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强基计划变脸“强工计划”?
这几天,陆续有学校公布了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细读之后,有些感想,不得不发!以下为浅见,大家看后,权当一笑吧!
一、强基计划,真要变成“强工计划”吗?
为什么呢?因为公布的一些学校,强基的招生专业变了!东北大学增加了自动化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增加了航空航天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科属性为工科类,可以预见,今年的强基计划学校,可能也会如法炮制,加上一两个工科专业。
这看起来是好事!学生选择面更多了!但,真的是好事吗?
问两个问题:
1、今年加了工科自动化专业,明年再加一个计算机,后面再加上个大数据?如果这样的话,那强基计划,是不是要改名“强工计划”了?
2、如果一直加工科专业,那对第一年考强基的学生,公平吗?明明说好搞强基的,结果后面变成强“工”了,我本来也可以选工的,但现在是一旦入坑,四年不能变专业!
当然,从目前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的表述上,其实是为工科类专业的招生开了口子的。
但是细读上面的文字,我认为谈“聚焦这些领域”,并不是说要在强基计划中,开设与之相关的工科专业,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些关键领域的基础性支撑的战略人才!
我的理解还是:强基,强的是“基”,而不是“工”!
3、从招生的角度来看,工科类专业,特别是一所大学的优势工科专业,无需通过单独设置的政策招生,也能招收到优质的生源!#志愿填报找勋哥
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强基计划的“初心”不能变
2020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就《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一文中,对强基计划的定位,做了清晰的表述!
“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是什么?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2020年话音未落,2022年强基里面,居然出现了“强工”的影子!既然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那至少要多坚持一下吧!
《光明日报》在2021年3月16日,曾经就强基计划写过一篇文章《如何摘掉捆绑基础学科的旧“标签”》,文中写道,基础学科课程的魅力和难度是对立统一的,它包含的原理是有普适性的、概括性的,但同时,它发挥作用的方式又具有深层次和隐蔽性,在学习、应用中确实有较大的难度,也正因为它的难度使得同学们觉得空洞、抽象,没有直接用处,甚至有很多学生因此而放弃了,但它的难度正是它发挥作用之处。
从目前的网情舆论来看,基础学科的“用处”,大家都知道,但也都知道学基础学科是“长期投资”,是“苦差事”!但是,既然是“长期投资”,更需要在政策上“有定力”,“长期投入”,这样才能把已经偏转的“功利”、“速成”教育方向,扭转过来!
通过调整政策,不断把有志于基础学科的学生,聚拢起来,通过专项政策,用5-10年的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做出成绩。我们的产业要长期聚焦基础底层技术的研发,也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真心不希望,今年开的这个“工科口子”,到明年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