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出舒适圈后,我是这样录取UW华盛顿大学MHCI+D交互设计

2020-09-29 18:04 作者:UXD尤克斯国际艺术中心  | 我要投稿

近几年,转行成了这些年圈内听到最多的热门词,作为综合能力很强的设计师,转行和跨界都有着无数的方向。UXD连续邀请了五位转交互/服务的同学,聊聊他们在申请季如何录取世界顶级交互院校,包括了:

  • MIT麻省理工学院

  • CMU卡内基梅隆大学

  • UW华盛顿大学

  • UAL伦敦艺术大学

  • RCA皇家艺术学院

  • TUD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视频全长1小时00分34秒

-关于自我

•背景介绍

我在转专业之前是一名非常典型的建筑生,读了五年的建筑本科,在本科毕业后直接申请了建筑研究生。在读研究生时,我完全不清楚交互设计是什么,通过下图我的研究生在校作业,大家看到应该也会比较亲切,都是一些素描、手绘、模型、构造图等。

在建筑研究生期间,我去欧洲游学了半年的时间,看过了许多大师作品后,心里对自己之后的职业发展也没有考虑很多,就觉得已经读了这么多年的建筑,后面肯定会按部就班的入职建筑事务所、设计院,去做一些建筑设计。

•开始接触交互设计

在我建筑硕士期间,当时有一位在美国回国的导师,他开设了一个设计Studio,但这个Studio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Studio,它是以非常Open的形式进行的。在这个Studio里,学生可以做传统建筑设计,也可以做其它奇思妙想的设计,有好多同学最终做出的设计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比如有一个来自瑞典的同学,他当时做了一个APP,那时候我不是很能理解他的设计想法,因为我觉得建筑师就是要做空间的设计,这种完全不Physical的设计为什么会作为建筑学生的作业出现在课堂里。

当时我带着这个疑问去询问导师,导师当时跟我讲,不管你做什么样的设计,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设计作品,都是因为你作为建筑设计师潜移默化的思考方式。当时听了导师的解释后,我突然觉得没有必要将自己的身份陷在建筑设计里,不光是设计房子,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边界。在我之后的毕业论文中,也涉及到一些关于交互设计的方面。

在这个阶段,我开始萌生一些想要转专业的想法,但是并没有百分之百的确定,所以决定先去工作。由于我在学校期间,就已经将GRE、TOFEL考完了,之后在设计院的工作期间,开始准备留学申请,最终申请到了UW华盛顿大学的MHCI+D项目。

-关于转专业

•个人兴趣

与像我一样进入建筑设计领域的同学一样,都是因为热爱设计,而建筑是一个处于多学科交叉路的特殊学科,可以做一些比较有创造性的项目。我在当时接触了很多非典型的建筑项目,参加了一些创新的Studio,同时还与老师进行合作参加了很多展览,像展览项目就不是传统的建筑项目,我们会结合多媒体去做一些与人互动的交互体验。

在当时,那些概念让我觉得很新奇,我对这些非典型的建筑项目很感兴趣。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Digital vs Physical,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建筑就是Design For Physical,而学生在实际设计中,也是Physical的空间体验,而Digital在现如今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任何公共场合都无处不在,建筑设计上已经有很多被Digital的东西影响了,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两方面让我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转交互的成本及优势

•成本

建筑专业的学生一般学制都为五年,其他专业的一般都只有四年,然后毕业后直接找工作,在时间上我们比较吃亏,所以我建议同学们要转专业就要越早转越好,会占据更多的优势。

另外,建筑行业和Tech是两个非常不同的行业,如果要转交互,虽然会有能够Transfer的Skill,但是这两个行业都不同,势必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新东西。比方在建筑里之前积累的很多东西都用不上了,你需要重新去学习新的软件新的东西,这个可能是大家常常会忽视的问题。

•优势

建筑转交互的优势比较明显,我身边学建筑的人转交互的审美都是非常好,因为很多知识技能是靠日积月累的,没有办法速成,这些方面在建筑背景学生上都表现得很明显,建筑转交互的一般视觉都不会太差。

其次是设计和交互设计都强调Design Thinking ,怎么样用设计的逻辑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逻辑内涵上都是一样的。虽然在Problem Space上会有不同,但是逻辑上都是一样的;

还有一点是这两个学科都是交叉学科,建筑是艺术、工程、心理学等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交互会更广,有心理学、设计,根据所在行业的不同、产品的不同,它所涉及的东西也不一样。两个都是交叉学科的好处是你会了解的东西比较广,你的思维方式不会做太多转变。

