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汪峰的一则新闻(附图)
本报讯(记者黄锐海 实习生程秀敏)
在中国摇滚早已像死鱼般无人问津的今天,还能把纯粹的摇滚乐唱进大众耳朵里的,估计就只剩汪峰一人。本周,汪峰推出他的第六张个人专辑《信仰在空中飘扬》,立刻又成为热爱中国摇滚的乐迷们的一件大事。 这张专辑原本预定在今日(31日)正式发行,但早在前几天,专辑的全部作品就已经在网上曝光。更有网友试听完整张专辑后,用兴奋的字眼在博客上写道:“这是我近几年来听到最有惊喜的摇滚唱片,现在内地做摇滚的都是胡搞,已经很久没见过精品了,这张专辑能让我找回十几年前听摇滚的感觉,就是每一首歌都能听得让我颤抖,中国摇滚还没死。” 昨日,汪峰接受了本报专访,深入且详细地阐述了他对于这张专辑的想法。他表示,自己作为一个创作者,一直希望能把歌写得更有目的性,尽可能完整地表达出内心的想法,但直到这张专辑,他才开始对自己这方面的表现感觉满意。汪峰也承认,这是至今为止他创作的主题最宏大、最有野心的一张唱片。
1 关于信仰的歌
那些困惑苦恼,归根结底都是缺乏信仰
“以往我的歌更多还是从个人角度出发,写自己的所思所想。但这张专辑的社会性会更强一些,写的都是我们身边各色人群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汪峰这张专辑收录十四首歌曲,每一首都有一个细分的主题,取向各不一样,但汪峰说,最终他想阐述的,还是一个关于信仰的问题。 “现今社会上,你能看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困惑和苦恼,或者存在着一些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缺乏信仰所导致的,中国人大部分都缺乏信仰。但我所说的信仰还不仅仅是宗教,也可能是一个人物,一件事情,甚至是一个物件,就是一种能支撑起人的精神的东西,一种能让你热爱的东西,现在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意识。
即使有些人信佛,但他还是没有信仰,因为他信佛的目的只是为了保平安,为自己寻求一种释怀的借口,甚至仅仅是为了求财,这些都不能成为他们精神上、生命上的支柱,更不可能成为你热爱的对象。然而,没有信仰其实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
” 于是,在这个宏大的主题和前提下,汪峰写下了现今人们因缺乏信仰所造成的种种怪象,譬如第一首讽刺明星光环的《名利场》,就是一首一针见血唱出娱乐圈中虚伪而肮脏一面的作品,在争名夺利的背后,那些人剩下的就只有竭尽全力的伪装,和卸下虚伪之后的空虚。而在《蹩脚的爱情》里,汪峰则描写了现代年轻人没有爱的爱情,他说:“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连爱情是个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更别说要怎么去爱别人。” 还有专辑最后一首《再见青春》,以及早前已经率先曝光的《春天里》,这两首歌既是汪峰自己对昔日青春岁月的缅怀,同时也写出众多迈入中年的人们,在岁月中迷失方向后的迷茫和惆怅。汪峰说,他现在非常善于抓取别人的内心,即使足不出户,他也能感受到社会上各种人群的细微情绪和困惑。
2 关于自己的歌
更加把母亲放在心上
当然,这张专辑里还是注入了不少汪峰个人的情绪,譬如《母亲》这首,就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作品,其实在汪峰之前的作品中,已经有不少描写母亲的歌曲,他说,这次又再度拾起这个主题,是因为他的父亲早前刚刚去世,此后汪峰对落单的母亲更加照顾,也更加把这位亲人放在心上,于是就有了写这首歌的冲动。而在另一首《破碎的歌谣》里,他也写道:“
妈妈在厨房里徘徊,爸爸在墓碑里等待,我站在大路边唱着这首破碎的歌谣……
”也算是对离世的父亲的一种缅怀。
3 关于野心的歌
酝酿了多年,近年才敢正式下笔
而这张专辑中分量最重的一首作品,自然是点题作《信仰在空中飘扬》,汪峰说,他希望在这张专辑里自己的创作能进入一个更高的层面,“这个更高的层面,其实主要是指在表达上更深刻。
一个创作者写一首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但这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做到其实很难,现在很多歌手写的歌都是词不达意,没办法把真正想表达的内容写得淋漓尽致。
” 所以《信仰在空中飘扬》这首歌,也是汪峰至今为止创作的主题最宏大的一首作品。他说,这个名字其实很多年前就有了,一直藏在脑子里,但当时觉得自己的能力还是有限,还不能把这么宏大的一个主题表达完整,所以直到这两年,随着自己的人生阅历越来越丰富,思想也更成熟了,才开始正式着笔。 对于这张主题宏大的专辑,汪峰个人认为还算满意,但他同时也表示,这次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创作的目的性和表达的准确度上,这次算是做得还可以,但我相信,往后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而另一方面,汪峰还有一个更具野心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写出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作品,“像当年我们听到的Beatles、滚石乐队等等,他们的很多作品都代表着那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汪峰写歌秘诀
四个月用来休整,再不停地写八个月
通常我是一年半写出一张专辑,每次完成上一张专辑后,我会用四个月来调整自己,就是这四个月里我完全不想创作,去做些别的事情。因为一个创作者不能永远处于一种紧绷状态,需要有些时间停下来,去观察周遭的事物。所以即使这段时间不写歌,我的潜意识还是会起作用,譬如在生活上或者日常很琐碎的经历里,我会收集到很多值得创作的题材,这些都藏到了我的脑子里。 然后接下来的整整八个月,我都会不停地写。写歌的方式没有固定,有可能是抱着吉他弹唱,也有可能是随便哼一两句。有时遇到瓶颈,觉得写不出来了,我就会做一些练习,譬如写一些很老掉牙的片段,这样能激发自己让自己能分辨出哪些创作动机才是好的,才是值得继续下去的。 创作的初期阶段,在词曲方面我会比较随意,有时候是先有曲再有词,有时候是先有词再谱曲。但当积累了一定的作品后,我会进入一个后期整合的阶段,这时候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先把词完成,然后再谱曲。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看重的是歌词的分量。
未来计划
出书,小说部分已写好
除了音乐外,汪峰还有一件特别想做的事情,就是出书。其实大家从汪峰的歌词中,就能看出他在文学和文字上的深厚功底。汪峰说,其实他有一本小说已经在很多年前写完了,名字就叫《晚安,北京》,“但因为一直都在忙音乐的事情,所以出书的事也就一直没去实现。我的想法是,这本书会包括三部分,除了这个小说外,还有部分我没发表过的歌词,以及一篇关于我的过万字的深度访谈,这部分还需要找个合适的人来代笔,帮我做这个访谈,但暂时实在没有时间弄这些,所以出书的事,还是过段时间再说吧。” 南方都市报 2009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