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翼刻铁十字的海鹰——二战德国航母上的舰载机们

2023-06-03 14:46 作者:夏洛克Shylk  | 我要投稿

引言

       随着海军知识的普及,德国海军的齐柏林伯爵号航母现在已愈发为人所知,但有关德国海军的舰载机却相对较少为人所知,因此也产生的相当多的误解。为了打破这些误解,让各位能更好的认识德国海军的舰载机,正是写作本文的动机。由于齐柏林伯爵等德国海军航空母舰并未正式服役,因此本文将主要对那些被选入德国海军航空母舰中服役的预定舰载机进行介绍,并不包括未能被选中的其他舰载型战机(如AR195、AR197等)。本文资料也有不少出自互联网或部分二手资料,因此如有错误或者有所补充,还望在评论区指出,希望本文可以成为引玉之砖!

       前排提醒:本文文字多达15000字,可能需要花费40分钟左右,本文所介绍的机型仅包括BF109T-1、Me 155、Ju 87C-1、Fi 167、Ju 87E-1。


一、战斗机


BF109T-1

(一)、历史沿革

       BF109T是帝国航空部(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以下简写为RLM)在AR197战机性能已经落后的局面下,与梅塞施密特达成合作的bf109的海军型的产物。根据协定,海军型BF109将进行如下的改动:

          1、增加机翼面积,提高短距起飞能力;

          2、在上翼面增加襟翼,以缩短着陆行程;

          3、添加可折叠机翼;

          4、增加尾钩;

要求BF109T计划必须不晚于1938年秋季,以赶上将在12月秋天下水的“A航舰”(即齐柏林伯爵),并且装备尾钩的BF109至少将从1939年1月开始测试。

上图为增加了尾钩设备的BF109C原型机

        之后,BF109 V17(BF109C试验机)、BF109 V17A(BF109C试验机)和BF109 V15(BF109E试验机)在加装了尾钩、弹射架紧固件或加装了新的11.08m的机翼后,在陆上测试跑道或弹射器进行广泛的测试(主要是着陆),同时也暴露了BF109机舱视角有限、起落架间距过小的降落问题。随后,两架BF109E-0也加入测试,其中一架安装有尾钩、和弹射器紧固件,另一架则仅更换了DB601A,在一个20m长的弹射器上进行了起飞测试。

       在实验性飞机测试完毕后,BF109 T项目正式开始生产原型机。第一架原型机直接由一架BF109E改造, 配备了弹射器的牢固件、可拆卸的尾钩以及座舱扶手、头垫等设施,在1940年3月26日进行了试飞。夏季被送往模拟跑道进行测试。同时,另一架BF109E也被用于该项目,进行木制双叶片桨叶Schwarz和金属三叶片桨叶Me P6的测试,用于进一步缩短起飞时间。

上图即为BF109T-1,其机腹下方的弹射架固定装置和后轮前方的尾钩清晰可见

       最终在1940年,经过充分测试后的项目成果为BF109T-1,发动机更换为DB601N,增设了尾钩、弹射器牢固装置等舰载机设备,机翼延长至11.08m,同时进行了一连串的修改,副翼和缝翼的跨度都有所增加,襟翼的行程也增长,同时还增设了减速板以方便降落。但是并未加装机翼折叠设备,因为齐柏林伯爵号的升降机的尺寸足以容纳11m的机翼。

      早在1939年,RLM就与梅塞施密特公司签署了制造70架BF109T的合同,后来被增加至120架。后来甚至考虑过170架的数量。订单被送至卡塞尔的费舍尔制造厂,早先的70架合同中有10架是直接由Bf-109E1的机体改装而来,被称之为BF109T-0。剩下的60架则直接新建,则为正式的BF109T-1。在完成后将被编入Träger Jagd-Staffel 6./186。 但仅在完成7架后,齐柏林伯爵号的建造计划便被取消,剩余63架的Bf109 T-1型最终拆除航母相关配套设备,被称为T-2,飞行性能与BF109E-4/N相当。后来7架BF109T-1的第一架继续进行飞行测试最终坠毁,6架被送至测试场测试或储存用以保留舰载机技术,后来发展出来BF109T的改进型战机—BF109ST(Me 155的前身)。而63架T-2则被编入I/JG.77,最终被部署在跑道既短又容易受到频繁、强大的侧风影响的挪威机场。至于这些战机后续的命运,这就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畴了。


根据作家Barry Ketley在其著作《1939-1945年德国空军的徽章》中的说法,Trägergeschwader 186舰载中队中BF109T的标志为“企鹅”和“女巫”。


(二)、性能数据

      机长:8.76m 

      翼展:11.08m

      机高:2.6m

      重量:2160kg(空重)

                 2800-3078kg(最大起飞重量)

      翼面积:17.5㎡

      翼载比:160 kg/㎡

      发动机:DB601N 12缸倒V形液冷发动机

      出力:1200马力;1270马力(应急动力)

      最大速度:重量6173磅/2800kg

                       海平面----474.7(489)km/h

                    3280英尺---494(510)km/h

                    6560英尺---515(527.8)km/h

                    9840英尺---534(545.5)km/h

                  13120英尺---555(566)km/h

                  16400英尺---569.7 km/h

                  19685英尺---574.5 km/h

               注:括号内为应急动力数据

      巡航速度:海平面----442.5km/h

                     3280英尺---465km/h

                     6560英尺---487.6km/h

                     9840英尺---510km/h

                   13120英尺---531km/h

                   16400英尺---552km/h

      最大航程:携带66加仑/300L副油箱时:

