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追及问题

2023-05-11 22:41 作者:南宫很二  | 我要投稿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经常要解决相遇与追及问题。相遇问题就是两个物体相向运动,追及问题就是两个物体同向运动,并在相同的时间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在初中阶段,物体的运动都是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在高中阶段,物体会具有加速度,做变速运动,会使得运动变得复杂;通常还会问到,什么时候两物体距离最近?什么时候两物体距离最远?

看一个例题:有甲乙两辆汽车,乙车从图中位置以速度10m/s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甲车在乙车左侧12m的A点,以4m%2Fs%5E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在甲车追上乙车之前,它们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甲车追上乙车所用的时间是多少?此时甲车的位移是多少?

分析:乙在前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后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的时候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两者的距离在拉大,直到后来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之后,两者的距离就开始减小了,所以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的时候距离最远。

解:已知甲车加速度为a%3D4m%2Fs%5E2,乙车速度v_%7B%E4%B9%99%7D%3D10m%2Fs%20,假设经过时间t_1后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此时有v_%7B%E7%94%B2%7D%3D%20v_%7B%E4%B9%99%7D%20,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v_%7B%E7%94%B2%7D%3Dat_1%20,带入数据得t_1%3D2.5s,即甲车追上乙车之前,经过2.5s两者距离最远。

乙车的位移就是BD段,甲车的位移就是AC段,一开始甲乙两车的位移是AB段,用乙车的位移BD加上AB,再减去甲车的位移AC就是两者之间的最大距离,即S_%7BCD%7D%3DS_%7B%E4%B9%99%7D%2BS_%7BAB%7D-S_%7B%E7%94%B2%7D

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S_%7B%E4%B9%99%7D%3Dv_%7B%E4%B9%99%7Dt_1%3D10m%2Fs%5Ctimes%202.5s%3D25m

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S_%7B%E7%94%B2%7D%3D%5Cfrac%7B1%7D%7B2%7Dat_1%5E2%3D%5Cfrac%7B1%7D%7B2%7D%5Ctimes%20%204m%2Fs%5E2%5Ctimes%20(2.5s)%5E2%3D12.5m

S_%7BAB%7D%3D12m,将这些带入上式得最大距离S_%7BCD%7D%3D24.5m,即甲车追上乙车之前两者最大的距离为24.5m。

假设甲车追上乙车所用时间为t_2,此时甲车的位移就是AD段,乙车的位移就是BD段,它们的差就是原来的间距AB,即S_%7B%E7%94%B2%7D-S_%7B%E4%B9%99%7D%3DS_%7BAB%7D

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S_%7B%E7%94%B2%7D%3D%5Cfrac%7B1%7D%7B2%7Dat_2%5E2%20,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S_%7B%E4%B9%99%7D%3Dv_%7B%E4%B9%99%7Dt_2S_%7BAB%7D%3D12m,将这些数据带入上式得%5Cfrac%7B1%7D%7B2%7Dat_2%5E2-v_%7B%E4%B9%99%7Dt_2%3D12m%20%5Cfrac%7B1%7D%7B2%7D%5Ctimes%20%204m%2Fs%5E2%5Ctimes%20t_2%5E2-10m%2Fs%5Ctimes%20t_2%3D12m

整理得t_2%5E2-5t_2-6%3D0,解得t_2%3D6s%EF%BC%8Ct_2%3D-1s(%E8%88%8D%E5%8E%BB),即经过6s甲车追上乙车。

此时甲的位移S_%7B%E7%94%B2%7D%3D%5Cfrac%7B1%7D%7B2%7Dat_2%5E2%20%3D%5Cfrac%7B1%7D%7B2%7D%5Ctimes%20%204m%2Fs%5E2%5Ctimes%20(6s)%5E2%3D72m

甲车追上乙车时的位移为72m。

总结

不管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首先画出物体运动位移的关系图,然后理清楚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列出关系式进行求解。两者速度相同时,一般就是两者间距最大或者最小的临界点,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追及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