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幕影业:文学改编热潮再次兴起,题材丰富类型完善
最幕影业:文学改编热潮再次兴起,题材丰富类型完善
文学向来是培植精品影视剧的沃土。曾经《围城》《红高粱》《活着》乃至“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被搬上荧屏,成为文学改编影视剧的典范。
近年来,改编自小说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同样打造了一幕幕影视经典,尤其是今年开播的《回响》,剧集改编自东西的同名小说,原作曾在2022年获得过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剧集开播以来长期稳居酷云全端热度榜TOP3,连续登顶爱奇艺热度榜冠军。
还有在3月20日登陆央一的《人生之路》,并在爱奇艺播出。剧集部分取材于路遥中篇小说《人生》,这本小说不仅是著名作家路遥的成名作,更在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剧集开播后直播关注度连续四日破1,稳居黄金时段前列。
此外,网络文学也催生出《大江大河》《琅琊榜》《都挺好》《庆余年》等影视佳作,为荧屏增添了不少看点。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优质文学影视化改编在创造艺术精品甚至艺术经典上的可能性,也呈现出市场和观众对于此类作品的欢迎和青睐。
1.优质文学作品影视化展现改编新方向和新路径
可以看到,近年来的文学改编再次回归,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适应如今的影视剧市场与当下的年轻观众,文学改编作品做出了许多成功可借鉴的调整,更展现出优质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新方向和新路径。
一方面,此类作品在视听呈现、情节叙事和价值表达上更为精进,全方面提升了影视创作的水准,凸显出国剧精品化的创作趋势。另一方面,其在影视化过程中改编力度更深,尤其注重彰显作品的时代气质,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下观众的观剧品味和诉求。
在严肃文学方面,例如2022年根据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人世间》,剧集播出后在春节期间掀起收视热潮,29次获得黄金时段全部频道直播关注度第一,播出期间直播关注度连续破2,收官当日直播关注度峰值达到3.4376%,名副其实的2022年剧王。
怀旧风的年代质感,纯粹朴实的深情友谊,柴米油盐的家庭百味,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人世间》从知青岁月的东北普通一家讲起,几乎浓缩了当代中国几次潮起潮落的现实篇章,让不少观众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某个侧面。
而网络文学方面更是受到影视青睐,例如去年改编自祈祷君在晋江文学城连载的同名小说的网络剧《开端》。它把“时间循环”引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采用近年网络文学中流行的“虚拟人生”的设定方式,将其与故事巧妙结合,从悬念、解密到拯救,整体叙事丝丝入扣,在数据和口碑两方面均获得成功,被认为是继《庆余年》后网改剧的又一“开端”。
而该剧除了高概念,新设定之外,其书写现实的深度也值得关注,改编没有回避原著中关注的失独、网暴、猥亵等社会问题,也保留了“探案”串联起的各个小人物的故事,由此意义更加丰富。
2.文学改编迎来热潮元素创新类型丰富
近年随着《人世间》《装台》等文学改编的影视剧逆势而上,表现亮眼,在获得收视成功的同时,也彰显了文学改编的文化影响和精神力量。
今年依旧有一批改编自文学的大剧即将登上电视荧屏,例如改编自作家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北上》,该书首次出版于2018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该剧围绕身世成谜的女孩马思艺,讲述几个在运河沿岸一起长大的少男少女,时隔多年再度重聚,在历经竞争和生活的重压后,重新找到生活希望的故事。
还有改编自金宇澄的《繁花》,该书在2015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作者用他的文字将上海纵深剖开,翻出众生百态。同名改编剧《繁花》由王家卫监制并导演,2017年开始筹备,老中青三代宝藏演员集结,演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春风乍起的燃烧岁月。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影视剧市场中,文学改编作品再次焕发了新生。不仅能在视觉呈现上更好地回应观众的审美期待,也能够释放出更强大的“文化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