                         高度        速度             航程

                             0——320km/h——914km

                 16400英尺—354km/h——740km

                 29530英尺—455km/h——730km

      爬升率:重量2800kg

                    初始爬升率17m/s

                    爬升至3km——3分钟(16.6m/s)

                    爬升至6km——6.4分钟(15.6m/s)

                    爬升至8km——10分钟(13.3m/s)

     升限:10500m

     武备:7.62mm Mg17机枪 ×2(机鼻)

                20mm MG FF 航炮 ×2(机翼)

     起飞能力:

     与大多数人的误解不同,BF109T并非只能依靠弹射器才能在航母上起飞,其本身同样也可以在航母上短距滑跑起飞。

出自Baubeschreibung für das Flugzeugmuster Messerschmitt Me 109 mit DB 601
出自Flugleistungkurven, BF 109 E Flugzeughandbuch, Berlin,
        16 December 1939

根据德国官方测试所给出的测试数据,可知BF109E-1的“越障起飞距离“为470m,其中地面滑跑距离为260m;BF109E-3的起飞至20m高度的“越障起飞距离“为420m,地面滑跑距离推测为230m.考虑到BF109T针对起降能力所进行的改进以及航母平台所提供的甲板风(假设为25节)足以使舰载机的滑跑距离大大减半,甲板风影响参考美航F4F、F6F、F4U的相关滑跑距离,那么推测BF109T在航母平台的起飞滑跑距离可能仅需要大约80m


(三)、综合评价

        虽然作为一型由路基战斗机修改而来的舰载战斗机,它有着诸多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1940-1941年间,甚至之后的某些舰载战斗机中,BF109 T的制空能力绝不容小觑!

       上述表格对比了大约同时期的一众舰载战斗机,包括较晚期才出现海火以及法、意航母上的预定舰载机,可见,BF109T的速度与爬升都为当中的第一,其综合空战能力在同期已经可以说达到第一档次的水平了。尤其是对于英国海航来说,如果BF109 T最终能上舰服役,将会对英国海军远洋制空造成不小的威胁。同时也可以看到,BF109 T的航程即使在使用副油箱的前提下也仅有900km出头,基本垫底,会制约其的制空能力。不过,考虑到其航程数据中速度相对更快,因此如果以更低速巡航,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数据。除了航程方面的问题,对于舰载机来说,BF109T的小轮距与座舱视野对其起降操作性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总体上来说,BF109 T算得是一型优点与缺点都很明显的舰载战斗机。


Me 155


(一)、历史沿革

       时间来到1942年,随着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建造计划的重启,RLM已经发觉BF109 T-1性能上的落后,要求梅塞施密特公司重新设计舰载战斗机以取代BF109 T。而为了不影响1942年BF109 G-6战斗机的生产,后者被要求以尽可能得基于当时BF109 G进行设计。1942年5月,Me109 ST(Spezial Träger Flugzeug=特种舰载机),后来被重命名为Me 155 的舰载机方案开始设计。

       Me 155以BF109 G-4(一说为Bf 109G6)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机身沿用BF109 G-1/4,主要加装了弹射架固定件与尾钩;机翼则被重新设计,为了保证优化起降性能,除了延长机翼,进一步延展前后缘襟翼以外,Me 155的起落架还被改为向内收缩的机构,轮距达到了5.6m,起降性能大为优化。同时由于翼展过长,齐柏林伯爵的升降机无法容纳,因此机翼还增设了折叠结构。武器系统拟定为3门20mm MG151机炮(1门装于发动机中轴线,两门装至翼根)、2门13mm MG 131机枪(装于双翼)。

上图为法国画师Hubert Cance绘制的一副可能的ME 155三视图;注意其向内收放的起落架结构,更大的轮距使其起降操纵性能大为优化

       Me 155的发动机为DB 605A-1,由于机翼的扩大,除了提高了载油量外还增设了MW50 水/甲醇混合液存储箱,同时也安装有GM1增压装置(存疑),用于在不同空域为发动机增压,提高发动机的出力。据估计,其最高时速为649km/h。

       1942年9月,ME155的设计最终完成,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2月的巴伦支海战的失败,希特勒最终下令所有正在建造的水面舰艇全部取消建造,这其中就包括刚刚重启项目的齐柏林伯爵号……

       尚未结尾的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被遗弃,而ME 155的验证项目也最终停止。甚至连一架验证机都没有造出来。

       后来,ME 155项目又发展出来ME 155A战斗轰炸机计划与ME 155B高空拦截机计划,后者最终发展成了BV 155高空拦截机,但这已经不在本文的范畴内了。


(二)、性能数据

       注:由于ME 155最终仅停留在图纸之上,连一架原型机也没有,因此其相关数据极为匮乏,因此以下相关数据或取自BF109 G-2/4的测试数据、其后会标注*

      机长:8.94m

      翼展:----(推侧大约11-12m)

      机高:2.45 m *

      重量:2900kg(空重)

                  3530kg  (全重)          

      翼面积:18.1 ㎡

      翼载比:187.7 kg/㎡

      发动机:DB605A-1液冷发动机

      出力:1455马力

      最高时速:649 km/h

      爬升率:21.3-24.7 m/s *

      航程:BF109G沙漠型数据

出自英国 Middle East Trials / Me 109 G Dimensions, Weights and Performance.A.I.2.(g) Ref. 2G/GA 113/P.

