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养儿育女必须知道的21件中医知识--李宗恩医师著

2023-06-12 09:56 作者:第4号患者  | 我要投稿

阳气诊所 | 助您健康活力每一天! (youngqi.com)转载

关于阳气诊所

[rev_slider Slider1]   阳气诊所由李宗恩博士创办。李宗恩博士,加州执照针灸师,斯坦福大学电机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MBA。他师承经方派泰斗倪海厦大师十余载,深得倪师喜爱,为倪海厦大师的学术传人。 阳气诊所为您治病求根,以病人健康作为优先考量,为您量身定制针灸结合中草药的治疗方案,帮助您尽早改善健康状况。诊所的医师经验丰富,成功的病例包括许多先前西医或中医治疗过而未获得改善的病人,例如常见的痛风,过敏,以及不少极具挑战性的病例,如红斑狼疮和I型糖尿病等。 阳气诊所设立自己的草药房, 使用实验室检测过的高品质草药, 以确保治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严谨。我们在一些疑难杂症上的成功治疗吸引了众多患者寻求我们的帮助,我们对您的信任非常感激,并将继续尽我们所能,帮助您过上高品质的健康生活。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困扰,请拨打阳气诊所的预约电话(650)917-2355,或是写信给我们 info@youngQi.com。我们的办公室位于 3160 De La Cruz Blvd, Ste. #250 Santa Clara, CA 95054。  

 

感冒 – 养儿育女必须知道的21件中医知识(1.1)

(接前文)


首先,怎么知道小孩子有没有感冒?当小孩子快要感冒,或者刚刚感冒的时候,没有什么症状,有时候甚至还活蹦乱跳,只是做父母的直觉上觉得孩子怪怪的,做功课时有些些不耐烦的感觉,不知道是小孩子心里有事烦躁,还是身体不舒服?很简单,要小孩子把双手伸出来,检查一下有没有「脉浮」,如果有,代表已经有感冒了。这个时候,不一定需要服用中药,通常多休息、早点睡就会好,当然,这个时候要避免吃冰淇淋、冷饮、生冷的食物,也不要过度运动、在外面吹风等等。记住,把脉得两只手都把,很多时候会一只手脉浮,另一手脉不浮,通常右边主「气」,左边主「血」,两者的沉浮有不一样的意义,而右手把脉中间的位置(「关脉」)反应脾胃,小孩子感冒时,通常会先浮起来。

在这个阶段,父母最常问的问题是,小孩子说吃不下饭怎么办?有些父母会觉得小孩子皮,不肯好好吃饭,找个理由说吃不下饭,因此强逼小孩子非得吃完正常的饭量,搞得亲子之间不愉快。如果真的「脉浮」、感冒了,食欲确实会减低,这个时候逼小孩子吃很多,反而会伤害到胃气,让感冒加重,不如让小孩子少吃一些,吃清淡一些,陪小孩子聊一聊,听听他的感觉。至于真的长时间食欲差,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会另外讨论。

下一个阶段是有明显的感冒症状跑出来,譬如发烧、流鼻水、头痛、全身无力等等。如果脉还是浮的,不用太紧张,病还在表,如果脉不浮了,这就得看症状是减轻还是加重,代表感冒是转好还是往里走,这个等一下会谈到。

大多数的感冒是因为受寒而起,即使是夏季的大热天下,多半也是流汗过多后吹风、吹冷气而造成的。近代的一些中医学派里,有所谓的「江南无伤寒」一说,认为中国大陆江南地区天气热,不会有伤寒类的疾病,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不过,如果要讨论这些,得从「六经辨证」、「太阳寒水」等等谈起,很多中医系的学生念到博士班都还搞得不清不楚,做爸爸妈妈的就不用多费心了。而一般听到的「风热感冒」,譬如有舌头红、口渴、有些黄鼻涕、喉咙痛、头涨痛等等症状,其实大多数是因为中暑、津液不足等等原因所造成,和一般人在西医定义下认识的「感冒(common cold)」是不一样的,我们后面的章节会讨论。所以,不要心里想着西医所谓的感冒,结果跑去买大陆文革之后中医很常开的「桑菊饮」、「银翘散」等等「感冒方剂」来服用,这样就好像咳嗽时拼命吃薄荷糖,感觉舒服一些,结果把感冒弄的更糟。

