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刻
在那一刻
我意识到,所有的动摇都是没有意义的
38年来,所有的自我怀疑,所有的不自信,所有的妥协,所有的逃避都帮不了我
能帮我的是什么?
我想我知道,我只是忘记了
直到我看到了观众席上,她举着的手机
昨天的我,参加了一场比赛
可以理解为一场演讲比赛的决赛吧
比赛的预赛,在两周前举行
那是一场由37名选手参加的预赛,比赛激烈而艰苦
我以96.17分取得了第一
第二名的燕子老师获得了94.83
用某人不怀好意的调侃来说,断层第一
但预赛整体质量不高,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选手没有做到充足的准备
燕子老师的稿件甚至是从完全不符合主题的方向上临时拿过来使用
所以我深知这个没有什么份量的第一名
或许只会给决赛带来压力
这份压力,也逐渐在决赛的准备期中变得越发清晰
预赛的37名选手中,有14名留在了决赛
决赛,他们在寻求着新的突破
而我能做的,似乎只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死守
去年,我曾参加过一次这种预赛到决赛的演讲比赛
最终取得了一等奖第二名的成绩
但那一次,我的预赛成绩是第13名
而比起压力,还有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发生了
临赛前一周,我二阳了
尽管长期健身带来的抵抗力让症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而且在决赛前一天压哨转阴
但嗓子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影响了
高音上不去,低音很沙哑
整体的声音也处于非常干的状态
如果说压力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压
那么这次二阳就是物理上的摧残
双重的打击,让决赛还没有开始,就让我对自己能否守住第一的位置产生了一丝怀疑
决赛从昨天下午的2点30分开始
会场的安排,让休息室和比赛现场隔了很远的距离
抽签的位次还算不错,9号,是我非常满意的位置
意味着评委们有充分的时间接受前面的选手们的内容
并在我的内容开始时给我一个客观而富有对比性的评判
我大概在5号选手结束后离开了休息区
原本只是打算到比赛的场地外转一转,大概感受一下比赛气氛的我
却遇到了新的“双重打击”
而这打击的发生,距离我的登场只剩了十几分钟
预赛的时候
我的状态实际是很差的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
让我在当时的状态下取得了成绩
其中之一就是当时和现在的评委,徐老师
他在预赛时,全程对我投以赞许和鼓励的目光
那份目光里,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业界大佬对于一个无名后辈最大的温柔
是那份温柔,支撑着本不那么自信的我完成了预赛的演出
我非常感激他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些人
他们自身热爱着一项事业,他们为之奋斗拼搏,并取得了他们的地位和成绩,而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身后,有同样热爱着,奋斗着,拼搏着的后来者时,他们伸出了他们的手,闪耀出开拓者的光芒,传递着热爱的温度
我想也许是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曾感受过这温度
又或者,是他们深知这条向热爱奔赴的道路有多痛苦与无助
所以才会毫不吝啬的伸出援手
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将这温度铭记于心
这是这个冰冷而残酷的世界里,最美好的东西
我对徐老师的感激和信任是一件美好的事
但我却没意识到,这份信任,如果处理不好,如果稍有疏忽
就会转向一种依赖与自我束缚
按照惯例,比赛的前1-5名选手结束后,评委们会到隔壁房间开会进行集体打分,并对分数议定出标准
我来到决赛场地时,徐老师刚好结束会议,在返回会场的路上遇到了我
他认出我来之后,非常郑重的对我说
“不要压情绪”
在他意识到我似乎有些没有理解的时候
他重复了一遍
“不要太压自己的情绪”
在徐老师离开后
我试图用我最快的速度去理解这句话
我陷入了思考
至于思考的结果,现在想来,已经不重要了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本身,也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对于
“完美理解这句话”
所带来的纠结
预赛的时候,我对于自我情绪的把控是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的
而在这个原本就产生了自我怀疑的,不可能有突破,只能坚守在原地的我的心中
决赛到底要如何去面对本就是模糊而不确定的
徐老师的叮嘱是好意
我当时的理解,大概是以评委们的标准来说,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应该是要有更具释放感的情绪和声音
且不论这个理解是否偏颇
但当时对于我来说
问题就是我的身体状态
我的嗓音本身就处于沙哑的低沉状态
而我的情绪尽管可以努力调整到比赛的亢奋状态
但新冠康复期类似于感冒的症状让情绪的调动变得更加艰难
在这一时刻的信息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强者来说,它可以制造杀机
对于弱者来说,它只会徒增彷徨
即便如此,这第一重的打击,实际上,也仅仅停留在彷徨的阶段
可下一重的打击,恐怕是要用窒息来形容
燕子老师是一位我非常敬重的对手
我们一起进行过的比赛,我算了一下大概已经有5,6场了
从我的角度来看,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综合素质极高的表达者
与她的亦敌亦友,给了我这两年各项比赛里最好的状态
平时我们也经常会交流心得与体会,互相学习
我能感受到,她在每一次比赛中尝试的新的东西
以及她身上不断展露的可能性
以她比我小12岁的年龄来说,被她远远的甩在身后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这眼下的这一刻,还不是我举手投降的时候
预赛中,她受累于稿件的制约,屈居第二
但决赛,14名选手有6名彻底更换了稿件,她也是其中之一
我曾在预赛后对她说,我想不到一个完全体的燕子老师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而就在决赛的舞台上
我想我看到了
一份近乎完美的稿件,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
我只能用窒息,来形容这一场表演给我的感觉
当时的我追悔莫及
我完全不该来看她的出场
这一重的打击要远超前面的一切
这从根本上动摇了我
我在想,如果有了燕子老师这样的发挥
评委们还能从我的身上期待更多吗?