               仅88加仑内油:

      高度            速度                航程

18000英尺 —508.5 km/h——667.8 km *

18000英尺 —337.9km/h——1160.7 km *

              携带66加仑副油箱:

     高度              速度                航程

 18000英尺 —492.4 km/h——1215 km *

 18000英尺 —337.9km/h——2011.6km *

注:出自British Air Intelligence - Middle East Trials / Me 109 G Dimensions,Weights and Performance.

      实用升限:10500 m *

      武备:20mm MG151机炮 × 3

                 13mm MG131机枪 × 2

      起飞能力:

出自 Flugzeugmuster BF 109 G-1 mit Motor DB 605A

        根据上图中的测试数据,BF109 G-1在通常情况下于草地跑道的“越障起飞距离”为585m,其中纯起飞滑跑距离为300m;在携带250kg载重时,“越障起飞距离”为740m,其中纯起飞滑跑距离为410m。考虑到Me 155针对起降能力所进行的改进以及航母平台所提供的甲板风(假设为25节)的影响,参考美航F4F、F6F、F4U在25节甲板风下相关起飞能力,那么推测Me 155在航母平台的起飞滑跑距离可能为100m上下;在携带250kg载重时,滑跑起飞距离可能为150m左右。


(三)、综合评价

       上图为部分二战后期舰载战斗机性能对比,当中紫电21式最大速度630取自本站up主航空大佬“徐祺七”的推测。ME155列中带*的出自其母型BF109G-1/4,考虑到ME 155翼展更长、机翼折叠装置与其他起降设备带来的重量增加,实际爬升率可能更;而考虑到机翼更长所带来的油箱的增加,其实际航程可能会更。同时,虽然表格中给出的F4U海盗与F6F地狱猫的初始爬升率较低,但二者在中高空爬升能力会相对更强。不论如何,综合来看纸面数据,ME 155的极速仅次于F4U-1D海盗,还拥有不俗的爬升性能,单就制空能力ME 155已经到达了其中的前列,不但碾压日本的实际主力舰载战斗机零战52式,甚至强于日本还未正式广泛列装的紫电改和烈风!甚至面对F6F-5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当然本机仅仅是一款42年的纸面舰载战斗机,连一架实机都没有)。航程虽然还是相对较低一些,但已经远强于以短腿著称的海火MK.XV,尚为够用。

      作为BF109 T的继任者,ME 155不但在制空能力上达到了预期的要求,而且还通过更大的轮距大为改善了起降操纵性,同时“短腿”的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总之,这架纸面上的舰载战斗机称得上优秀。

        

二、俯冲轰炸机


Ju 87C

(一)、历史沿革

       作为德国空军战时最成功的俯冲轰炸机,Ju87理所应得RLM被选入德国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在齐柏林伯爵决定配属一个中队的舰载机俯冲轰炸机后,海军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队——186号航母舰载俯冲轰炸机第4中队(the 4.(stuka) der TrägerGruppe 186),简称为“4.(St)/Tr.Gr.186”。该部队驻扎于基尔的霍尔特瑙港,最初仅装备Ju 87A用以进行初步的飞行员训练。

        随着Ju 87B型的发展,1937年8月18号,RLM决定以Ju 87B为基础研制一型专门的海军型舰载俯冲轰炸机Ju 87 Tr(C),预定Ju 87 Tr(C)将作为舰载俯冲轰炸机与鱼雷轰炸机。根据RLM的上舰的要求,Ju 87B将进行如下的改进:

1、加装弹射架牢固件、尾钩等舰载机起降设施。

2、机翼削尖0.6m以适应升降机,同时增设折叠电动机翼机构,折叠后的机宽仅为5m。

3、双翼可以挂载300升副油箱以增加航程。

4、螺旋桨叶换装Ju VS11木质螺旋桨以提高短距起降能力。

5、加装废气推进式排气管和油压式散热器。

6、配备Fu G25敌我识别装置、Peil GIV测距仪

7、机翼增加气囊,固定式起落架改为可爆破脱落型起落架,同时可将多余的燃油在1分钟之内排出,使其可以在海面迫降后支撑3天而不沉没。

        Ju 87C-1的机身基于Ju 87B-2,发动机也同样采用了动力更加充沛的Jumo 211D,最大功率可以达到1184马力,使Ju 87C-1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400km/h。除了上述的7条改进外,Ju 87C-1的挂架还拥有更强的挂载的能力,最高可以挂载1吨的炸弹,但因为超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把后座机枪与机枪手撤掉以增加冗余。尽管Ju 87C-1的机翼被削尖了一些,但并不能影响其本就不错的低速性能,根据Ju 87B-2的飞行手册,即使在其最大起飞重量下的其“越障起飞距离”也仅有500m。

上图即为拥有可折叠机翼的Ju 87C,注意其折翼形式

       2架后期批次的Ju 87B-1被改装被Ju 87C-0原型机,被称为Ju 87 V10和Ju 87 V11,其中V10为实验原型机,机翼不可折叠;V11为可折叠机翼的原型机。于1938年3月和5月进行了试飞,1939年夏季,预生产的10架Ju 87C-0于柏林的坦佩尔霍夫工厂被生产出来,并一起被编入了前文所提到的186号航母舰载俯冲轰炸机第4中队。到了1939年12月15日,在地面模拟飞行甲板的拦阻着陆测试已基本完成,测试显示其平均着陆阻拦距离为20-35m。后来,186号航母舰载斯图卡第4中队还参与了德空对波兰的闪击。随着Ju 87C的研发与测试基本完成,最终RLM向容克斯公司订购了大约170架基于Ju 87B-2框架的Ju 87C-1。