回归正传,既然是因为受寒而起,感冒初期多半是「脉浮」及「舌苔白」,前面提到的三个工具用了两个,第三个工具是「流汗与否」。如果小孩子有流汗了,中医通常把这种情况叫做「表虚」,代表小孩子身体不算太差,身体已经开始自己想办法调适,这个时候可以服用平衡阴阳的「桂枝汤」即可。另外,饮食方面,清淡一些,最好喝一些米汤,也就是把稀饭煮得很稀,喝上面的白白的米汤水,这样会加强胃气,让小朋友恢复的比较快。如果同时还有背部、颈部、后头不舒服,可以加些「葛根」,变成「桂枝加葛根汤」。葛根这味药可以「提水上头」,对背部、颈部、后头不舒服很有用处。 (桂枝汤,为「天下第一方」,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方剂都有桂枝汤的影子,出版书时会在正文旁边另外讨论,现在就麻烦读者自己上网查一下。其它提到的中药方剂也一样暂时请读者自己上网查阅,出版书时会考量是否列一个详细的方剂表格。)

如果小孩子没有流汗,皮肤表面热热干干的,中医通常把这种情况叫做「表实」,这个时候就得让他发汗,一般我们会使用「麻黄汤」,如果伴随这全身肌肉酸痛、背部、颈部、后头不舒服等,可以麻黄与葛根两味药并用,而改成「葛根汤」。

现在很多中医师都学过麻黄汤,但是临床是却害怕使用麻黄,因为学校老师说麻黄宣肺力量很强,怕会让肺部津液不足,这又是另一个近代中医衰败的原因。麻黄是中药里的大将,无论是治疗肺部的问题,或者救急等等,都非常重要。在美国,麻黄是受到管制的,因为麻黄可以被利用来制造安非他命类的毒品,然而,除了拥有特殊制药制造的药厂外,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特别允许拥有美国各州中医执照的人使用麻黄,就是因为连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都深入做过研究、评估,知道麻黄这味药对中医临床治病很重要,而且在使用适当时,并不会有什么危险,不然的话,在医疗纠纷很严重的美国,麻黄早就被禁用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药物专家不担心麻黄,反而是许多功力不足的中医自己说麻黄药性太强不能用。

有些父母比较小心,他们问说如果把流汗与不流汗搞错了,会不会有问题?通常没什么大不了,毕竟做父母的不会傻傻的一次给很大的剂量,同时,如果小孩子服用了一两天药还没改进,当然得找专业的中医师来看诊,不应该自己不断地试这个药方、试那个药方。

如果感冒一开始没有挡下来,或者稍稍好转时又让小朋友受寒、吃冰淇淋等等,感冒就会往里,往「肺寒」的方向走。这个时候脉象会从浮转向比较不浮,同时感冒症状会加重,譬如不断地流清鼻水、白痰增多、咳嗽声音变得更深沉、胸口紧等等,这个时候常看到舌苔变得很白厚,或者舌头很潮湿,表面像是一滩水一样。这样就进入我们所谓的「小青龙汤」的阶段。读者可能已经感觉到,从刚才到现在,我们都用中药方剂来表达生病的状态,没错,中医不像西医常常订定个病名,而是把症状和方剂做连结,利用方剂来快速表达整体症状及体内失衡的情况,方便中医师彼此间的沟通。譬如,我可以告诉另一位中医师说,我认为这位病人是介于葛根汤证及小青龙汤证之间,那位中医师马上就知道我在形容病人怎么样的情况,当然,他不一定同意我的诊断,他或许会指出我少考量了那一个症状,而他认为病人其实是另外一个方剂的阶段,然而,这样的用方剂来反覆讨论,加快了中医师表达彼此的思维及考量。另外,我们这里使用「证」这个字,而非「症」。 「证」代表病人的整体病症表现,包含了各个症状,「证」勉强可以用英文「syndrome」 来翻译,而「症」勉强可以用英文「symptom」 来翻译。