预赛持续而来的精神压力
新冠带来的生理压力
我最信任依赖的评委老师对我的建议
我最敬畏的对手奉献的完美过程
我不知道我是如何在这四重的压力下走上了我的舞台
我只知道我在告诉自己深呼吸
站定之后,等一下,目视全场,再等一下,让情绪平稳之后再鞠躬
这样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
我也许就能恢复我本来的状态
用预赛第一的我的状态,来完成这场决赛的挑战
可是,只是保持那个状态的我,还能赢吗?
当这个念头如流星般在我以为已经充满了自信的脑海中划过时
上千次的练习中,从没出过问题的一句词,发生了口误
一瞬间,我感觉场上的空气已经凝固了
决赛的场地和预赛有所不同
预赛的舞台,是我曾经在宣讲团时期就多次登台的某集团大会议室
在那里,还发生过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事故”
播放视频的老师忘记了播放我的背景视频,导致我在台上不得不用咳嗽来进行提醒
甚至观众都知道我在提醒什么,对我报以会心的笑容
我很怀念那个时候的我
那个状态下的我无比松弛,面带微笑,处乱不惊
临场发挥的台词,谁也听不出任何问题
而这一刻
我的额头被汗所覆盖
我的身体在失去重心地晃动
决赛的舞台,头顶有太多的灯光,而舞台的深度,又有些靠后
彩排时,我曾担心过,我能否用合理的手势,在我不背对观众的情况下指向合理的位置
而这些也都不重要了
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预赛的时候,那位给了我极大鼓励的徐老师
他的脸上,慢慢浮现着一些表情
我可以看的非常清楚
那是不同于预赛的惊讶和赞许
他的眼中明显的带上了怀疑甚至失望
而且,无论我怎么去试图展现我对
——“不要压情绪”
这句话的理解
他的眉头也只是皱的更深
我不知道我是如何能够继续在那样的状态下,继续着我的内容
我只知道,我输了
这样的状态下,我没有任何胜算
一切都结束了
我可以想象,失败的我,会开始自暴自弃
又或者我能重新振作
但无论如何,我都要渡过一个痛苦的周期
直到下一次比赛,才有机会一雪前耻
而到那时,这一切又都会变成新的压力
然后再次失败
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
这些事情就在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
我靠着无数次的背诵,让肌肉记忆带着我的台词继续说下去
而我的脑中,全是失败后的画面
比赛就这样一分一秒的经过
我能看到评委老师们的脸上失望的堆积
人生38年以来,我所经历的最多的事情——失败
又一次,在这个我最不希望发生的舞台上上演
这时,稿件的内容进入了,三分钟后的某个部分
在这一部分时,我有一个设计的动作,是侧身看向舞台的某个方向
同样是肌肉的记忆,让我把脸转向了那个方向
那大概是我面前场地的左侧,观众席的右侧
在那个方向上
我看到了一个被举起的手机
手机的摄像头对着我,被高高的举着
被一只看上去就有些柔弱的手
也许是因为,之前说过的舞台太深的问题,要拍到我这个位置,还得把手抬得那么高
不累吗?
有点感动,又有点想笑
可是,我突然意识到,整整三分钟了
这是不是我第一次把视线,从评委们的身上移开?
我知道举着手机的那个人是谁
比赛之前,我就看过了座次表
她也告诉了我会来看这场决赛,给我加油
预赛的那几天
我的状态,比决赛时的我好不了多少
但我最后登台时却是无比的自信
因为我遇到了让我振作起来的两个人
其中之一是徐老师
而另一个就是她
在预赛的那天早上
她这样对我说
她说,董老师,去年就是看了你的演讲,我现在也是我们单位里的宣讲员了
你当时演讲的标题我还记得
是通往舞台的台阶
这样说来我就是在你的帮助下登上舞台了
你就是我的台阶哈哈哈
你还记得吗?