       与此同时,第二支海军航母斯图卡中队在赫尔穆特·马尔克(Helmut Mahlke)领导下建立了起来:

       1939年9月1日,我开始在基尔的霍尔特瑙港建立了(2./St.G.186T)俯冲轰炸机中队,直到1940年5月10日我第一次执行任务——对法国梅茨-弗雷斯卡蒂机场的轰炸前共飞行了65小时19分钟,乘坐各种飞机飞行了112架次,当然主要是Ju 87B。

       他还讲述了海军型斯图卡的训练内容:   

总的来说,在前期训练阶段的作战演习中没有俯冲轰炸任何特定目标的具体程序,只能凭借飞行员的经验;唯一的专门训练是针对舰船目标训练,为此,在海岸附近停泊了一个木质靶子架以便进行轰炸训练。当时,普通的斯图卡飞行员还没有接受过利用仪表进行飞行的训练(或者很少),因此需要在能见度足够的情况下才能接近目标,Ju 87B的仪表是非常基础的,在战争初期,仅有一个磁罗盘和一个转弯、倾斜指示器(后来的C型有了很大的改进),由此可见,飞向没有清晰的地平线身影的舰船目标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绝非易事。

       为了更加贴近对海上移动目标目标进行俯冲攻击的实战,这些斯图卡中队使用了在1935年被改装为无线电控制靶船的前无畏战列舰黑森号(1905年完工,排水量14167吨)以进行更实际的训练。

根据作家Barry Ketley在其著作《1939-1945年德国空军的徽章》中的说法,Trägergeschwader 186的Ju 87上将使用上图中的“Hagenhelm”标志和另一种红鹰蓝锚的标志。
“Hagenhelm”标志底面是红色的锚,上层则是《尼伯龙根之歌》中哈根所戴的头盔。

但随着1939年12月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的停工,最终,Ju 87C-1的订单被取消。170架Ju 87C-1中仅建造了少量几架,这些战机被编为特殊实验单位186/42,运往Rechlin的测试厂和Travemünde的E-stelle继续进行了广泛的地面与飞行测试。而订单中剩下的Ju 87C-1最终以Ju 87B的规格被建造出来。

正在进行弹射测试的JU 87C

(二)、性能数据

      机长:11m

      翼展:13.2m

                 5m(折叠后)

      机高:3.77m

      重量:4600kg

                 5350kg

      翼面积:31.3㎡

      翼载比:171 kg/㎡(最大)

                     147 kg/㎡(4600kg)

                     138 kg/㎡(4320kg)

      发动机:Jumo 211D

      出力:1184马力

      速度:

图中虚线为重量4800kg状态,实线为重量5300kg状态

                 400 km/h (轻载,5200m高度)

                 350 km/h(4800kg,5200m高度)

                 324 km/h(5300kg,5200m高度)

                 600 km/h(俯冲最大速)

      爬升率:5.4 m/s(4800kg,初始高度)

                    3.5 m/s(5300kg,初始高度)

      实用升限:7000m

      航程:

注,根据该文件上文JU 87C-1实际内油为500L,可用时为480L

          携带500kg炸弹,仅480L内油无副油箱:

                             500—585km

          5携带500kg炸弹,挂载副油箱共1080L:

                           1050—1160km

      武备:7.92mm MG 17 前射机枪 ×2

                 7.92mm MG 15 后射自卫机枪 ×1

      挂载方案:

有关Ju 87C的载弹方案与相应重量的表格,下方注释大意为:“5号方案以下可以在没有弹射器的情况下滑跃起飞,否则制动着陆距离将不足”(带弹降落?这句存疑,希望有大佬可以翻译)

             (1) 无挂载

             (2) 挂1枚250kg炸弹

             (3) 挂1枚500kg炸弹

             (4) 挂1枚500kg炸弹 + 4枚50kg炸弹

             (5) 挂1枚1000kg炸弹,后座空载

             (6) 携带副油箱,侦查任务

             (7) 挂1枚250kg炸弹,携带副油箱

             (8) 挂1枚500kg炸弹,携带副油箱

       起飞能力:

       

      根据Ju 87B-2飞行手册的数据,在其5000kg的满载起飞重量下,Ju 87C的“越障起飞距离”为500m,推测其中纯滑跑起飞距离为270m左右,而Ju 87C-1的最大起飞重量增至5350kg,推测其纯滑跑起飞距离可能会增至300m左右,考虑到甲板风(假设为25节),预计其在满载重量下的实际滑跑距离可能为大约120m左右;而如果为一般起飞重量(4800Kg左右),同等情况下,其滑跑距离可能仅为100m


(三)、总体评价

       在同期舰载俯冲轰炸机中对比中,Ju 87C-1的优点非常显著:Ju 87C-1的载弹量非常高,是其中唯一可以挂载1吨重航弹的轰炸机、轰炸精度高、低速性能良好;不过缺点在于其航程还是较短,携带1000吨航弹时便只能有500-600km的航程,只有放弃携带1000kg航弹的能力加挂副油箱才能达到1100km的航程。虽然作为一型路路基俯冲轰炸机改造的舰载俯冲轰炸机,Ju 87C-1同样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但总体而言足以称得上为一型不错的舰载的俯冲轰炸机了。

 

三、侦察/鱼雷轰炸机


Fi 167


(一)、历史沿革

       随着德国海军于1937年开始建造其第一艘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需要一种可以进行侦察、鱼雷攻击、俯冲轰炸(滑翔轰炸)、布设烟雾与水雷的多用途轰炸机。因此,RLM对所有希望参与的德国飞机制造商进行了招标,这架新的多用途轰炸机被要求最高速度至少需要达到300km/h,航程至少为1000km,同时具有可折叠双层机翼,出色的短距起降能力,并且整个机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以实施鱼雷轰炸与俯冲轰炸(滑翔轰炸)。

