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市井小民幻想大人物“微服私访”之后会体恤民情的哲学:模态位格一...

1-2-1-4 模态位格一元论/模态主义(Modalistic
monachianism/Modalism)
代表人物:撒伯流(Sabellius),相似的有阿塔纳修(Athanasius)和德尔图良(Tertullianus)
场域论:1.Genesis,连贯的叙事性空间
本体论:2.神圣维度Deityvs世俗维度World
认识论:1.位格(Persona),究极的存在单元Substance/Ousia的叙事单体
目的论:4.Passion,“痛情”
- Creator-Son-Paraclete成trinity,阿塔纳修认为三个位格同质(homoosios)为Godhead,都是其不同模态(mode),所以上十字架的就是Creator自己,实质是毕达哥拉斯崇拜的四分体(tetrad)结构。撒伯流将其比喻为太阳的光、热、圆,光投射在人间就是Christ,热是抚慰一切的Paraclete(保惠师),圆是Creator。这个比喻隐含了生存论甚至时间性的样态,光是在有限与无限间往返的,热是耗散的,有限的,圆是周转的,无限的。
- 撒伯流主义解决了Creator的全能和世界的非全善的矛盾。1-2-1-3通过补充说明New Testament和反对Old Testament来弥合矛盾,以及声称人要通过灵知等获得救赎都没法重建秩序,不能明确世俗中上下的责任关系,因此在三世纪被1-2-1-4取代。背后的逻辑是Creator为世界负责的诗性正义。
- 德尔图良将撒伯流主义称为Patripassivism,因为Creator受苦了,他认为Creator是派生出了Christ,Creator是impassivity,不可能受苦。
- Creator受苦之后认识到世界的不完满,回去把热散播给Spirit(人类共同体),相当于身居高位者微服私访后体恤民情,还是比较怂的。Bogomili(波格米勒派)和齐泽克的Emancipatory Theology接近,解放性要强得多。
- 齐泽克认为不存在超越性大他者,超越性大他者是由符号拟合的秩序回溯性建构出来的,Christ通过上十字架为世人赎罪,这样责任就落到了每一个人。上十字架的是至善的人,说明世界的内在不一致性无法被掩盖了,因此需要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