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理想国的哲人王而引发的思考

2022-04-24 23:03 作者:相知若初见  | 我要投稿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中,给出了 Philosopher-king -哲人王,这一概念,柏老认为理想的统治者应该是既爱智慧,又有智慧、可靠,并愿意过一种简朴的生活。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一位皇帝比较符合这一形象,众多历史学家,哲学家都钟爱这位皇帝,对他献上了褒奖。 马可·奥勒留, Marcus Aurelius,是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最后一个皇帝,同时也是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其统治时期被认为是罗马黄金时代的标志。他不但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思想家,有以希腊文写成的关于斯多葛哲学的著作《沉思录》(Τὰ εἰς ἑαυτόν)传世。皇帝的生平就不尽详述了, 奥勒留是个认真勤勉的君主,他的责任来自任命而不是天选,因为他的皇位并不是来自血脉,而是来自于上任皇帝的收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皇位上兢兢业业,不在于对权力的追求和迷恋。与之相反,他的内心一直渴望的是闲云野鹤的生活,或者更甚以至追求苦行僧般的生活。 他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其原因竟在于他一直认为自己无法担任,也不愿担任的使命。可以说他是时刻在与命运抗争,在这思想分裂似的内心斗争,鞭策他更好地履行自身的使命。这一形象,让人不禁肃然起敬,献出褒词。而他的并非世袭而来的统治地位及内心的思想已经接近于哲人王这一概念了。

  伏尔泰在其著作《论孔子》中,即说:“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他甚至在家中书房挂上孔子像,并认为儒家思想使中国政府运作达到了柏拉图所说的“哲人王”的境界  。处于当时的启蒙环境,其实伏尔泰眼里的孔子,中国,也赋予自己浪漫的理想化,成了他眼中的哲人王,理想国。孔子在我国,被称为素王,即是,行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的人。他的思想无人能出其右,但其身份并不是统治者,因此并不能算上柏拉图眼里的哲人王。

   奥勒留和孔子,他们的思想品质,或部分符合,或无限接近哲人王这一概念,但严格的来说,他们都不是哲人王,或者说哲人王只存在于理想国这本书里,只存在于柏拉图乌托邦般的思想里。 奥勒留任命了自己的儿子康茂德继承王位,而康茂德在如今已成了暴君的代名词;孔子推行了自己的思想,而他的思想在之后千年的演变中,逐渐变成了禁锢思想的枷锁。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理想国,也都渴求一位哲人王,然而哲人王并不存在,就让我们也像奥勒留一样,让内心与矛盾的现实斗争,使自己变得更为理想吧。

(部分资料参考自wiki)

                                                                                                                   22.4.24夜 

                                                                                                                    偶有所感


从理想国的哲人王而引发的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