       最终两家制造商菲泽勒(Fieseler)和阿拉道(Arado)拿出了自己的方案:Ar 195和Fi 167。在1938年夏对Ar 195与Fi 167进行的测试中,Fi 167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表现打败了Ar 195成功赢得了竞标,就此成为了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的正式预定舰载鱼雷轰炸机与侦察机。

       尽管该种类型的飞机在文献种一直被德国海军称为"多用途轰炸机",但实际上其真正作战职能更加接近与其他国家的鱼雷轰炸机,因此这里up将其被归类于“鱼雷轰炸机”中。

      作为设计出Fi 156的公司,菲泽勒在设计短距起降飞机方面拥不错的经验,也正是如此造就了Fi 167这款性能优异的双翼战机。Fi 167是一种全金属单引擎双翼飞机,其机身使用薄但高强度钢管焊接在一起,然后用硬铝板覆盖。在玻璃驾驶舱内,有两名机组人员的空间,飞行员和观察员/后炮手。驾驶舱覆盖着有机玻璃,但向后部为开放设计,以便为后炮手提供良好的火力角度,整个座舱视野良好,很有利于起降。

飞行测试中的Fi 167

       作为用于航空母舰的舰载机,Fi 167的机翼也可以折叠。为了在结构上足够稳定,上翼和下翼通过“N”形金属棒相互连接。总共有四根这样的“N”形金属棒。然后用钢缆将它们固定到位。另外,其上下两层机翼的前缘都配备了自动襟翼,这使得Fi 167可以在极低的速度下稳定飞行,在测试中,Fi 167可以在携带250kg配重的情况下还能在78km/h的时速下控制飞机,在23km/h风速下,仅需要50m就可以起飞,降落距离仅为29m。在一次试飞中,格尔哈德·菲泽勒(Gerhard Fieseler)驾驶Fi 167 V1在3000米高度向100米高度下降,在这个过程中仅仅只移动了大约30米的水平距离,几乎就像一架直升机!

机翼折叠状态的Fi 167

       起落架由两个独立的固定起落架组成,起落架配有减震器以方便着陆,同时可以在在水上迫降的情况下轻松抛弃。在密封的下翼舱的支撑下能使Fi 167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长达4天,机上还配备了充气皮划艇以供两人的机组人员撤离。

       虽为一架双翼机,但Fi 167装备的DB6091A/B V12的强大动力,使得其时速可以远超其他同为双翼鱼雷机的“剑鱼”和“大青花鱼”等,甚至可以达到一些单翼鱼雷轰炸机的水平!而在武器上,Fi 167装备有一架位于机头左侧的7.92mm MG 17前射机枪和一挺位于机舱后座旋转支架上的7.92mm MG15自卫机枪,机腹最大可以挂载1000kg炸弹,作为鱼雷轰炸机时可以挂载一枚765kg的LT F5B 450mm航空鱼雷。翼下也可以挂载总共4枚的50kg航弹或深弹。

EDJackscn绘制的挂载一枚LT F5B航空鱼雷的Fi 167侧面图

       Fi 167的第一架原型机Fi 167 V1(序列号2501)由DB 601 A发动机提供动力,它主要用于测试和评估。第二架原型车(序列号2502)对设计进行了一些更改:改进的起落架,并由DB 601B提供动力,也是预定的量产型的原型机。虽然大多数消息来源指出只建造了两架原型机,但一些作者,如M. Griehl的《 X飞机,德国空军的原型机(1930-1945)》(-Planes German Luftwaffe Prototypes 1930-1945)提到了正在建造的第三架原型机。根据格里尔的说法,第三架原型机Fi 167 V3(序列号2503)用于测试这架飞机上使用的各类设备。最终,在完成对 Fi 167的多项测试后,RLM订购了80架Fi 167 A-0预生产型。然而由于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项目的停止,该机的生产项目最终停止,尽管在1942年,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恢复重建,FI 167却被Ju 87D/E多用途轰炸机所取代,便彻底失去了在德国空军的下文。

上图即为FI167v1原型机

       关于RLM订购了80架Fi 167 A-0预生产型中成功生产出来的数量,也一直没有定论,作者C.Chant《袖珍指南:二战时期的飞机》)和D.Nešić(《Naoružanje Drugog Svetskog Rata Nemačka》)提到,除了两架原型机外,还建造了12架预生产机;作者F.A.Vajda和P.Dancey在《1933-1945年德国飞机工业和生产》中给出了生产的15架飞机的数字。他们还提到,80架Fi167的批量生产将于1941年6月完成,但由于该项目的取消,这一目标从未实现,预生产机的数量最终也没有确切定论。

       

(二)、性能数据

     机长:11.43 m

     翼展:13.5 m

                5.75 m(机翼折叠后 )

     高度:4.53 m(在着地位置 ) 

                5.46 m(在水平位置 )

     重量:3030kg(轻载)

                4050kg(正常)

                4800kg(最大)

     机翼面积:45.5 ㎡

     翼载比:75—107.5 kg/㎡

     发动机:DB 601B-1 V12液冷发动机

     功率:1100马力

     速度:325 km/h(海平面)

                346 km/h(3500m高度)

                320 km/h(轰炸任务,3500m高度)

                270 km/h(巡航速度,3500m高度)

     爬升率:12.82 m/s(初始)

     实用升限:8100 m

     航程:1520 km(航渡)

                1300 km(最大载荷/轰炸任务?)