到了这个阶段,除了比较严重之外,不同的病人也会开始出现比较多不同的症状,譬如咽喉很痛、头晕、想吐等等,或者会因为病人其它的情况而变得比较复杂,譬如女孩子月经正好来,通常不会只是单纯使用一个基本的方剂,而是针对每个病人不同的情况做加加减减。所以,我们不建议爸爸妈妈自己看著书去治疗,应该带小孩子去看专业的中医师。

如果到了「小青龙汤证」的阶段还是没有治好,这就比较麻烦了,会进入所谓的「寒入里化热」的情况。 「寒入里化热」听起来很奇怪,简单的解释是,寒进入肺以后,会有很多白痰产生,当白痰越来越多时,肺的津液运行受到了影响,越来越不够湿润,痰变得浓稠,从白痰转变成黄痰,舌苔从白湿转向黄干,这就好像汽车的冷却水慢慢减少、不够用,引擎开始过热一般。真正麻烦的是,肺部不一定是整个寒或者整个热,复杂起来,可以一部分还是寒,另一部分却开始化热,这个时候病人会告诉你,有时候是白痰,有时候是黄痰,有时候是湿咳,有时候是干咳,有时候痰在咽喉,有时候痰深在肺的底部等等,好的中医师可以从各种迹象来判断这个复杂的寒热是如何分布的,该先使用热药?寒药?还是寒药热药一起并用,常见的方剂有「小青龙汤加石膏」、「大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加石膏」。而到了这个阶段,可能接近西医所谓的肺炎,或者已经是肺炎了,西医通常只能使用效力强大的抗生素,而中医治疗确高明许多,当然,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自己看书治病,赶快带小孩子去看专业的中医师!

好奇的读者可能会追问,如果没有守住病情,再恶化下去会如何?再下来麻烦大了,会变成严重肺炎、肺积水、肺萎缩、肺脓疡等等。那中医有没有办法治疗?当然有,基本的方剂譬如「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甘草汤」、「三物小白散」等等,这就是考验中医师功力的时候了,治疗好的比西医又快又有效,而且没有副作用,治疗不好又不赶紧转诊的,可能就把病人推向加护病房了。

顺便提一下,西医对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猪流感等等往往束手无策,强硬治疗后,即使好了也常常留下许多后遗症,譬如肺部纤维化等等。在中医看来,无论是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或猪流感,都是按照上面所讨论到的「感冒发展过程」来演变,只不过一般感冒从「桂枝汤证」发展到「大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等,可能得父母或病人实在不小心,感冒了还继续受寒,而一般也得到两三周左右才会变得如此严重,而严重的流感可以在两三天内从「桂枝汤证」发展到「大青龙汤证」、「射干麻黄汤」等等,或者更加严重。中医治疗的方法还是一样,但是中医师对寒热的拿捏,用药的轻重与时机,寒热药的比例等等,都是很不容易的挑战。如果中医师对病情的判断与预估准确,下药胆大心细,对这些严重的肺部疾病,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 做到又快又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回过头来谈一般的感冒。当小孩子的感冒症状减轻或消失以后,小孩子往往会开始吵着要吃冰的、喝冰的、玩到满头大汗等等,做父母的也往往觉得小孩子感冒时受了不少罪,现在好了,可以慰劳慰劳小孩子,放任小孩子随心所欲。千万急不得,感冒的症状不见了,不代表感冒好了,得看不到一丝丝脉浮才算真的好了,最好在感冒症状全部不见、脉一点都不浮了以后,再等一周才放下防备的心。有些小孩子感冒没有完全好,还有一点寒气积肺里,父母就不管了,结果感冒一直没有真的完全好,父母常常抱怨小孩子很容易感冒,一感冒又很久才好,甚至开始出现一些哮喘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必须找专业的中医师把小孩子肺部的问题一次治好,不然拖下去会变成慢性病,对小孩子长久的健康影响很大。

一动笔谈感冒,没想到就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然而,关于感冒,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讨论的地方,毕竟感冒的症状总类很多,变化大,也是很多其它病症的起始。我们对感冒先讨论到这里,以后的章节提到相关的地方,我们再回来增补。下一章我们把感冒中的「发烧」单独拿出来讨论,因为「发烧」常常是做父母最心急的生病症状,好像小孩子一发烧,天就要塌下来一样,其实没那么严重,我们下次再谈。


养儿育女必须知道的21件中医知识--李宗恩医师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