小时便可以帮助他们自己管控时间,进行提醒,防止沉迷。但是在下一次的规定当中,我们却让时间变成了节假日与双休日才能进行游玩,这就不再是“防止沉迷”,而是“限制自由”。已经与“防止沉迷”的方针背道而驰,这就导致原本愿意接受让自己不会沉迷的未成年人遭殃,而一开始就不按实填写的人反而捡了大便宜。这就让原本想要让国家帮助管理自己的人彻底脱管,再也不会如实填写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他们宁可自己管理自己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自由受到限制。

    这就好比拴狗绳,一开始就有狗没有进入拴狗绳,在野外撒欢;但是那些进入拴狗绳的,乐意服从安排的,在套上项圈以后突然被收紧,勒的喘不过气,那他们下次绝对不会再带上这个。而拴狗绳的目的是“防止沉迷”而不是“限制自由”。而这项制度的最终后果,那便是想管理的人再也管不到,因为他们看到了那些被管住的人的惨状;而那些被管住的人,则会涨了记性,再也不会去相信这些东西。

    而我们应该清楚,纵然他们被限制了时间,但是谁都清楚他们宁可到处闲逛,也不会安心学习,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而多下来的时间他们去哪里了呢?那便是逛没有被限制的地方。而我们应该清楚,哪怕你把围墙建立的再高,再大,那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孩子闲了就会去闹家长,家长不被限制这堵高墙又被轻松绕过,这么做根本毫无意义。而解决方法绝对不是家长孩子一刀切把所有东西统统砍断,而是应该像上文提及的那样,让家长去管教,由家长去陪伴孩子教会孩子如何去甄别,如何自律,如何管控自己的时间。学校与国家只起到辅助,兜底,帮助教育的作用。


    回到这次《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我们应该清楚地明白,一味地禁止,建立高墙,毫无意义,总有那些不负责任的人,一味推脱的人。建立“未成年人模式”没有意义,而且据央视新闻20230802 11:01发表于北京的微博来看(已放入附件)

原图

,“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容易让人认为是所有智能移动终端都将植入“未成年人模式”;而其中的“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与近期不断地对所有软件的“规范”则容易让人认为这又是一次软件方面的“大清洗”;而“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则更容易落下:“此乃假借“保护未成年人”之名,实行“控制人之思想”之事的闲言碎语。”当然我们都非常相信在此等开明让人建言献策的国家与政府之下,这等闲言碎语与担心不值一提,但毕竟容易造成误解,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实际上市面上并不是只有一种“给成人用的”手机,而是也有“青少年手机”这样的存在,比如360生产的“Q20学生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这种学生机正是家长们所需要的,我们应当让家长们自由选择是否购买这种手机给未成年使用,而不是将所有的手机变成“学生机”。显然,此次指南如果专门针对此类机型,且让企业进行合作与参与甄选,便可以既不会让大家反感,也解决了未成年“沉迷网络”的事情。并且,这么做可以规避上述所提及的闲言碎语和多方联动的问题,不失为良策。其次,“学生机”的掌控权限可以由家长软件操控,并设置时间,这样既让家长们“因材施教”管理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让那些不负责任的家长闭上嘴巴。

    同样,我们应该清楚,这个世界并不只有未成年,也有成年人。不论是未成年还是成年人,都应该看看白的,灰的,黑的。礼义廉耻,不知廉耻,谈何礼仪?不知廉耻为何物,那礼仪也就成了廉耻。我们应该加快建设分级制度,即使我们决定保护未成年人,那也不能以牺牲成年人为基础,应该专门建设未成年人的网络,而不是把所有网络变成“未成年”。只有我们明确了分级,才能让未成年和成年人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故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明确此次《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的范围为“学生机”,并且邀请已经参与此项产业的企业一起交流经验,共同搭建未成年人的保护网,将未成年的管教权交还给家长。同时也应加快建设分级制度,让未成年和成年人的世界进行分割,而不是让成年人的世界“未成年化”。


此为对该项指南的意见与建议,望采纳,谢谢。


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的意见与建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