     武备:7.92mm MG17前射机枪 ×1

                7.92mm MG15后置自卫机枪 ×1

     挂载能力:机腹:

                       最大1000kg航弹 ×1

                 或 500kg/250kg航弹×1

                或 765kg LT F5B 450mm航空鱼雷 ×1

                       机翼:4枚50kg航弹或深弹

     起飞距离:50 m(12节风速,轻载)


(三)、总体评价

      长期以来,Fi 167被很多人当作德国版剑鱼,甚至被某些人认为“不如隔壁大青花鱼”,但事实绝非如此。

       通过上图对Fi 167大约同期各国主要的舰载鱼雷轰炸机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Fi 167虽为双翼机,但凭借动力充沛的DB 601B发动机和较为优异的气动外形,其最高速度不但远高于同为双翼机的英国同行们,甚至可以比肩美日的单翼型鱼雷机!而且,Fi 167的续航能力也是当中的佼佼者,在携带武器的情况下是表中所列出的机型中航程最远的。

      接着,对比各国同时期使用的各型航空鱼雷,Fi 167所装备的LT F5B航空鱼雷在数据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在重量只有765kg的情况下威力基本已经是顶尖的水平,同时速度射程都很不错。虽然实战表现中也会出现因为入射角度并不理想的角度而导致哑火的情况,但相比MK.13铁棍雷来说,其已足以称得上是较为良好的鱼雷武器了。

       综合来看,Fi 167既拥有接近单翼机的速度,也拥有双翼机的操纵性和低速性能,在保证了速度的情况下还能有着极其优异,作为鱼雷机投射鱼雷所需的低空低速操纵能力。同时其搭载的航空鱼雷各项性能数据都不错,甚至可以称得上优秀,而Fi 167本身更是如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Fi 167能成功上舰服役,那么在战争前期,它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舰载鱼雷轰炸机之一。


四、多用途轰炸机


  Ju 87D-4/E-1


(一)、历史沿革 

       早在齐柏林伯爵号航母的建造初期,德国空军就已经打算将Ju 87C用于进行鱼雷轰炸。但最终因为诸多原因不了了之,仅被作为俯冲轰炸机(Sturzkampfflugzeug)使用。

       时间到了1942年,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宣布复工,由于看到了鱼雷轰炸机的出色战绩,高层越发重视舰载鱼雷轰炸机。根据1942年《战争海军司令部战争日记(Kriegstagebuch der Seekriegsleitung)》在4月11号的记录,海军元帅雷德尔曾指出,“如果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没有配备鱼雷轰炸机,她就没有作战价值”(Fehlen die Torpedoflugzeuge macht operativen Einsatzwert des Schiffes absolut illusoriach);在4月13日的记录,希特勒甚至也在与雷德尔的会晤中说,“最重要的是,‘齐柏林伯爵’将配备鱼雷轰炸机。”

如上图所见,第一张图称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将不会搭载鱼雷机,下一张图则展示了雷德尔的对此的意见如上文所示;不过很遗憾,笔者并未能找到关于13日希特勒的意见。

       于是,鱼雷轰炸机被再度重视了起来,考虑到Fi 167已经落后,因此新的选择被再度投向了最新的Ju 87D型俯冲轰炸机。随后,在考虑到了作为舰载机的实际需求后,舰载型的Ju 87E被定位为“Träger Mehrzweckflugzeug”(舰载多用途飞机),将执行作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远程侦察机、烟雾机和布雷机的任务。同时,其主要的攻击武器则为航空鱼雷。而Ju 87E的前身即为同样可以挂载鱼雷的Ju 87D-4。

图为著名的Ju 87 V-25原型机,挂载了一枚L5W训练鱼雷和两个300l副油箱,注意其起落架上的“耶利哥号角”并未拆除。

Ju 87V-25(BK+EF.)最初为Ju 87 B-1,于1941年3月1日首飞,同年9月在E-Telle Rechlin测试热带设计。后来便被改造为Ju 87D-4,转移至特罗弗明德进行测试和训练,这便是Ju87E-1最著名的一架原型机。同时期,另有一架同为Ju 87 B-1,Ju 87V-24(BK+EE.),在改为Ju 87D-1而后又改造为Ju 87D-4,进行测试和训练。这便是目前可以确定的两架Ju 87D-4/E-1原型机。

具图片发布者说,这是位于托斯卡纳格罗塞托的德国空军鱼雷学校的另一架Ju 87D-4机体,注意其耶利哥号角的桨叶疑似已经被移除。

      Ju 87D-4(后称之为Ju 87E-1)机腹挂架改为PVC 1006 B,不但可以挂载最大1800kg的航弹,还获得了挂载750–905 kg航空鱼雷的能力,可选择的鱼雷为765kg的LT F5B航空鱼雷和905kg的LT F5W航空鱼雷。还加装了鱼雷反光瞄具To-Revi(Torpedo Reflex Visier)和鱼雷指挥仪To-Revi (Torpedo Reflex Visier)。而Ju 87E所标配的鱼雷即为引进自意大利的L5W型航空鱼雷。与Ju 87 C-1一样,Ju 87D-4可以在两翼挂载2个 300升水滴形辅助可抛弃燃料容器(Krafstoffzusatzbehälter)以增加航程。

