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服装史考研笔记总结:(现代服装文化)细长形与军服式—《西洋服装史》第二版李当

以下文章内容总结及图片临摹皆参考《西洋服装史》-第二版李当岐
细长形与军服式(1930-1946)
背景
经济危机使走上社会的女性重回家庭,要求女人具有女性味的传统观念重新抬头,女服上又再次出现了尊重优雅的非机能性倾向,20年代的杰尔逊奴样式消声匿迹。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迫使女性放弃宁静的家庭生活,女装再次向机能化的男装靠拢,英姿飒爽的军服式女装风靡全球,战争又一次促进了女装的现代化进程。
细长形女装
经济衰退时代,女性味受到重视,裙子变长,腰线回到自然位置,出现了细长的外形。人们崇尚一种成熟的优集的女性美。1938年,裙子开始短缩,像是预感到战争的降临似的,女装开始强调和夸张肩部,向后来的军服式过渡。

军服式的流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决定性地完成了女装的现代化。战争期间,女装完全变成了非常实用的男性味很强的现代装束,即军服式。战后,军服式女装继续流行,但腰身变细,显得肩很宽,因此也被称作宽肩式。收腰线的意识为迪奥尔新样式埋下伏笔。

设计师
埃尔萨·斯查帕莱莉
她注重女性的腰臀曲线,用垫肩强调肩部,恢复丰满的胸部的表现,让腰线回到自然位置,追求自然美和古典美的统一。她的设计重在色彩和与众不同的装饰手法,一贯主张新奇、刺激,“语不惊人死不休”。她尤其喜欢超现实主义艺术,被称为服装界的超现实主义者。而且她是第一个把拉链用到时装上和把化纤织物带入高级时装界的设计师,其别具一格,出奇制胜的构思,始终是她的创作指导思想,同时,她还严格遵循着传统的美学法则。
库斯托巴尔·巴伦夏加
是一位被誉为“20世纪时装界的巨匠”的设计大师。他创造了很多革新性的结构,很重视整体造型,从不迎合顾客去搞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他对任何事情从不妥协,也不喜欢出头露面宣传自己,不与时装记者接近。他的作品具有超时空的持久性和艺术性。他也从不绘制设计图,喜欢直接在模特儿身上利用布料的性能来进行立体裁剪的造型,被称为“剪子的魔术师”。
葛莱夫人
被誉为“布料的雕刻家”。“不用裁剪的斗篷”是她当时的作品,她创作时也不画设计图,直接用布在人台上像搞雕塑一样地造型每一件作品,从设计到完成全都自己干,整个设计过程中每个细节都精心关照到,作品细腻,风格独特,特别是那些流动的富有立体感的各种褶饰、波浪、大胆而高雅的配色吸引了许多一流的顾客。
文章内容为个人考研时期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如有需纠正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