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完整 全期(更新中...)

《书》
《书》百篇为何而选
《书》百篇何为精髓
上古先贤的言行记载在《书》里,让后世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读《书》而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总结:读《书》的好处知先贤治政之本、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尚书》分为虞书 夏书 商书 周书 共计58篇有上千年的跨度
《尚书》主要记载了重要的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
《尚书》现存28篇 传书者是伏生
后人对伏生的评价有一句比较著名的话: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 传而无伏生 亦不明其义。
《尚书·禹贡》主要讲述了大禹成功治水之后分定九州的故事
开篇为禹敷土 随山刊木 奠高山大川。意为大禹划分疆界顺着山势行走,砍去树木为路标以高山大河来奠定界域
《尚书·牧野》中非常震撼的一句:称尔戈 比尔干 礼尔矛 予其誓
穿越者说后世尊称《书》为《尚书》童子问:为何称为尚书 伏胜答曰书是上古之书。穿越者又问《书》好在哪里,伏生并未直接答而是说起了自己的生平。说到《尚书·禹贡》时伏胜问穿越者:“华夏为何一体”穿越者思索片刻答曰:“自古就是一体”
教晁错的是《尚书·牧誓》篇:时甲子昧爽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乃誓。当说到称尔戈 比尔干 礼尔矛 予其誓时穿越者问这句什么意思,伏生答曰举起你们的戈 排好你们的盾 立好你们的矛 我要宣誓了。
《尚书》二十八篇为《尧典》、《皋陶谟》、《禹贡》、《盘庚》、《洪范》、《大誥》、《梓材》、《酒誥》、《君奭》、《秦誓》、《甘誓》、《汤誓》、《高宗彤日》、《西伯戡黎》、《徽子》、《牧誓》、《金藤》、《康誥》、《召誥》、《洛誥》、《多士》、《无逸》、《多方》、《立政》、《顾命》、《吕刑》、《文候之命》、《费誓》。
《书》好在哪里:读了《书》才知华夏自古一体,读了《书》才知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