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陆军武器——勃朗宁自动步枪
勃朗宁自动步枪是美军20世纪前期使用的一种自动步枪。1917年由著名的武器设计师约翰 摩西 勃朗宁设计的一款可以全自动射击步枪的方案很快被军方选中为制式武器,被命名为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装备到美国军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发现在欧洲大陆环境恶劣的堑壕战中缺乏密集的步兵火力,于是在1917年设计并量产了初代的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简称BAR)。
到1937年的时候,美军对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进行了一次改造。本次改造为其增加了一对脚架,以及底板来保证全自动射击时的稳定性。此型号被命名为M1918A1,后来又在M1918A1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改进,这一次取消了它的半自动设计方式,并且增加了在全自动射击时的两种射速的选择,该型号于1941年投产,被命名为M1918A2。

事实上,M1918A2已经是轻机枪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共有20万支勃朗宁自动步枪装备到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步兵连由大约200名士兵和6名军官组成,分为3个步兵排,步枪排由三个12人步兵班组成,配备一支BAR步枪和11支M1步枪。美国海军步枪队的组成在战争过程中逐渐发展。1941年,海军陆战队步枪班由9人组成,珍珠港事件发生一个多月后,这个班的人数增加到了13人,但每个班仍然只有一支自动步枪。
随着在太平洋作战中积累的经验,陆战队觉得他们需要更多的火力。1943年4月,改为配备了两支自动步枪的12人班。随着战斗的继续,海军陆战队发现,即使每个小队只有两支自动步枪,也不够用。
1944年5月,海军陆战队步枪班标准化为一个13人的单位,又分为三个4人的小队。一名中士担任班长,每个小队由一名下士、一名自动步枪手、一名助理和一名步兵组成。除自动步枪手外,其他成员都携带M1 步枪。

我国解放军也曾缴获了不少FN Modele 30轻机枪和M1918A2自动步枪,但很少装备主力部队,步兵班一般都不会用M1918A2自动步枪主力师的步兵班如果有捷克式轻机枪选,决不会选M1918A2自动步枪,这是因为勃朗宁自动步枪在美军被定位为自动步枪,却被当作轻机枪使用。
即使在朝鲜战场也缴获了不少,但因为那时美军使用的M1918A2自动步枪很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翻新品,故障发生率很高,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很多M1918A2自动步枪都被冻住了,戴着连指手套甚至厚手套都不可能触发扳机,通常情况下,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开火,以防止武器被冻结。一旦冻住,经典的解决方案就是往武器上小便,所以这些缴获的M1918A2自动步枪基本都交给二线部队了,基本列入烂枪行列。

万事万物都有优缺点双面性,勃朗宁步枪虽然在战斗中执行轻机枪的火力压制任务,但是一方面它仅有20发的容弹量,限制了勃朗宁自动步枪的火力持续性。另一方面,持续射击会灼烧枪管,并且枪管无法快速更换,这些因素妨碍了它在战斗中扮演一个真正的轻机枪的角色。
尽管这种自动步枪最普遍的步枪是偏重,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是步兵最喜欢最信任的自动步枪,他在任何情况使用都很少发生意外和故障。

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M14自动步枪和M60通用机枪装备美军后,勃朗宁自动步枪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