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Ep8】类似《心理学》学科的学习办法(含科普)

2019-04-20 11:31 作者:躺坑老碧的学习瞎记  | 我要投稿

刚刚发现Ep7中少整理了一小节,会在Ep9加上。

因为老碧的读书笔记有两个作用:

  1. 学习辅助的功能,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学习;

  2. 复习材料的作用,查阅笔记比查书方便,第2~n遍的学习,老碧就只看笔记了,等笔记滚瓜烂熟再看书,效果卓绝!

    (老碧之前这么试过学习一部分书,效果很不错,不过因为自律性差,这么学完整本书还是头一遭。)

为了充分达到第一个目的,以后心理学笔记的整理都分为两部分:

  1. 前半段是前一节的笔记,当作复习;

  2. 后半段是学习笔记,需要看知识框架的亲, 可以直接拉到目标位置。

这篇文章,依然会从原理开始聊,想直接看主题的,拉到紫色字体部分即可。

菲赫金哥尔茨微积分学教程精读笔记】中,老碧介绍了,按照研究终极目的,学科可以大致分成三类:

“第一类,以探索多样性为目的的学科,如大多数的人文艺术类学科; 

第二类,以探索真理为目的的学科,如大多数自然逻辑类学科,讲究内部逻辑严丝合缝,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前人坚信了几千年的真理;

第三类,以探索实用性为目的的学科,如大多数工程应用类学科,讲究怎样理论联系实际,把书上发展起来的理论,与现实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 ”

老碧同时也强调过:“一门学科最佳的研究思路和最高效的学习思路,往往差距很大”——

高端学习者常常是按照研究者的思路去指导别人学习,然而,这种善意的引导,对于小白学习往往会起到反效果,因为,这两者的学习经验和认知层次迥然不同,“大神”可能早就忘记“小白期”的学习思路了,而“小白”则会觉得“大神”的建议太难达到,而放弃继续学习。——

对于"小白"而言,什么方法与思路都没有坚持重要,找什么“规划”,问什么“方法”,干就得了!

学习方法什么的,适合保证每天学习进度,坚持学习三个月到一年不等,进瓶颈期的进阶学习者,而不是“小白”。“小白”与其到处问方法,不如多看点高质量的科普书纪录片培养培养兴趣重要。学习初期最大的问题只有——轻言放弃。

所以,因着学习与研究方法思路的不同,从学习法作为切入点,广义上的自然科学可以按照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没错,还有狭义上的自然科学,不包含第一大类,且只包含心理学的神经科学部分。)

  1. 偏重思维逻辑的学科,代表科目:数学,逻辑学。

    学习方法:

    a.明确逻辑起点即公理;

    b.深刻记忆理解定义,能够自己从定义中总结出足够多的性质;

    c.牢记尽可能多的反例和证明方法,在解决问题,学习别人的证明思路的时候事半功倍。

    注意事项:抽象性高,往往没办法一眼看出与现实的联系;机械记忆量小,主要集中在定义部分,但是因为抽象性高,所以记起来会比较累;理解记忆量大,包含,性质,定理,和证明方法。

  2. 偏重客观世界的科学,代表科目:物理,化学等。

    学习要点:

    a.逻辑起点即实验,可以通过记忆那些实验辅助记忆公式,比如理想气体公式发展过程中对应的几个人物结论;

    b.常数名词能记多少记多少,往往是实验的测量值,公式应注重其现实意义;

    c.注重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多做计算题,积累计算技巧(但凡是求某某值的数学题,都是计算题)。

    注意事项:与现实的联系性高,理论可以联系现实来记忆,但是物质世界对大多数人而言往往没有精神世界的吸引力大,所以亲和度偏低机械记忆量不大,但比第1种多,但是因为与现实结合紧密,所以会轻松许多;理解记忆量大,包含,原理推导,原理阐释,实验设计注意事项,等等。

  3. 偏重生命的学科,代表科目:生物学,心理学等。

    学习要点:

    a.大批名词必须背下来才能真正入门,记忆量不亚于社会学科;——感兴趣的朋友请百度三羧酸循环,这个名词,是不是看看就刺激?

    b.注重过程,逻辑严整性依然是主导;

    c.学好统计学,能学多好学多好。

    注意事项:现实相关度大,又因为是有“生命力”的学科,所以对大多数人的吸引力也很大机械记忆量大,且不轻松,尤其是一些微小结构神经递质的功能记忆方面,都是观测结果,学习初期都得当常识记住;理解记忆量大,主要是由物质或结构功能辅助记忆生化反应或者生理心理机能机制的部,不过很有趣有用,所以这部分不难记。

今天我们主要来聊聊第三种自然科学的学习办法,这种类型学科的学习特点不在于其深度,而在于其广度——

首先,它兼具自然社会科学学习的特点和难点:

  1. 自然科学方面:注重逻辑严整性实验的规范性可重复性,实验革新是学科发展的核心;

  2. 社会科学方面:需要大量的常识积累,并且,常以“统计学”思想作为指导——从现象和频率出发,猜测规律,提供假说,实验验证。

然而,即便综合程度如此之高,这种学科的学习难点往往在于其复杂度,而非难度:

  1. 推理难度远低于数学;

  2. 实验严谨性往往不如物理学、化学(生态学,群体遗传学实验许多只能采用实地观察的形式,变量的不可控性很高);

  3. 常识储备量的基本要求远低于大多数的传统社会学科。

所以从学科特点来说,想要学好类似于《心理学》这样的科目,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机械记忆部分:结合记忆法记忆——如编口诀,编故事,结合例子,或者,如老碧一样,每天总结每天看——机械记忆的方法无外乎两种,a.建立逻辑,b.提高重复率(在一定时间内,重复的次数多多益善);

2.理解记忆部分:在应用中记忆最深刻,途径包括,a.混课题组做项目,b.讲给别人听,c.写科普文章

3.数学部分:跟着网课迅速过一遍《高数》《线代》《概率论》——看专业书上例题,看到不懂的数学步骤,按照记忆索引查找相关知识重学——看完一本专业书,重新系统学一遍数学,就更有的放矢了。形成一个“数学——专业书——数学——专业书——……”的循环

4.实验部分:首选实验室学习;大多数没条件的话,就找权威的参考书或者学习视频,自己先按照设计流程写实验报告,写完对照,看看自己有什么遗漏,实验最重要的是要分析清楚无关变量。总结:a.实践学习,b.试错学习

今天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用。至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策略,以后咱们慢慢聊!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Ep8】类似《心理学》学科的学习办法(含科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