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教训0003】郑周交质——没有天经地义的忠诚
上期结尾说了
政治斗争中
亲爹亲娘都是靠不住的
那对于周天子来说
他「忠心耿耿」的东迁四国靠得住吗?
众所周知
郑庄公姬寤生
春秋初期著名狠人
母慈子孝
兄友弟恭的典范代表
因为除掉弟弟后
郑庄公和母亲关系是如初
注意
这个词是如初
很容易让人想到他们母子和好如初
但是如果《左传》没记错
似乎从开始
姜氏就不喜欢郑庄公
想必如初是史官的春秋笔法隐讳的说明了这一点
不说家事
今儿说说天下事
郑国做为大周臣子
处理完了弟弟
自然要好好表一番忠心
所以
忠心耿耿的郑庄公
一门心思的在中原兴风作浪
很快就和和卫、齐、陈、宋打成一片
合纵捭阖不亦乐乎
结果不言而喻
一个坏消息传入他的耳朵:
周天子将郑庄公的权力拆出一部分给了虢公
其实这个完全可以理解
郑庄公二十多年都在和弟弟玩心机
那有空管天子?除掉弟弟后他又插手国际争端
事务繁忙
谁有空到洛阳给吉祥物打卡?所以
对于周天子来说
你不来干活那就只好让别人干了
理是这么个理
但郑庄公听说了这个消息
顿时感觉自己家三代人忠心真是喂了狗了
当即提刀上洛和周平王痛陈利害
周平王完全没料到郑庄公如此大的反应
他心里也是不满
心里暗骂:
好你个姬寤生
披着周室大旗四处惹事
好处全占然后责任不担?几十年不来
罢职你就来了?而且我身为天子
任命大臣还得看你脸色
咋地?天子还要跪着要饭?
这里插一嘴
跪着要饭没啥大不了
后世还有逐粮天子跑着讨饭的……
不过周平王也知道周室中兴遥遥无期
此时可不能和郑庄公闹翻
半真半假、委屈巴巴的表示:
「爱卿
你误会朕了
朕对你的忠心日月可鉴
绝无二心!而且为表诚意
朕愿意郑周两国交换人质!」
咱不知道周平王的脑回路是怎么回事
但堂堂天子竟然和诸侯国交换人质
可见周室衰微到了何等地步
郑庄公看到天子都怂成这样了
还能咋办
也就带着天子人质——太子狐回去
继续当大周的忠臣
戍卫南土去了
没多久周平王就上了西天
郑庄公连忙将太子狐送回
结果太子狐伤心过度
一口气没上来
直接追随父王而去了
王位就换成他儿子周桓王了
周桓王本来在给爷爷哭丧
结果自己爹灵位也上去了
自然是看郑庄公愈发的碍眼
丧事结束
就要把政事悉数交给了虢公
这消息传到郑庄公耳朵里
自然是一百个不舒服
看看人家查尔斯熬了七十年的王子才成英王
要不是你爹哭死灵前
你小子还指不定什么时候继位呢!你不感谢我还搞我?小小天子
办他!我不舒服你也不能好受!郑庄公心里暗暗琢磨要给这个天子一个绊子才行
这个时候就体现智囊的重要性了
作为郑庄公的心腹
祭足一直都是以足智多谋著称的
他立刻琢磨到了一个主意:割麦
割麦
割谁的麦呢?当然是周王的麦子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好奇
这天下都是周天子的
祭足怎么教唆郑庄公干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这就要说一下春秋的特色——领导的领导不是我的领导
本来
周朝的分封制就是让权于下
然后充分调动臣子的积极性
几百年下来
血缘就已经很单薄了
如今祭足的荣辱富贵都在郑国身上
只能委屈一下天子了
而且
大家都知道
挑事要找个由头
这个由头最好是那种微妙的
既能搞对手一波
又能让人对方觉得还手好像还差点意思
简单说
郑国需要一个「你瞅啥」这种事端
而割麦就是这种微妙的由头