我说,哈哈哈那都多久之前的事了怎么可能会记得
不过谢谢你鼓励我,谢谢
怎么可能会不记得呢?
我至今都可以一字不差的把当时那篇演讲稿的内容背出来——
“会不会有另一个我,正在这座舞台前的某一处注视着我
会不会有另一个我,正在倾听我要传递的声音
会不会有一天,那个和我一样平凡的人也同样登上这座舞台,登上那台阶,然后像我一样,把她的故事传递给下一个想要登上这座舞台的人”
那一天,她是预赛的一号选手
很遗憾她没有进入决赛
她说决赛会给我加油
我说放心吧,我会用我的方式回应你的期待
我最喜欢的表达者
陈铭老师,曾为百度百科做过一篇演讲
名为《热爱定义了生命的意义支点》
在他的演讲里,他讲述了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
一个女孩,在听了他的表达之后,考上了他所在的武汉大学
我一直认为陈铭老师是我不可企及的高度
他是中国“最会说话的年轻人”
他的每一篇演讲我都看了不下数百遍
我的每一次演讲都在学习他的所有神态,动作,眼神,气质,语气和情绪
通过对他的学习,我也登上了属于我的舞台
尽管取得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
但他是我的遥不可及
可是
在那一刻
我突然发现
我也有了属于我的
双向奔赴的故事
我知道今天她在现场,就在这座舞台的左前方
那大概是我面前场地的左侧,观众席的右侧
而我也清晰的看到
那只被举的高高的摄像头的后面
她的眼神
我无法形容那个眼神
因为我知道,那时的我
舞台上的我
那个已经在想象着失败以后,再怎么重新开始的我
那个在逃避的我
那个从登场以后就再也没有把眼神从评委身上离开过的我
那个和她约好了要以我的方式回应她的我
没有资格去形容那个眼神
没有资格去面对那个眼神
因为
差点,就要让她失望了啊
我有点感动,又有点想笑
但无论是感动还是笑
我的心里,已经不会再有别的东西
在那一刻我意识到了
我此刻的动摇
怀疑
否定
逃避
都和我过去38年里所习惯的一切动摇怀疑否定逃避一样毫无意义
在那一刻
我必须振作起来
我只有振作起来
不是在失败之后
而是在失败之前
我还没有结束
我还没有离开这个舞台
这是属于我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的表演结束前
这就是我的世界
是我展示我的一切的世界
而台下的所有人
他们唯一的资格就是欣赏
我需要在意的不是评委们的目光
他们的看法非常重要,但那不是我要在意的东西
因为不是他们的评判决定了我的表演
而是我的表演决定了他们的评判
而且最幸运的是
在他们的身后的观众席上
有着一位支持我的人
不,也许不是一位
也许还有一位
也许还有很多位
我要把我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我要把我的一切传递给他们听
在那一刻
我意识到徐老师传递给我的温度是多么宝贵
那是我应该传递到舞台前的温度
而不是被我拿来沾沾自喜故步自封的东西
在那一刻
我望向了全场的观众
我恢复了我该有的模样
我听得见我的演讲背景音乐
我清楚的知道
在这个音乐节点上
我的稿件仅仅进行了到了3分05秒
后面,还有6分54秒的内容需要演绎
因为我在登台前就告诉过后台播放背景视频的老师
我的视频是9分59秒结束
因为10分钟会超时
他问我要不要留点空以防万一
我说不用
不需要
因为
我是预赛的第一
断层第一
我当然已经为了这场决赛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只不过我忘记了
我把一切都忘记了
就像我们总是会忘记自己有多么优秀
自己有多么努力
自己曾经为爱与梦想付出过的一切
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比任何人都努力
却总是会因为一个眼神就失去自信
因为他人的一次成功就自暴自弃
因为一次失败
就忘记了自己
该记起来了
把视野打开,把格局打开,去看到更大的世界
去找到什么地方才是该让目光汇聚的地方
比起习惯性的失败,失败后的痛苦,痛苦后下一次的战斗
不如从这一刻就开始反击
因为这里是我的舞台,这是我的人生
因为这场表演还远远没有结束!
接下来
好戏才刚刚开始
在那一刻
我就知道
我赢了
————————————————————————————————————
————————————————分割线—————————————————
这是一篇日记
这个故事里的那场比赛也已经上传了,拍摄者就是故事里的那个她
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场前后差异明显的演讲里我的表现
但不完美才是人生
这是一场让我会铭记一生的比赛
它的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最后的结果
感谢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都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