-我是如何做准备的

•时间安排

我在学校的时候会有意识的去积累类似交互的设计作品,如果有同学想要转交互,那我觉得你应该主动去积累非典型的建筑作品。我觉得机会应该挺多,比如你在选择做学校的建筑设计作业的时候,如果可以把你设计作业改成偏交互的作品,或者在提供Solution的时候,可以不仅有Physical的东西,也可以加Digital的东西进去。那自然而然你就有非典型的建筑作品,可以积累相关的经验。

大家不一定要拿出100%好的交互作品才能申请到好学校,它更多的是看你的作品集以及思维方式。我个人觉得你的过程比较重要,比如你怎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你的整个思考过程必须要展现出来。

大家在学校的时候,可以多了解相关Program的信息,自己先做定位的学校,每个学校不只是语言的分数不一样,学校的侧重点也多多少少不一样,有的项目偏理论,有的项目偏实践,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背景综合考虑。我觉得在学校的时候把语言考过就会比较轻松, 我当时准备GRE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语言考过之后,后面就可以集中精神去准备作品集和Personal Statement。

关于作品集和Personal Statement,我觉得有个地方大家需要注意,就是这两个东西其实特别重要,不能随便写。它们都是有同一个作用,告诉学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到这个项目后学校能够给你带来什么,毕业以后的打算是什么等。如果这样的故事能够串起来自圆其说,那么就会比较有竞争力。

•交互Project安排

我当时是把一个建筑Studio里比较偏Research的project改成了交互,大家一定要在project里面体现设计思考过程,它会帮助学校了解到你有建筑背景,以及建筑师的Design thinking,这些对交互来说是可以transfer过来的。

大家在思考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不仅是你设计的能力,还要体现你的个人特色,我觉得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我会把建筑设计和交互设计都理解为体验设计,建筑设计其实是空间的体验设计,交互设计是Digital产品的体验设计,它们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在作品集里就要体现出,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你是怎么思考使用者的体验的。

在写personal statement的时候,你不一定要做到100分,有的时候学校审阅资料的人会更多考虑你身上的潜力,那在准备作品集的时候体现自己的潜力是非常重要的。

•院校选择

在院校选择的时候也要考虑项目的时长,我的Program是需要一年的时间,虽然会比较累一点,但是比较节约时间,比起两年的项目我们会没有实习的时间,没有实习直接找全职的工作压力会比较大。

如果大家选择读一年的项目,大家要考虑自身的情况,比如你有没有相关的实习,如果有是不是可以直接去找全职等,还有你的项目是不是Stem项目,Stem项目给你提供了额外两年的机会,相当于你毕业以后可以在美国至少待三年。如果没有Steam,那毕业之后之后只能待一年而且只有一次抽中签证的机会,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你想要留在美国还是想要回国。

•如何少走弯路

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从建筑转交互,不要盲目跟风,因为这个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如果真的转了交互专业后,还放不下建筑或者说你没有想清楚,做冲动的决定也是不好的。

Portfolio和Personal Statement同样重要,只是讲清楚你个人的故事。语言成绩最好早点考过,但是要一定要算好时间,托福有效期是两年,GRE是5年,你要算好什么时候申请,什么时候语言成绩考出来。建筑背景是你坚实的后盾,你要认清楚它给你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你要有开放的心态去学习新东西,不管以后转任何领域都是一样的。

-资源推荐

我想给大家推荐一下一些比较入门的资源。一个是Don Norman写的书《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它会让你注意到一些日常的细节,让你知道其背后体现的设计思维。

还有大家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在Medium上看一看UX相关的文章,UX Collective和UX Planet里面都有深度的文章,虽然现在看不一定全部都能看懂,但是我觉得如果每天能够花十分钟的时间看一篇文章,那久而久之你就会有一定的积累。

建议大家安装Chrome的插件Muzli Inspiration,安装之后每天都能看到跟交互设计相关的Resource,这个可能更偏视觉,帮助大家获取一些新鲜的设计。

视频时长1小时00分34秒


更多申请经验谈以及其他海外留学的资讯可以关注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分享或者添加小助手,还可获取讲座直播哦~

|福利大放送 | WELFARE 
对于设计初学者,完成从0开始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学习过程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样。有了大量的积累,才能在脑海里建立素材库,这些素材库能帮助同学们完成最初的设计想法积累,基于这样的基础再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最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集。全球院校最新作品集免费拿!添加小助手即可获取:

▲  顶级名校作品集参考

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学院是尤克斯国际旗下的一家专注于交互、服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顶级设计学院。除了一对一设计课、基础技能课程、小组课题、设计评图、联合教学外,我们提供不定主题的公开课和内部小组课,教学计划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软件技能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讲座、申请必备知识解析等。


本文版权归UXD尤克斯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走出舒适圈后,我是这样录取UW华盛顿大学MHCI+D交互设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