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艺术和商业,大众和小众的泛哲学讨论:观《京紫》后感

2020-03-30 14:59 作者:非人鬼SeanXu  | 我要投稿

事实上标题的叙述本身并不准确因为《紫罗兰永恒花园》并不能完全归于艺术,而事实上它也不小众,如果它真的小众的话大概也不会有这篇文章,而关于艺术,其实艺术在表象上总是显得小众的,而之所以有时候得以成为话题,也往往不是因为他的艺术价值而是因为他的商业价值,比如文森特.梵高的画,他的艺术价值奇高,但是如果不是因为它最终形成的商业价值,估计依然是一个小众的东西,而说句实在的,他的艺术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作为一个非艺术人,其实我感知的有限,我依然是从它无与伦比的商业价值中侧面体会到了它的艺术价值,才明白《向日葵》、《星空》、《割稻草的人》和我自己的顺手涂鸦是不同的,而那些没有体现出商业价值的艺术呢?那就是一堆破铜烂铁,我去过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4次,偶尔我能感受到一些视觉或其他莫名感觉的冲击,但是你说要我说那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在哪儿,不好意思,我说不出来,甚至有时候觉得乱七八糟的一点价值也没有,而《京紫》恰好在艺术和商业、大众和小众只见寻找了平衡点

《京紫》本身是商业诉求明显的片子,当然商业和艺术并非矛盾,而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在我看来是将一些很难用直接语言等浅显易懂方式表达的东西通过其他方式如:音乐、图像、雕塑等表达出来,是链接浅显易懂的表层情感诉求和难以触摸的深层感情沉淀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京紫》和艺术是有差距的,因为她更像是帮助我们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注意到那些我们已然明白却总是忽略的情感部分,因为这种长时间的忽略,这种情感的跃然眼前就像是深层情感的翻涌,但是这些情感是常见于生活,至少曾经常见的,而不是罕见的甚至于我现在无法写出来的东西,(说句题外话,这种情绪的存在恰恰是克苏鲁神话发展的根基)所以《京紫》巧妙的拐了个弯,做到了一种“类艺术化”的情感表达,实在是很巧妙

在大小众这个问题上,其实没有太多需要讨论的,因为大小众是拥有明确定义的东西,《京紫》现在这样一种情况我认为明显属于大众范围,而之所以有人始终认为她小众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京紫》具有通常是小众番才具备的素质,那就是及其团结的用户群体和高粘度,但是这是一个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只是从大数据上看起来很有关联而已的两个概念,所以对我来说《京紫》是好番,如果有人问我也一定会去推荐,但我也清晰的知道,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之所以忽略某些风景是有一定道理的,《京紫》把我们的视线拽回去并不一定被每一个观众所接受,但是这种温暖的感受让我从一个冰冷的AI状态回到一个有血有肉人的状态感觉其实还不错,只是这种不错的感觉是否真的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是否真的对我的生活工作有帮助,能否在我攀登高峰的道路上添砖加瓦可能有待商量,有些人告诉我们冰冷恰巧是这个时代成功的必备要素,而温暖是一种阻碍,我没有绝对的肯定力去反驳他,只能说,我可能实在是接受能力有限啊,不管怎么说时代的洪流不待你我,最终对错与否未来可断,现在、此时此刻彼此只能按照彼此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前行,不负人间一回吧!

关于艺术和商业,大众和小众的泛哲学讨论:观《京紫》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