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完整版剧本分析:流浪地球,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普世价值的作品

2019-02-09 20:23 作者:萨格拉斯之炎  | 我要投稿

今天中午,我拿到了《流浪地球》的完整剧本,解决了我不少疑惑。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优点很多,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大量剧情转折和人物设定上的生硬,让很多观众觉得美中不足。但是拿到剧本之后,我才发现,也许我们错怪了导演。限于春节档时长,据说这部电影有近半镜头被忍痛砍掉,以至于出现这样多的硬伤。

完整版剧本

电影是对社会的反映,但是现在做不到。我认为,“爱好自由、标榜普世价值的人们”,你们为了自己标榜的主义和正义,与其刷“京图”恶搞吴京或是实施性质类似的文字游戏,不如有多去电影院刷几次《流浪地球》。这样做,既能看着你们反感的“战狼”在大银幕上原地爆炸还加足了音效,又能给制作方足够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影响力,支持创作方重新拿广电“龙标”发布导演剪辑版;支持制作方多创作类似的、反应人类真实和普世价值的作品。足版《流浪地球》剧本弥补了正片存在的许多剧情上的漏洞,尤其是完善了男主角“刘启”的性格塑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信仰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壮士的形象。支持这样的电影,有益于弘扬人类社会共同的普世价值。


以下是影片上映时剪掉部分内容的介绍:

“刘启”,根据片中相关法律保护,享有“特惠”,可以逃避执行危险的地面任务,属于特权阶层。所以,“刘启”作为一个普通青年工人能有资源自己攒一套助力外骨骼,能够搞到紧缺物资去黑市以物易物,还能搞个小发明。影片中,“刘启”一家人的着装明显比街边打麻将的街坊高一个档次,可见物质生活条件。但是,向往自由的“刘启”去不了地面。

《流浪地球》电影中,“刘启”这个角色与父亲“刘培强”的主要矛盾,是“刘培强”考虑到妻子患有重病时日不多,将政府分配给航天员亲属的地下城准入指标给了身体健康的岳父,同时停止积极治疗妻子,加快了妻子的死亡。“刘启”这个角色尽管生活在高压的社会环境下,尽管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他倡导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无法容忍父亲和当局操控他人生命的行为,与父亲和父亲所在的体制发生了矛盾。于是,“刘启”决定离家出走。“自由”和“平等”是“刘启”这个角色的首要特征。

那么,电影中“刘启”离开地下城的目标在哪里呢?

“流浪地球”计划启动了“地球发动机”推动地球30年,地表的气候并不是一蹴而就发生剧变的。同时,零下八十摄氏度的低温,并不是绝对的生命禁区。没能进入地下城的居民,通过一阶段的适应,可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苟延残喘,成为了片中重要的背景设定——难民。刘启离开地下城“北京第三区”,显然没有打算再投入另一个相同的体制,他的目标是进入难民社会。

这是《流浪地球》一片的第一个严肃的现实批判。地下,居住着抽签中签的幸运儿,这个社会并不是人人平等,刘启和外公韩子昂就享受“特惠”的特权。地面,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难生活着大批被“流浪地球”放弃的难民。剧中,难民袭击了遭遇空难的青年技术官僚“李一一”,拿回本应属于全人类的生存物资,导致“李一一”跟“刘启”一行人见面时的反常行为。过去,宏大叙事里从来突出英雄,不提及宏大叙事下默默的受难者。涉及“难民”,这部电影是一个突破。

在剧中,主创人员的处理可以看出“刘启”对难民的同情和对体制的不满。“李一一”得到“刘启”自报家门“自己人”之后平静了下来,他作为一个显然易见低情商的青年高级技术官僚,开始的指责难民的“暴行”,“刘启”这时默不作声。李一一片中询问“Tim”的国籍,就是疑心为什么中国的官方救援队当中会有外宾,他担心遇到另一伙难民。当“李一一”看到刘启使用“韩子昂”留下的驾驶员ID卡,再次起了疑心病,“刘启”毫不犹豫的把这个体制内高官扔出了车子。这一幕,“刘启”同情弱者、反感体制的情感立场可见一斑,“刘启”脱离地下城体系的决绝刻画的入木三分。“平等”与“博爱”深刻的影响了“刘启”这个角色的思想境界。

除了难民,电影中的地面还有叛军。所以救援小队会携带大批跟救灾无关的杀人武器。《流浪地球》的社会并不是大一统话语下森严的机械,它由各种成分构成。甚至在“北京市第三区”,还有跟地面存在紧密沟通的黑市老板。地下城外派的工作人员死在地表,他很有可能通过难民收回遇难者随身的物资,并用地下城的物资予以交换。剧末,鉴于“刘培强”的牺牲,“刘启”原谅了他,胸前佩戴上“刘培强”的遗物徽章(收回太空的遗物说明“刘培强”在空间站的同事安全返回地球),这就是博爱,所以说“蓝卫兵”也应该有人味。在影片的这一环节,跟地面关系复杂的黑市老板管“刘启”叫“启哥”,可见“刘启”在体制外的社会有很高的地位。

电影没有减掉的部分,地下城的墙上写着反对宏大叙事恣意侵犯民权的反抗标语,影片结尾还有抗议强全的队伍。这部电影的尺度和创作勇气可以说是空前的。科幻片的制作成本很高,整部电影由于预算短缺,减少了一半的原定特效镜头。但是,主创方还是把大量的资金用于足版剧本当中这些无法播出的内容。是什么力量在指使他们?是自由,对创作自由,对艺术自由的追求 ,让制作方在这些不能播出的镜头上投资。热爱自由的人们应当支持这样一部作品!

“五四”运动的年代,迸发思想革命的北京大学出身的一位图书馆管理员曾经说过,“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把别人的人搞的少少的”。成天明着说“自由”的导演没几个叫好又叫座的,好歹有一个把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不惜代价记录在作品里的团队,“爱好自由、标榜普世价值的人们”不去支持,这是战略上的低幼。所以说,“爱好自由、标榜普世价值的人们”,不要在费力为文学虚构的文艺作品找寻现实中的不合理,跟受欢迎的流行文化抬杠了,通过真金白银的支持,让这部影片推出足版的导演剪辑版,支持创作团队制作更多同类作品,才更有利于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传播!

等《流浪地球》出品了导演剪辑版,我最期待的是“韩朵朵”在上海祭扫遇难父母的那一幕。海啸中,“韩朵朵”是水中无数双手推到救生船上的,水下所有人都是她的父母。足版剧本中,“韩朵朵”在当年获救的地方抚去冰面的积雪,看到冰下满是当年的遇难者。“刘启”不顾“韩朵朵”劝阻,烧掉了“韩子昂”的遗物——工作日志,那里记载了“韩子昂”多年前的救灾记录。尽管大批人民未能进入地下城,但是当海啸袭击了尚有十几万人口未能撤出的上海时,人民子弟兵出手相救,救出数千名受灾群众,包括数百名儿童和婴儿,并妥善收容了孤儿……这份记录,见证了非常时期的温暖,安慰了冰下的亡魂。人类的希望,由众多遇难者临终前推举的婴儿襁褓传延,至今。在影片中,危难之际,虽然力不从心,但是我们的文明让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彰显普世价值的作品,我觉得有点良心的人都能接受这个现实。


完整版剧本分析:流浪地球,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普世价值的作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