在农业社会
粮食的重要性就像工业时代的石油和电气
所以
中国自古就有天子亲耕的传统去周天子的王畿割麦
这就让周天子不好处理了
因为郑国不是来军队攻打
要是管吧
召集诸侯来勤王
人家以为是犬戎入侵了呢
结果就是麦子这点小事?那就是让他们过来看自己笑话
要是不管吧
就谁都可以不小心来薅一把王粮
时间久了还会法不责众
祭足自然是拿捏了周桓王的处境后
才给郑庄公献上此策
郑庄公连连称妙
立刻派人去把周王畿的麦子割了运回
这事自然是传到了洛阳
周桓王当时就怒了
但是身旁大臣立刻劝道:
「您可以指责郑国割麦
然后呢?没法制裁他的话
天下怎么看
所以还是息事宁人吧
郑庄公就想看到你这样
一脸的败相!」
这话有理
周桓王看看自己手下的三瓜俩枣
也只能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怒了一下
最后感叹一句:
「东迁四国忠心耿耿?呵!忠个屁!」
忠诚
历代统治者梦寐以求的人臣品格
但从古到今又有几个诸葛亮呢
这种品格完全就是反人性
所以
更稳妥的办法就是制度
而周朝的制度约束力并不高
这并不是周天子心大
而是在商末周初的时代
集权根本做不到
当时的九州遍地蛮夷
关东戎夏混杂
华夏的优势并不大
而周朝当时的封邦建国那是真的要玩命和蛮夷拼刺刀
我前文说过齐太公姜子牙一把年纪还得到山东和人家莱人打一场
当然
最后肯定是齐国赢了
至于莱人哪去了
不要问
问就是让出平原
到山上清修去了……
再比如说燕国
直接到了河北燕山和戎狄打成一片去了
几百年都和中原没联系
放后世
几百年都换个朝代了
你问人家中央政府周天子?真没见过……
所以
这种制度下
周天子的权力确实不高
再加上东迁
国力衰弱
就只剩下一个天下共主的名头了
但你要说周室傻
那也不正确
有弊也会有利
分封制因为放权
让诸侯们的主观能动性大增
一个个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的开疆拓土
像后世的秦晋齐楚
都是和蛮夷打的你死我活
这极大的增速了华夏文明的传播
而且
周天子也有一些束缚诸侯的准备
一个是血缘
一个是周礼
这两个相辅相成
诸侯国的国君大多周王室的亲属或者功臣
这保证了统治的稳定
一两个权臣执掌本国国政根本不敢篡国
因为所有的诸侯国都会反对
他们都是周礼的既得利益者
自然是死命维护
包括后世的三晋和田齐
他们在篡位前后都是张口忠诚天子
闭口诸侯无德
各种礼贤下士
崇王重道
彬彬有礼的样子做的十足
而有一种说法
意思是礼这个制度很有趣
对于有权势的人来说
法律不过就是一纸空文
越有难度的法律
人就是越想钻空子
但是礼就是相反
越是繁琐
越是有难度
越让人有一种优越感
对一个有权有势的人来说
指责他犯法
他可能当做无所谓
但是说他无礼
这可真就打击到他了
所以说
周室衰微归衰微
诸侯国也是争斗不已
但都很有分寸
毕竟真要和周天子撕破脸那是为后代找麻烦
在那个年代
不尊周礼就会斥为蛮夷
会盟都没他的位子
威胁力度好比现在的经济制裁
军事制裁的混合
自然是没人愿意触这个霉头
外加周王室在起不能
也管不到大家
所以诸侯们表面上还是尊敬一下周王的
因此
这就引出了一个春秋的职业——霸主
一种专门打周王的旗号办事的的方式
而这个方式的开启者
自然是忠心耿耿的郑庄公
那得罪了周室的郑庄公是如何打出周王的旗号呢
我们下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