        而量产型的Ju 87E-1还将移除耶利哥号角,将固定改为可折叠机翼,搭载弹射架牢固和件尾钩以适用于舰上操作。在其他武器上,Ju 87E-1将双翼内的2挺7.92mmMG15机枪更换为火力强大的2门20mmMG 151机炮;自卫武器除了上述的位于机翼内的两门20mm MG 151航炮外,座舱后部还安装有一座双联装7.92mm MG 81z自卫机枪。此外,Ju 87E-1还将承担布雷机任务,根据Ulrich Israel的说法,Ju 87E-1的挂架还可以挂载空投水雷(Luftminen)进行布雷,预计搭载的空投水雷为LMA磁性空投水雷(重量为550kg,装药300kg,除了磁性和声学引信外,具有22秒的延迟引信撞击引信),如果正式服役,推测还具有挂载LMB声学磁性空投水雷(重量960kg,装药705kg)的能力。

       在其他方面,Ju 87E-1基本与的Ju 87D-1/3类似。在动力上搭载Jumo 211J发动机,出力1400马力,机载内油扩充至800升,可用780升,而作为Ju 87D-4/E-1还可携带两具300升可抛式副油箱,最大载油量达到了近1400升,在携带更重的炸弹的情况下航程还是几乎翻了一番。同时,Ju 87 E-1也被设计为能够使用“Starthilfsraketen(起飞助推火箭)”,这主要是为了使Ju 87 E-1能够在过载条件下从计划中的4艘中小型辅助航空母舰起飞。(辅助航母 I:???)

疑似挂载鱼雷的Ju 87D-4或者其他可挂载鱼雷的变体的编队,与改造而来的Ju 87D-4相比,彻底拆除了耶利哥号角,并且从翼炮来看,仍是MG 17机枪。

后来,随着2架Ju 87D-4原型机(一说为4架)的测试完毕,量产型的Ju 87E-1获得了115架的订单,生产将于1943年开始。但最终由于齐柏林伯爵号在1943年2月彻底停工后,这115架订单被取消,而Ju 87E-1据称一架也没能被生产出来。不过根据Manfred Griehl的说法,至少是有一架Ju 87D-1被按照Ju 87E-1的标准改造了出来,并且,即使在1943年2月2日齐柏林伯爵号被叫停之后,Ju 87的空中鱼雷测试在1943年仍在继续。Ju 87D新的型号,Ju 87D-5也有预定的鱼雷轰炸机方案。

挂载鱼雷方案的JU87D-5,这可能是最接近的Ju 87E-1的变体。


(二)、性能数据

注:由于Ju 87E-1几乎没有多少资料,因此相关数据大量取自其母型Ju 87D系列,欢迎有更准确数据的大佬指正。

     机长:11.1 m

     翼展:13.8 m

                5 m(推测折叠后)

     重量:3900 kg(轻载)

                6600 kg(过载)

     机翼面积:31.90 ㎡

     翼载比:122.2—206.9 kg/m2

     发动机:Jumo 211J V-12液冷发动机

     功率:1420马力

     速度:

                408 km/h(高度4100 m)

                382km/h(携带1枚500kg炸弹和4枚50kg炸弹,共计载弹700kg)

                600 km/h(俯冲)

     爬升率:4.38 m/s(非初始,爬升至5000m高度)

     实用升限:7320 m

     航程:1535 km(最大航程)

                  1000-1165 km(载弹)

                1400 km(推测:载弹带副油箱)

     武备:机翼:20mm MG151 航炮 ×2 

                后置:7.92mm双联装MG 81 机枪×1  

   挂载能力:下图显示了Ju 87D-5的挂载方案与相应的重量

        机腹:最大1800kg航弹 ×1

                   一般为1000kg或500kg 航弹×1

               或1400kg航弹×1

               或765kg 450mm  LT F5B 航空鱼雷 ×1

               或905kg 450mm LT F5W 航空鱼雷 ×1

               或550kg LMA磁性空投水雷 ×1

               或960kg LMB声学磁性空投水雷×1

        机翼:最大250kg航弹×2


     起飞距离:

Ju 87D-5 BO手册指出的携带不同重量航弹下的起飞距离
图为IL2 sturmovi论坛里一位购买了JU87D-3飞行手册的大佬透露的起飞性能图表

        如图所示,Ju 87D-3在5880kg重量和6600kg重量时的平直起飞滑跑距离分别为500m和700m;Ju 87D-5在携带1000kg载重时起飞距离为500m,携带1800kg载重的起飞距离为600m。据此推测:

       当Ju 87E-1挂载1枚1000kg航弹或者1枚900kg以上航空鱼雷时,重量5800-5700kg,平直起飞距离可能为500m以下,考虑到25节甲板风,推测其在航母上滑跑距离可能为200m左右,在更大的甲板风时滑跑距离可能为170m

        当Ju 87E-1仅挂载1枚765kg航空鱼雷时,重量5668kg,同样考虑到25节甲板风,其滑跑距离可能仅为180m左右,在更大的甲板风时滑跑距离则可能为150m

       当Ju 87E-1挂载1枚1000kg航弹或者1枚905kg航空鱼雷,和两具300升副油箱时,重量6250kg左右,同样考虑25节甲板风下,其滑跑距离可能为230m;更大的甲板风时滑跑距离则可能为200m

       当Ju 87E-1挂载1枚765kg航空鱼雷,和两具300升副油箱时,重量6110kg左右,同样考虑25节甲板风下,其滑跑距离可能为210m,在更大的甲板风时滑跑距离则可能为180m

       当Ju 87E-1挂载1枚1800kg航弹时,重量6600kg,同样考虑到25节甲板风,其滑跑距离可能为260m左右,考虑更大的甲板风下则可能为230m左右;

       当Ju 87E-1挂载1枚1400kg航弹时,重量6200kg,同样考虑到25节甲板风,其滑跑距离可能为240m左右,考虑更大的甲板风下则可能为210m左右;

       综上来看,当Ju 87E-1挂载1400kg重量以上航弹,只能借助弹射器才能在齐柏林伯爵号上起飞,除此之外,才可以在齐柏林伯爵号上起飞。不过要注意,这里并没有考虑到Ju 87E-1将使用的Starthilfsraketen(起飞助推火箭),因此在Ju 87E-1使用Starthilfsraketen(推测为125kg的HWK 109-500)时,可以在上述挂载时不依靠弹射器起飞。不过考虑到HWK 109-500的挂载方式,Ju 87E-1在挂载Starthilfsraketen时将不能挂载翼下武器和副油箱。


(三)、综合评价

       由于Ju 87E“多用途轰炸机”的特殊定位,同时期与之定位类似的仅有梭鱼式轰炸机和SB2C"地狱俯冲者",而SB2C在当时还未能完全解决自身上的诸多毛病,不具有对比价值,因此这里仅与梭鱼式轰炸机与其他国家同时期具有一定的俯冲轰炸能力的鱼雷机进行比较。

       就上图的对比来看,可见Ju 87E-1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强大的载弹能力,最大1800kg的载弹量无出其二,倘若Ju 87E-1的能按够正式服役,那么Ju 87E-1 将是当时载弹能力最强的舰载多用途轰炸机。其搭载的PC1800穿甲航弹可以击穿绝大多数战列舰的水平装甲,至于装甲航母的甲板水平装甲更是不在话下;同时,2门20mm航炮也赋予其较强的机载火力压制能力。但是载弹后仅有1000km,即使加挂副油箱也仅有1400km的最大航程显然无法同TBF和天山相比,同时由于发动机出力差距,最大速度相较两者也有不小的差距,仅与梭鱼是轰炸机相当。

       再次对比各方搭载的航空鱼雷的性能,可见Ju 87E-1搭载的主要搭载的LT F5W航空鱼雷相比其他各家的鱼雷威力已经明显不够了,完全是当中垫底的水平,但好在其速度与射程指标仍然不错,处于当中较为优秀的水平,可见42年的德国机载鱼雷已经称不上优秀了。

       综合来讲,1942年的Ju 87E-1多用途轰炸机,出于对俯冲轰炸与鱼雷轰炸的多用途的妥协与本身机体的限制,并不能与战末的新式多用途轰炸机“流星”和“BTD”毁灭者相比,同时在起飞能力和其他飞行性能有所欠缺。不过相比同时期定位类似的梭鱼式轰炸机与问题频发的SB2C低于俯冲者来说已经相对合格,载弹最大1000-1400km的航程虽不能与太平洋战场的主力鱼类轰炸机相比,但在北大西洋乃至北海基本足矣。而且Ju 87E-1出色的载弹能力与机载火力仍不能忽视,如果其可以正式在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上服役,那么它将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挂载1800kg航弹进行攻击的轰炸机。总之,作为一款在1942年设计的兼具俯冲轰炸、鱼雷轰炸、空中布雷、侦查等多功能于一身的舰载机,Ju 87E-1只能算得上是一款不错的舰载多用途轰炸机。


尾言

       二战时期野心勃勃的德国战争海军建造了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并计划了一系列的航母或是载机巡洋舰方案,造就了本文所介绍的这些极具特色的舰载机。而随着纳粹德国的终结,这些航母方案和计划最终或是半途而废,或是烟消云散,纹着铁十字的海鹰们也终昙花一现。

       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国海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历史与性能,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二战德国海军预定舰载机的认知,让诸君能重新审视这些海军史上的奇葩,以求破除一些因认知不足而造成的错误看法。 

      谢谢观看 !

 

  • BF109T的历史沿革部分参考《海鹰:梅塞施密特BF109 T》以及维基百科等大众网站;数据中飞行性能部分摘自威廉·格林(William Green)的《第三帝国的战机》(The Warplanes of the Third Reich)。

  • ME 155的历史沿革与部分数据出自airwar.ru网与维基百科等大众词条网站。

  • Ju 87C-1数据部分相关资料均出自“kennblatt Ju 87 C-1”文件内容。

  • Fi 167的部分历史沿革与性能数据出自拉岑-汉诺威德国空军博物馆相关数据、德文fliegerweb网、战鸟资源小组(warbirdsresourcegroup)网、维基。

  • 有关两位高层人物对齐柏林伯爵搭载鱼雷轰炸机的意见参见《Kriegstagebuch der Seekriegsleitung 1939 - 1945》。

  • 有关Ju 87 V-25的相关内容出自维基百科和Flugzeug: Flugzeugforum网上命为“Junkers Ju87 V25 - Fujimi Umbau”的一篇帖子中Junkers-Peter的讨论内容。

  • 关于Ju 87D的历史沿革部分绝大多数参考维基百科、airwar.ru网、战鸟资源小组(warbirdsresourcegroup)网、以及摘抄自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和曼弗雷德·威尔斯克(Manfred Wilske)的《Flugzeugträger Graf Zeppelin》的二手资料。

  • 关于Ju 87D的部分性能数据参考维基百科、战鸟资源小组(warbirdsresourcegroup)网、airwar.ru网等。

  • 其余数据出处文中均给出。




翼刻铁十字的海鹰——二战德国航母上的舰载机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